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类
[1]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学军.地方教育科研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4]胡卓君.地方高校内部管理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教育部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高等教育法规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6]梅宪宾,等.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7]许卫民.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刁孝华.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9]苗玉宁.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0]许为民,林伟连,楼锡锦.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
[1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12]金生鈜.规划与教化[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04.
[13]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14 ]来茂德.独立学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以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为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5]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6]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7]杨继瑞.高校独立学院运作的经济学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8]徐惠鹏.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19]张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0]小阿瑟· A.汤普森,A· J.斯特里克兰三世.战略管理[M].段盛华,王智慧,于凤霞,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
[21]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2]王伟廉,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3]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5]周兴国,李子华.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二)期刊类
[1]朱小琥.教育科研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1(34).
[2]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4).
[3]陈君.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基础理论研讨,2012(10).
[4]朱金龙.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J].科技教育创新,2008(15).
[5]郭雷.关于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1(1).
[6]周玲.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1(9).
[7]费翔.独立学院科研工作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
[8]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研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9]王秀清.从科研管理角度探讨高职院校科研质量的提高问题[J].管理视野,2012 (5).
[10]申风平,韩松.构建高校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探析[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 ( 4 ) .
[11]徐淑兰.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评论,2008(1).
[12]徐淑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
[13]李蕴,李家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6).
[14]邹双全,陈进寿.谈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2(4).
[ 15 ]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 J ] .科技管理研究,2008 (9).
[16]朱兆武.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6(12).
[17]张建华.加强高校科研管理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
[18]程爱晶.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3).
[19]任丽慧,海明.内蒙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 4 ) .
[20]陈时见,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 ( 12 ) .
[21]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5).
[22]董勇,王河江,等.独立学院参与社区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 (4).
[23]傅国光.独立学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J].商情,2011(20).
[24]金霞,祝方清.从大学办学理念的变迁看独立学院构建办学理念的意义和途径[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 3 ) .
[25]李玉增.区域高校社会服务领域与内容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5).
[26]刘哲.我国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27]阙明坤.从威斯康星大学发展看独立学院社会服务[J].教育与职业,2011(29).
[28]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 (11).
[29]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30]吴峰.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分析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3).
[31]谢连生,肖卫东.内生型独立学院社会服务职能探析[J].理论导报,2011(2).
[32]徐国荣.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使命的再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33]许为民.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34]蔡玉,龚光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3).
[ 35 ]陈龙,姜柏生,何淑通.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中的趋同性现象分析———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典型个案的考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6]何敦培.构建独立学院专业特色的主要原则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37]黄珊.新形势下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0).
[38]纪武昌,杨金花.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 12 ) .
[39]孔祥沛.评估视角下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4).
[40]兰石财.从专业设置管窥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及竞争力的形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 ( 1 ) .
[41]李文莉.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
[42]刘春惠.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