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18515900000038

第38章 收敛思维(1)

在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考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乍一看,似乎每个选项都有理。可是,我们知道,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是指北大诚请各学科的大师任教,对各种思想、各种主义、各种见解都能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思想的摇篮。根据“兼容并包”的内涵,对上述四个选项进行比较、筛选,答案为“B”,即“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这里运用的就是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这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它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经过识别和选择,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则是由“多到一”。当然,在集中到中心点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吸收其他思维的优点和长处。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通过1 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习近平强调,回首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审视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须牢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习近平用三句诗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和未来的目标,这就是运用收敛思维的典范。

收敛思维有两个特点,即比较性和综合性。

第一节 收敛思维的比较性

——杨澜的敏捷反应

收敛思维的比较性,就是确定一个目标,在现有达到目标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和措施。

一位女主持人走上舞台时,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观众席上立刻传出一阵哄笑声。

怎么办?这位主持人的头脑中迅即闪现一连串应急方法:躺着不动,假装晕倒;爬起来,退到后台,要求换一位主持人;站起来,向观众道歉;站起来,向观众解释摔倒的原因;站起来,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按原定方案继续主持节目。

最后,这位主持人采用的应急方法是站起来,面对观众,大声说道:“我刚才为热心的观众所倾倒!”

观众席上的哄笑声立即为掌声所代替。

这样,由于主持人反应敏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选择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体现了收敛思维的比较性。

当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杂志堆在你面前,你用什么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较好的杂志?

让我们先界定一下“好杂志”的概念。显然,每个人的取向和品味是不同的,对“好杂志”的评价标准也有差异,但大致的标准还是存在的,那就是为读者大众所接受、销量高、影响大,同时也赚钱的杂志。

挑选杂志的办法有很多,如看封面,看标题,看主办者,看主打文章和专栏文章,看撰稿人是否著名。还有一种俏皮的说法是:看你在急着如厕时的第一选择。

但也许最简便也最有效的办法是:看杂志上刊登的广告。你会发现,在印刷精美、价格较贵、颇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刊登的往往是国际国内著名大公司的广告或是一些名牌产品的广告,这些广告制作精良,美轮美奂,有时你甚至无法把它们与杂志内容区分开。好的杂志、好的广告、好的公司或产品,从这个小例子上就可以发现马太效应。

还有一些杂志,也许销量不大,但由于具有高档次、权威性而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如一些经济类刊物),也会刊登精美的大广告。注意:由于目标群众不同,广告也不同,很少有香水、化妆品、女人服饰之类,多是新型办公用品、名品轿车和豪华住宅等。这类杂志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一种“身份”“品位”的象征,不啻在告诉人们:这是专门为少数“精英”人士服务的。

再来看大量充斥市场的趣味恶俗、品位低下的杂志。你会发现,上面的广告不但杂乱无章、五花八门,而且所宣传的产品也往往值得怀疑。如果你翻开一本杂志,首先看到的是治疗癌症或脚气的神奇药物,然后是“快速致富”信息,接下来一页是某“风水大师”为你测定吉凶祸福,那么你就可以把它扔在一边了:这一定是本垃圾杂志。

因此,根据杂志刊登的广告判断杂志的档次和品味不失为比较可靠的方法。

创新的过程一般都从发散思维开始,但发散思维并不都是正确的、最佳的,因而又必须进一步加以分析和比较。据说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诗句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有的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寺庙;有的画的是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也有的画林木上空高高地飘着一幅幡,等等。但这些画均未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一个“藏”字。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这是一对矛盾。有一位画家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他的画,山峦起伏,林深树密,在画上找不到寺庙,但在山间小道上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和尚挑水上山。比较其他画师,显然,这位画家的想象新奇而又合乎要求。

宋代著名才子苏轼、黄庭坚、秦观、佛印情趣相投,经常唱和酬答,结伴游玩。一次,四人游一寺院,见墙壁上题有杜甫的《曲江对雨》诗,因年代久远,其中“林花著雨胭脂囗”句的最后一字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四人便商议要为这个字补缺。

苏轼才思敏捷,稍加思索,率先吟道:“林花著雨胭脂润。”黄庭则吟:“林花著雨胭脂老。”秦观紧接着说道:“还是‘林花著雨胭脂嫩’为妙。”佛印修行到家,缓缓念出“林花著雨胭脂落”的诗句。

所补的这四个字,孰优孰劣,四人争得面红耳赤,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寺院老方丈见状,急忙找到原诗查对,原来最后一字为“湿”,四人面面相觑。仔细玩味,觉得还是“湿”字更好。一个“湿”字,将“润”的形象,“老”的衰情,“嫩”的色质,“落”的姿态都包容了,熔形、情、色、态于一炉,将“林家著雨”的意境准确、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了出来。四人无不叹服杜甫观察事物的细致,遣词炼字的匠心。

由此可见,要表达一个意思,可选用的词不止一个。通过反复的推敲、琢磨,找出表意最准、最生动形象的那个字或词,这便是这则趣闻给我们的启示。

为训练收敛思维的比较,我们选读了一些文章。且看朱国勇的《请爱陌生人》。

2009年初,中国红十字总会面向全国招聘一名副处级工作人员,并公开承诺重能力不重学历,重人品不重资历。

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政审、体检,只有三人进入了面试,由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海京先生亲自主持面试。

