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18515800000052

第52章 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4)

(二)过度依赖母体高校,未从自身实际出发

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一般都有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而独立学院发展历史都不是很长,办学经验缺乏,设备、师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力量还相对比较薄弱。在独立学院发展前期,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母体高校自然成为其学习和依靠的对象,依托母体学校的专业优势资源来设置专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而独立学院相比同层次的民办本科院校的最大优势也就在于它可以依托母体高校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师资力量以及成熟的学科建设经验。但是,由于没有合理的定位,使得独立学院走在了母体高校的影子里,将自身的民办体制以及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优势抛弃,反过来追随母体高校的步伐。[33]独立学院的发展已有十四年的时间,很多独立学院还是在沿用这种专业发展思路,专业设置过度依赖其母体学校:母体高校有什么专业,独立学院就开设什么专业;母体高校的专业怎样进行教学,独立学院的专业就怎样教学。据不完全统计,不少独立学院的专业开设完全依托母体院校,开设专业与母体高校专业目录趋同率在90%以上。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同,现在已经到了它必须摆脱完全依赖母体高校办学的时候了。

(三)从国家宏观政策来说,未真正赋予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自主权

1998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个目录中,把整个人类学科分为11 个学科门类,在这些学科门类下细分成71个一级学科,再在这些一级学科下面分门别类地设置249 个专业。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符合这个“目录”,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办学方式也要在这249 个专业中选择符合自身的专业。国家应改革现行专业设置体制,赋予独立学院以必要的办学自主权。从2001 年开始,尽管教育部已遴选部分高校试点下放部分专业设置权,但试点的这部分高校主要集中在“985”等重点高校,而作为新型的民办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其专业设置权限仍被控制在教育部,独立学院完全没有专业设置自主权。从2004 年开始教育部进行各独立学院专业备案,但是却没有专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制定规范,导致各省市对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各有不同的规定。目前,国家为了确保教育质量,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单独申报新专业,即使该专业是母体学校现有的专业。这一规定本来是有利于独立学院自主设置专业与自主办学的,但是由于各地教育部门在审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时,强调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必须是母体学校现有的专业,独立学院申报母体学校未设置的专业往往得不到批准,这又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专业发展与建设,使独立学院只能依托母体学校进行专业设置。[34]这样就导致了专业设置趋同的问题和新的、符合独立学院办学需求的专业得不到发展。虽然国家允许开设目录外专业,但申请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所以也基本上限制了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使得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只能在母体高校的现有专业中进行选择。

(四)缺乏课程开发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开发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实际情况是,各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课程时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35]具体表现在:首先受其母体学校的影响,教学和管理方面对母体学校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并且很多专业与母体学校具有雷同性,忽视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其次独立学院缺乏合理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教师来源多为其母体学校的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较少能考虑到学生生源的质量和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中青年教师和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则缺乏教学和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这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后是课程改革滞后,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教材并不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也不强,这些都导致了独立学院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学科与专业的建设受到很大阻力。

三、独立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

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既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利用母校优质资源,又要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大胆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不管是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还是创办特色专业都是独立学院的发展政策,政策效果的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

(一)依托但不完全依赖母体学校

由于独立学院是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在设备、师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弱,而作为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一般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母体学校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应该依托于母体学校,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来谋求自身的发展,借助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来开设专业,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这对于独立学院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其母体学校,因为母体学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础比较坚实,学科的门类比较齐全,如果独立学院完全依照母体学校的专业来设置自己的专业,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供过于求并且又缺乏市场竞争力,使独立学院的办学毫无特色,专业设置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就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另外,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应该更侧重于实用性,这与其母体学校注重培养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的目标不相符合,因此独立学院应与母体学校实行错位发展,采用不同的专业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的开设上要显示其差异性。[36]依托母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公认的专业优势,完善自身的专业结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特色专业和相应的品牌优势。

1.独立学院要科学制定学科建设目标

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目标,认真制订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合理进行指标和任务分解,使每一项具体指标都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主管院长为全部学科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系、部主任为本部门学科专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模式和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并完善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具有本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完全学分制”培养方式即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以学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在新生入校后,采取召开家长会等做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家长也适当地介入学生的选课计划。正确的教学管理策略主要体现为人本关怀、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脉”,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城市学院每年还会选拔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学生直接转入浙江大学相关专业就读,每年还可以保送相当数量的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浙江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3.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独立学院宏观上要组织研究各专业建设的定位与规划,微观上要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师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并注意及时总结,形成一些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在实际中加以推广与应用。[37]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重要,而且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学院要强化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专业要增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要精心设计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要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知识竞赛和专业实践活动,做到课内与课外相互衔接,校内与校外相互补充,切实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前提,而作为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独立学院,这个前提更应值得注意。在实际办学中独立学院始终要面对两个市场即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因此,在设置专业时独立学院一定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独立学院必须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设置专业,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从而保障学生的就业,确保专业的竞争力。同时,要系统考察市场的人才需求、政府的发展规划、当地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等方面,做到专业设置有依据、有规划。对于那些已经广泛设置、人才培养过剩的专业,不能因为办学成本低而盲目开设,对于已设置专业,也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

独立学院要想与市场需求接轨,应该建立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课程:首先,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建构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相对独立性,还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计划中增大比重,注重学生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其次,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力地借助企业和行业,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结合、学生与实践结合,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再次,基础学科专业设置必须充分了解与预测市场需求,因为学科专业的设置、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民办高校保证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市场需要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学校应将其作为办学中的一件大事,持之以恒地抓好。要组建专业设置、调整与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专家、企业家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要经常深入社会,调查各种产业升级、变化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专业调整与增设的建议。专业的设置不仅要面对现有市场需求,还要超前于市场,在对产业升级、调整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作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牢牢把握未来需要专业的设置与未来人才超前培养的主动权。专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伴随市场需求的变化,有的专业需要扶壮,有的专业需要弱化,有的专业需要新增,有的专业可能要暂时停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