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有源头活水来——“微视频”之源泉
从以小博大、挑战《无极》( 2005 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5年)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老男孩》( 2010 年) ,微视频由来已久;既包括视频、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为吸引观众而自行组建专业团队摄制的网络短片,又包括民间影视爱好者摄制后上传的业余作品;其制作发行相对简单,目前以网络及手机等各种移动媒体为最主要的播映平台,成为用户时间碎片化的产物。
胡戈制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时长20分钟,重新剪辑了电影故事片《无极》和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道》,改写出无厘头的对白,以滑稽的片段分接和搞笑的穿插广告为亮点,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正式吹响了微视频兴起的号角。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影视剧播映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的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用导致运营成本的剧增。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而自制微故事片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的主动权,且灵活性较强、风险性较低。居高不下的点击率更使其日渐勃兴。
网易娱乐总监王尔冈认为:“作为新出现的一种作品体裁,微电影给各出品方、创作人的发挥空间很大。只要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都相当于形成一种优势。”[18]
及至《老男孩》问世,“微视频”大军中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情节完整、形式严谨、制作专业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各式各样的“微电影节”也颇具规模。微电影在全民娱乐的“微时代”呈现井喷之势。2012 年,各大视频、门户网站在微电影市场上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均将微电影运作提升到互联网战略的层次,作为网络时代新的掘金点。
在此风潮之下,众多微电影涌现,类型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如何确保质量水准,已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首要课题。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王小帅谈及微电影的创作时说:“做这个跟做大电影是一样的,剧本、脚本、台词、场景等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用对电影的态度来对待它,只是它需要的时间短而已。”[19]微电影的创作者必须以更为丰富的想象力来缔造作品,以期在短时间内调动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众所周知,艺术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对于微视频创作而言,亦是如此。正如台湾话剧导演李宗熹所说:“感性是必要的,可以用心体验生活。灵感来自生活溢出的积淀。但更重要的是理性。好的编剧更像是电子程序工作者,可以把握整体结构,懂得用什么元素、层次和结构可以打动观众。”[20]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第84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的官方海报中向八部历久弥新的经典影片致敬[21],主题为———“生活、摄影机、开拍!”
微视频的创作也需要我们将目光投向生活,去寻找“灵感之源”。生活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只是看你是否善于捕捉它们、以为己用。或许,你不经意间看到的一则趣事,就会触发你的灵感,最终创作出一部杰作。
电影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说:“要写实,往窗外看就好了!”社会新闻也是影视剧创作者重要的灵感和素材来源。在《天下无贼》( 2004年)、《疯狂的石头》( 2006年)等电影故事片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小偷团队”“笨贼搭档”。这类情节也绝非凭空杜撰。
在现实生活中,杭州警方就曾破获过一个江湖人称“江南七怪”的扒手集团,均为老幼病残,且“各怀绝技”:老大一瘸一拐,老二患麻风病,老三外号“瞎子”,老四外号“高血压”,老五在郊区活动,老六专攻火车站;老七只有16岁,绝活是口含刀片———刀片不是作案工具;一旦被抓到就立即吞刀片,弄个肠穿肚烂再送医院急诊;这样既能吓唬人又能逃避进派出所。
可见,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这样一则新闻:来自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50岁男子罗宾森在过去两年时间内,被捕74次,被起诉153次。罗宾森几乎什么都做过,行乞、非法侵入和拘禁等。周一,他因涉毒被判90天刑期;但在判定还没生效之前就被监狱告知,牢房空间不足,没有多余的位置了,遂被释放。这还没完,周二他又因吸食可卡因再次被捕。
我们完全可以将类似奇事创作成极具戏剧效果的微电影。可以说,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无限的创作灵感尽在生活的海洋之中。创作任何艺术作品,都须首先做一名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素材,并从中挖掘出具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再经过艺术手法的加工创作后呈现给观众。
对于微电影而言,“接地气”更是其生命力之源。所谓“接地气”是指作品能更贴近观众的生活,拍普通百姓的身边事。在故事内容上,许多微电影都融合了时尚品位、幽默恶搞、公益教育、商业新潮等元素;为了迎合青年群体的趣味,又多选取轻松娱乐、诙谐搞笑的风格,并适当采用网络语言,显得娱乐性很突出。
因此,微电影目前多以爱情片、青春片、喜剧片等类型为主,话题多集中在梦想、青春、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着力挖掘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例如,腾讯的系列贺岁广告《弹指间心无间》从2011—2013 年先后发布了“亲情篇”“友情篇”“爱情篇”三部微故事片,都是延续温情基调。
在《弹指间心无间———亲情篇》( 2011年)中,天各一方的一对母子通过聊天工具实现了情感沟通。片中的情感独白———“距离远了,弹指间,心却近了”,在许多漂泊在外的网民中引发了深层共鸣。该片在网上的总播放量达256万次,吸引了29.9万条微博话题互动。
《弹指间心无间———友情篇》( 2012年)将品牌的情感诉求从亲情扩延至“兄弟永远肩并肩”的友情,唤起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友爱,在与冰冷都市生活的鲜明对比中令人感慨。该片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超过3 600万次,微空间听众数超过74万人次,相关互动话题超过39万条。
《弹指间心无间———爱情篇》( 2013年)通过一对夫妻在平淡的生活中打破沉默、互诉衷肠的情感故事,探讨了“沟通”对于维系夫妻关系的重要性。片中的情感独白———“以为不说,就是体谅;沉默,却放大了距离;跨出一步,爱更清晰”,可谓意味深长。
该系列片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倡导‘跨出一步 让爱更清晰’理念,希望借此唤醒大家更多的‘为爱行动’,并通过腾讯的传播资源传递出这种社会正能量。”[22]