面试开始了,在问答与抢答环节,三个年轻人思维敏捷、沉着大方、见解独到,真可谓是一时俊杰,难分上下。听到精彩处,王海京秘书长也不禁频频点头,面露赞赏。

最后一道题,播放的是一段视频:一个年轻靓丽的姑娘,轻扬着马尾,穿过马路。突然,一辆大卡车疾速冲了过来。眼看看惨剧就要发生,她旁边的一个小伙子猛扑过来,推开姑娘.自己已倒在了血泊当中。

王海京秘书长说:“这是1999年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一场真实的交通事故。现在请你们要根据画面中的蛛丝马迹,来判断这个小伙子与这位姑娘是什么关系。”

短短三分钟的视频,就想判明两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可真是有难度啊!

第一个年轻人想了想说:“他们是情侣关系,你看他们的上衣,分明是一套情侣装嘛!”

第二个人回答:“他们是兄妹关系,我注意到了他们的鼻梁上都有一道明显的皱纹,现代医学证明,鼻梁上的皱纹都是遗传因索造成的。”说着,他颇为得意,这个发现可不是谁部能观察到的。

王海京秘书长笑了,“你真细心啊,这么微小的细节都能注意到。”说完,他把探询的目光投向了第三个年轻人。

“很抱歉,我实在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第三位年轻人显得有点窘迫,有点语无伦次。前两位年轻人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庆幸少了一位竞争对手。

“但我宁愿相信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第三个年轻人顿了顿接着说,“在这危急关头,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又何必一定是情侣或兄妹呢?”

听了这个回答,王海京秘书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过来用力握着第三位年轻人的手,真诚地说:“欢迎你的加入。”

其实这是一道心理测试题,目的是测试应聘者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也是一个人不加修饰最本真的意识。

是啊,亲情温馨,爱情动人,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小爱,是一己之爱。而相信陌生人之间也能无私奉献的人,是心有大爱的人。红十字会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心有大爱的工作人员。

而只有当爱惠及陌生人时,才是大爱。只有对陌生人充满爱与善意,社会才能变得高度文明、更加美好。我们把爱惠及陌生人时,往往也不知不觉成就了自我。

再看《北京奥运会的口号的诞生》。

中国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有异常丰富的语言积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怎样发挥出汉语的妙处,既把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的精华表达出来,又和世界接轨,这是个最大的难题。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必须是国际性的、世界性的,不但符合我们国内民族的需要,更要适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需要,能够受到广泛的欢迎。如果把握了口号的契机,那么,就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国不仅仅是大门开放了, WTO开放了,有形的东西和世界已经融合了,而且精神的融合可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应征的有21万条口号,最后入围的10条是:①四海一家,共创未来;②四海一家,和谐共荣;③传承文明,和谐共赢;④传承文明,共享奥运;⑤奥运永恒,四海同心;⑥和为贵;⑦每个人都是胜者;⑧四海之内皆兄弟;⑨亿万人的梦想;⑩照亮通往和谐之路。到第三阶段论证的时候,开了很多的座谈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比方说第一条,“四海一家,共创未来”,当时很多人认为比较好。征求国际奥委会的专家意见,他们认为这个口号相对来讲中国化了一点,所以最后否定了。“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边的一些思想精华,但是不太像口号,更像一种哲理。以上这些思想,如果翻成英文告诉世界,很难找到对应很好的英文词语被大家理解。苏珊女士曾经把“和为贵”给外国朋友们翻译过,他们说你要用这个口号,一看就是中国的,而且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永远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思维状态,看不到21世纪的中国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最终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非常简洁、有力,寓意深刻,朗朗上口。口号不仅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实质,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通过这个运动来促进和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且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为贵,天人合一。

我们曾采用下述材料作文。有一则阿拉伯寓言:湍急的河上有一条小船渡河,小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船夫。哲学家问:“你学过历史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摇了摇头说:“那你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学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阵狂风刮翻了船。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则寓言,可以提炼如下观点:人无完人;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见人有难,不能袖手旁观;对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学习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比较之后,其中最佳观点是最后一个选项。虽然其他观点都能与寓言沾边,但最后一个观点却是对哲学家理论脱离实际,只知背诵书本条文的嘲讽。

我们曾采用一道国外的测试题: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A驾车在一乡村中驶过时,有三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患了重病的陌生老太太,一个是救过自己命的医生,一个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漂亮女郎,而A的车只能搭载一人。问:A第一个应该搭载谁?

一位学生回答如下:从感情上说,我觉得应该先搭医生,医生是救过自己命的人,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第二个是妙龄女郎,因为这个夜晚对于爱情确实是一个天赐的机会;如果有时间的话自然要返回来搭载那位老太太,因为她毕竟有病在身,何况年纪又那么大。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选择一定是:与医生和妙龄好女郎讲清楚,请求他们的原谅,让我先送有病的老太太走。

但答案却出乎意料,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送老太太去医院,自己陪心爱的女郎一起等公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