书城心理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18517800000022

第22章 警惕!孩子有怪行——小事儿就是大事儿(3)

其实,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6岁前发生这种行为可理解为正常,6岁以后,他们才会慢慢意识到自己不能虐待小动物。那么,在孩子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他们对弱小善良的小动物有虐待行为,又是为何呢?

1.感情的宣泄

当今社会不少家庭,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孩子经常是独自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房子里,久而久之,在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极易变得孤独和冷漠,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而压抑的情感终究是要宣泄的,于是,孩子就会找比自己更弱小的动物作为宣泄对象,最终在虐待小动物的行为中,孩子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也获得了感情上的满足,然而这样发展下去只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健康。故事中的博达就是因为父母工作忙,经常自己独处,时间久了就会通过虐待小动物这一行为来彰显自己的强大。

2.效仿大人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的很多生活经验是通过效仿大人获得的,不管好坏,照收不误。因此,家长的行为规范以及孩子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孩子出于好奇也会有这种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有限,只想看看这样做小动物会有什么反应。另外,当孩子受到别的孩子的欺负或家长的压抑、批评、责骂,在强者面前无法施展自己时,便会通过折磨小动物来表现自己的威力、发泄不满。

换种方式爱孩子

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出现伤害小动物的行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1.家长要告诉孩子,小动物是有生命的,你打它,它会痛,如果大人也这样打你,你是不是也很痛呀!你希望爸爸妈妈打你吗?如果孩子不小心弄死小动物,家长不要向孩子提出“再买一只就是”的想法,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生命。

2.当孩子有伤害小动物的恶意举动时,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要知道,孩子一般是没有恶意的,成人过于紧张的情绪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认为自己是“坏人”。

3.家长要试图培养孩子替小动物着想的能力,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动物园,让孩子轻摸温顺的小动物,让他们观察饲养员如何喂养动物,当孩子体会到和动物和平相处的乐趣时,自然也就知道怎样对待小动物,而且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4.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家长要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做爱护小动物的典范。请记住:家长对世间万物的爱会传递给孩子,这比任何说教都要强一百倍。

此外,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是真心爱他的;在孩子受到表扬或是批评时,都要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在孩子感到不满时,也要鼓励他们发泄自己的情感,并且发泄过后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行为41:女儿爱“臭美”——孩子有孩子的审美观

娟子今年4岁了,从年初开始妈妈就发现她开始知道爱美了。

一次,娟子从幼儿园回来,妈妈发现她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用家里的红色圆珠笔一点一点地涂抹指甲。当时妈妈还以为女儿是图新鲜,也就没在意。

后来,转眼夏天来了,娟子越来越爱美了。好多次,妈妈给娟子准备好了去幼儿园穿的衣服,可是,娟子说什么也不肯穿,偏要自己钻进衣柜里挑,还说妈妈选的衣服不好看。要是赶上周末不去幼儿园的话,娟子在家还会换上好几套衣服。

最近一段时间,娟子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把睡衣脱了,然后坐在床上,自己找衣服穿。这件穿穿不好,又换另外一件。有时候,还要拿起妈妈的丝巾蒙在头上,扭来扭去。娟娟奶奶看到小孙女这么臭美,都要笑个不停。

这几天晚上,趁妈妈不注意,娟娟又偷偷地用蓝色圆珠笔把手指甲和脚趾甲都抹了个遍,洗都洗不干净。每当妈妈看着这个天天“浓妆艳抹”的女儿,都不好意思送她去幼儿园了,当然,更担心颜色会被女儿吃进嘴里。

前一阵子,娟子又喜欢上了画画,尤其喜欢画裙子、项链。画完之后,她就会偷偷地躲到妈妈的卧室里,找出她的项链和耳环,站在镜子面前戴啊扭啊。如果妈妈把东西藏起来不给她,她就会又哭又闹,跟大人撒泼打滚一番。

看着眼前这个爱“臭美”的小丫头,娟子妈妈一脸的茫然而不知所措,孩子究竟是怎么了呢?我又该怎么引导她呢?

读懂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时期,这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道路上,孩子开始逐渐关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开始乐此不疲地挑选自己的衣服,和妈妈争执今天到底穿什么衣服、扎什么辫子、戴什么发卡,尝试妈妈的化妆品,钟情蝴蝶结和各种闪亮的发卡,偏爱某种颜色。

虽说很多时候,孩子们常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这股“臭美”的劲头也着实让家人忍不住偷着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时正是她们刚刚开始学会怎样让自己变得更美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会转身变成令人不可思议的“化妆师”。也许,就在昨天她们还执意要在冬天穿白色纱裙,然而,就在今天她们很可能就会把自己胖嘟嘟的小脸蛋画得“一塌糊涂”。可以说,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孩子,就像青春期的少女一样格外关注自己的妆容和外表。

也许,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审美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又有什么帮助呢?其实,4岁时开始出现的审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孩子为自己挑选衣服、为自己化妆的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在追求自身的完美,更是在发展自己的审美智能。

渐渐地,随着孩子审美感的逐渐提升,待她们5岁半到6岁的时候,对衣服颜色的搭配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对口红的涂抹也会非常到位,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儿童审美敏感期的发展。

这么看来,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里,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孩子的“反常”行为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也不要随意因此而指责孩子,而是耐下心来慢慢陪伴孩子成长。

换种方式爱孩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也是孩子们的权利。那么,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家长又该给予怎样的引导呢?

1.家长要抓住审美敏感期

很多孩子出现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家长们往往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是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良机。这种时候,家长就会认为这是孩子在淘气,于是,他们会因此而心烦意乱,甚至批评、斥责孩子的“不当”行为,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到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严重的,还可能因此变得胆小、孤僻,没有勇气去探索未知世界。

2.家长要调整消极情绪

面对孩子“挑剔”和“不可理喻”的举动,家长或许会心烦,但是,你仍然要对孩子追求完美的心理给予足够的理解。如果我们真心地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作是他们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自然也就能够找到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与此同时,当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无节制地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外表,而变得爱慕虚荣。因为这种时候,你已经非常清楚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物品,给他们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3.对孩子给予正确的评价

当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家长的肯定,而不是家长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每位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要知道,孩子对完美的追求恰恰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正在一点点地印在他们的记忆宝库里,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请记住:孩子模拟化妆的行为,只是为了发展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行为42:放不下的旧包被——孩子恋物,是好是坏

思远是个5岁的小男孩,从小到大,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襁褓时用过的那条旧包被,虽说家中衣柜里摆满了亲朋好友送给他的各式各样的毛巾被、拼花夹被和小毛毯,爸爸妈妈也极尽“哄劝利诱”之能事,让思远放下那条已经脏破不堪的小包被,但是,尝试过好多次,最终还是遭到了儿子近乎拼命的反对。

这么多年来,思远不论是到爷爷奶奶家,还是到叔叔婶婶家,甚至是跟着爸爸妈妈到外地旅行,这条旧包被一直是他第一重要的物件,有时候,他甚至只有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安然入睡。

如果有一天,思远发现他最爱的包被不在身边,他一定会顿时变得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已经上床了,也会迟迟不肯入睡。面对着儿子的这一怪行,妈妈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是不是有些神经质,真难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