再如,黄渤执导的微电影《特殊服务》(2012年)从剧情内容、导演手法到演员表演都相当的“接地气”,因此迅速受到网友的钟爱;短短3日内就在网络上创造了500万的点击率。该片还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手机电影节“年度最佳网络微电影”殊荣,在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荣获首届微电影大赛“最佳创意奖”。
黄渤阐述道:“我希望通过这个小片儿,给大家一些积极的启示,传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过之后能有所收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也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留给观众一个光明的尾巴。”
美国剧作理论家罗伯特·麦基说:“故事有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就是要让观众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让他们获得生理上的探索未知的乐趣;第二,就是必须要引起观众的共鸣,要让观众透过角色反思自己的人生。”[23]
对于微电影而言,往往点击率即是生命线。要吸引受众群体的观赏兴趣,同样须有精彩的创意和故事。大凡佳作,多具备以下三点优势:
其一,以新颖求情趣。微电影以“微”见长,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对其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微电影一般侧重于情趣性,题材新颖,内容新鲜,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又不乏个性化特征。
2012年,台湾著名导演陈国富将其摄制的微电影《初登场》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映。该片讲述了人们熟知的台湾歌星邓丽君的“风华一瞬”。
1968年,年方十五的少女歌手邓丽君(王丁竺饰)独坐化妆镜前抹泪;她因为排演时忘词而挨了制作人的骂;眼看上镜机会就要溜走,而一场超现实般的邂逅改写了她的命运,也写下了华语歌坛的传奇史页。这个趣味盎然的“微故事”所选择的角度可谓“微而新颖、小而精巧”。
陈国富说:“我喜欢那种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的、充满期待的、这么一种情绪的电影。那我觉得《初登场》也具备了这样的一些特质,它会留给观众一点问号,但是问号也是蓄意留下来的。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需要你有什么知识背景才能理解的作品,就是这么一段邂逅,有一点悬念感,就像我一贯的电影。另外,这5分钟没人给我市场压力,所以我也就更加随性,可以更肆无忌惮地把自己一些偏好放进去。”[24]
其二,以思想求深度。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显然更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对于微电影而言,通俗绝不等同于低俗。如果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与思考,就很容易沦为庸俗的娱乐消遣。
蔡康永、刘少玲执导的微电影《纵身一跃》( 2011 年)时长7 分钟23秒,讲述了赵慧仙和于朦胧饰演的一对情侣在众人帮助下克服困难、完成浪漫爱情之旅的故事。同时又以童话《小王子》中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作为旁支线索,营造一种唯美魔幻的温馨氛围。
谈及创作经验,蔡康永说:“微电影可以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这就像写140个字的微博,事先构思好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最初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偏离、不放弃。”[25]
徐峥主演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 2011 年)中,一个怀揣电影梦想的文艺青年(徐峥饰)本想通过绑架富家女来勒索一笔钱财,却在拍摄勒索视频的过程中过于投入,把勒索视频拍成了一部“佳作”;最后稀里糊涂地放走了被绑架者。
片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你们知道中国电影为什么拍不好吗?就因为总是纠结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而忽略了细节上的审美追求。如果我们的电影不能走进观众的心,我们怎么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呢?”对于电影艺术在文艺片与商业片之间的纠结,以微电影的形式提出来,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一次质问,也是对微故事片前景的一种审视。
其三,以情感求共鸣。微电影虽如“袖珍”,但透过“针孔”仍能洞见大千世界、倾诉世间情思,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系列微电影《11度青春》的压轴之作《老男孩》( 2010 年)中,42 分钟的片长,蕴藉了人所共有的青春记忆。当“也许永远都不会跟她说出那句话,注定我要浪迹天涯,怎么能有牵挂”的歌声响起,多少怅然年华,都浸润在眼角的泪光中。微电影正是从它微小的“针孔”中透射出百态人间的一缕阳光、一抹风情。
刘浩、易小星执导的微电影《意外》( 2012年)时长11分25秒,聚焦于“丁克族”这一社会群体,引起了许多80后青年们的共鸣。
“丁克族”是指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人群。片中的一对80后青年夫妇———小峰(鲍磊饰)与紫琪(谷默乐饰)因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生育子女的问题。在小峰父母的屡次催促下,他们只得谎称怀孕,以求暂时解脱。他们用父母送来的DV记录着“怀孕”时期的生活点滴。然而,戏假情真,夫妇二人在假装怀孕的过程中受到触动,决定假戏真做,接受这个“意外之喜”。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极大,追求快乐和愉悦成为普遍诉求。微视频正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带给人们回味无穷的愉悦,自然广受欢迎。
五、平易近人胜春风——“微视频”之传播
2013年10月14日,一个名为“复兴路上”的账号,在视频网站优酷网上发布了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微视频”,时长5分零2秒。该视频中首次出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卡通形象,用幽默平实的语言讲述中国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这段动画视频迅速蹿红于各大视频网站,引起网友的疯狂点击。截至10月17日10点,该片中文版本已播放135万余次,英文版本也播放了1万余次。[26]
该片何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普通民众的极大关注?一个并不具有传播优势的“政治科普片”得以迅速蹿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段微视频的传播策略和蹿红原因,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探析,分别是草根化叙事、平民化视角和新媒体语言运用。
首先,“草根化”叙事开启“梦想”主题。
微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伴随着一声童趣的“hello”,黑、黄、白三色皮肤的可爱儿童先后出现在画面上,童声告白推出:“长大了我想当总统。”随后解说词开始:“这是全世界很多孩子都有的梦想。”该片用草根叙事的手法前8秒即完成了“梦想”主题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