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18515900000025

第25章 转换视角及换位思考(4)

但在重庆儿童医院却迥然不同。《重庆晚报》对此作了报道。普外科病房,周德凯医生给一个病孩说:“小朋友,你恢复得很好,这个玻璃管里的东西到了你身体以后,你就可以放心地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了。”这个病房没有哭闹声。周医生懂得,亲切的语言,沟通的分量可以逼近任何一次药物治疗。

周医生说,很多时候,对于病人,一个有医德的医生比医术高超,但缺乏人文关怀,不懂得沟通的医生更重要。

周医生举了个临床最简单的道理来解释自己的这份感悟。对于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来说,“你的病已到了肝癌晚期,像你这种情况死亡率为百分之七八十”“你最多还能活3个月”,这些话犹如法院下达的死刑判决。而同样的情况,如果用“很遗憾,你的病情已到了肝癌晚期,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有20%的希望能战胜病魔,不要轻易放弃”“好好活,你还有3个月时间可以享受生活。如果好好享受它的话,以后的日子还会更长”来诠释,对于已经被疾病宣判死刑的患者生命而言,很有可能达到完全不可想象的效力。

其三,只有破除民族自我视角,换位思考,才能充分理解别的民族的观点和行为同样具有合理性。地球文明像蓝色的海洋,每个民族都是一支河流,都对这个海洋有所贡献,并且最终都要汇入海洋之中。我们所说的“国际惯例”,并不只是哪个民族的惯例,而是整个地球文明的产物。在当前“和平与发展”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要站在整个人类的高度,采用“全球视角”。

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了气候会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必须认识到,这是为数不多的拯救人类的机会。如果继续当今的状况,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将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两极冰川融化,大量的物种灭绝,淡水资源流失,农作物减产,雾霾频发,疾病肆虐,造成新的冰河期等。这将是所有民族、所有国家的灾难。

因此,可以说,哥本哈根会议的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气候会议,而是全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开始,低碳生活方式开始走进我们每个人,走进每个国家。

其四,只有破除人类自我视角,换位思考,才能形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人类同自然界的关系应该从“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转向“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从“向自然界开战”,转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既要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成员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在开发、利用自然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应尊重生态平衡规律,给予自然界以足够的生息、更新和再生的机会。否则,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次征服,大自然都会以加倍的惩罚来报复。捕蛙则害虫繁衍,捉蛇则老鼠横行;捕食猴、果子狸,冠状病毒则实现了从动物到人体的迁徙;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围湖垦田,造成洪水泛滥;草原过载放牧,沙尘暴则横行肆虐;无节制地使用燃煤和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雾霾将如影随形。而滥用、污染水资源的后果,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人类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泻千里的排比句,告诫人类:毁坏环境的恶果无异于自杀。我们经常说“发展是硬道理”,可是,还有比发展更硬的道理,那就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

由此可见,破除“人类自我”,也符合人类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为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我们拟了下列作文材料:

一位曾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是回忆起在英国的生活细节。他住在三楼,临睡前,他把眼镜放在临窗的书桌上,没有关窗:伴着漫天眨眼的星星而眠,多么惬意。威尔士的清晨真是清晨,来得早,空气也格外清新,洁净。他醒来时,窗外早有鸟儿在啁啾,还有金色的阳光撒在书桌上。

咦,奇怪!眼镜怎么不见了?

上班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英国导师,导师不以为意地笑了:“一定是让鸟儿衔去做巢了,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此材料可立意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可以将威尔士的清新空气与北京的雾霾对比;如果回顾英国如何治理雾霾和水污染,将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二、求同视角与求异视角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有选择;有比较,才能产生创意。视角的比较,是指人们对一系列事物或观念进行审视和思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并在两者的比较中作出选择或产生创意。

1.求同视角

任何两种事物之间,都有一些相同点,抓住这些相同点,便能够在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进行类比或联想,从而发现新创意。例如,宋人晏殊的词《蝶恋花》原为写离情,柳永的《凤栖梧》原是写痴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是写失恋人的落寞。清人王国维却以“艰辛”二字着眼,从三首词中各取数句,用来比喻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为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找到了寓意迥异的三首词中的“相似点”,加以组合,新意顿现。

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峡两岸的谈判中,台湾的代表坚持“中华民国”是正统,要求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而大陆则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正统,要求以共产主义统一中国。看起来二者水火不相容,但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张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应该统一,即“九二共识”。而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台独”甚嚣尘上的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当时,双方的代表达成了协议,即“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是政治领域“求同视角”成功的范例。

2.求异视角

任何两种事物之间,总有一些差异,运用想象力就可以从这些差异中构想出新的创意。

我们读一读同样以“鹿回头”为题的两首诗。

鹿回头

高 深

可怜的梅花鹿,/被追逐到生命的绝处。/于是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嫁给了要致她死地的猎户。/生与死转化为恩与爱,/猎人与猎物结成夫妇。/这美丽动人的传说,/美化了弱者的屈服。

鹿回头

刘畅园

再迈一步,/就是海/陆地已到了尽头。/相传:/一只被猎人追捕的梅花鹿,/到此,/绝望地回了头。

梅花鹿,/被猎人捕去了。/只因她回了头。/不该回头,我不回头/径直走向大海,/化作一只小舟。

这两首诗都写的是海南岛三亚“鹿回头”的美丽传说。高诗用哲理的语言指出:“这美丽的传说,/美化了弱者的屈服。”而刘诗却用浪漫的想象,给鹿——美丽的少女指出了另一条路:“径直走向大海,/化作一只小舟。”正是这种想象的差异,形成了两首诗各自不同的特色。

在语言表述上,掌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一特点,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