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18515800000029

第29章 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1)

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是否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1]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为实现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令,科学地、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因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并对其进行预测、计划、实施、反馈、监督等的一门管理科学。[2]根据国家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标准,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综合素质不如母体高校的学生。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集中表现为学术能力弱,社会活动能力强。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并且可塑性强,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的管理采用半军事化管理或封闭式、半封闭式管理。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自控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部分独立学院地处郊区,出于学生人身安全考虑,采用半军事化管理。而且党团和班级、学生会的系统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吸收学院中的优秀学生,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引导方法,因此成为了独立学院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调查显示,当学生被问及“希望成为哪类人才”时,56 .5%希望成为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全面复合型人才,39 .8%希望成为实用型人才,另有3.7%希望成为学术型人才。[3]这充分说明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需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大致相同,而且大多数学生希望成为学术型与实用型兼顾的人才,这为独立学院的教育办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

第一节 国外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经验与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高校学生管理成为目前研究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国家代表,成为了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学习及研究对象。它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及经验,给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极大的启示。

一、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及特点

1.美国

美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从角色的准确定位、法治化、制度化的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其学生管理体系。美国高效的学生管理以 SLI (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 for Student Affairs)为基础的,它是指美国高校通过规范、指导、服务学生,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非学术性组织活动。[4]其学生管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合,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美国高校始终把“为了学生发展”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思想的积极主动的个体,学生间具有个体差异,美国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使用策略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把其作为根本的目标。

美国倡导人道主义,讲人权,个人主义盛行,美国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强,他们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主体地位,学校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讲求自由和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管理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科学完备的操作制度。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制度非常科学、完备。首先,美国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型建设。美国高校中教学人员与非专业教学人员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学生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的。其次,美国高校规章制度完善且操作性强。美国高校按照政府的法律,根据本校的实际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操作。其规章制度除权威性外还表现为公平公开性。第三,学生管理民主,学生具有大量的机会参与管理。例如,威斯康星大学宿舍部,专职人员只有50 余人,学生管理员则多达200 名,他们充当管理员、顾问和教师三种角色,对学生工作起到了专职人员的服务。[5]

(3)专业的服务型指导模式。首先,学生管理人员专业化。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大多数是获得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方面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专家,其素质较高。高校学生管理者根据岗位职责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申请不同层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其层级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学位,而丰富的学生管理实践经验是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其次,形成全面的服务系统,工作性质为服务性。美国高校对于学生事务方面的问题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系统,给予较专业的指导和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习及生活等各个方面,而学生管理不仅是单纯的为管理学生而管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英国

英国高校实行的是导师制,其起源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校生活等。英国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英国高校导师制重视个别指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力图为学生营造和谐、宽容、自由良好的成长环境。导师制是一种较成功的影响学生的过程,英国的导师是经过严格的挑选的,他们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素质,以及各种各样培训教导学生的能力。他们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以及导师所营造出来的良好成长环境之中受教育,从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而是各方面的能力、性格、修养以及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在导师制下,师生交流的目的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更加重视,使导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及个性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交流的内容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心理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一般是同学与教师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面对面交流。英国导师制师生交流时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的,交流是在民主中进行的,师生通常进行探讨,学生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最终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作出决定。并且,他们交流时的氛围并不压抑,甚至非常放松、享受,充满温情。

3.德国

德国对学生的管理与其他国家有极大的不同,可以给予其他各国不同的启示。德国高校一般不承担对学生非学术性事务的管理,他们仅注重学生的教育研究活动。德国关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是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的,高校仅成立联络办公室,是高校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间沟通协调的桥梁。其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社会化学生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社会化的非学术性学生事务管理机制。德国关于学生管理的工作是由社会化机构来承担的,高校仅成立联络办公室,是高校学生与社会服务机构间沟通协调作用的桥梁。这种组织被称为“大学生事务局”,带有企业运作特点的自治性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就是针对学生的各种服务,如食宿、打工、就业等,并且财政上自负盈亏。这样大学生管理工作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就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这种社会化的非学术性学生管理机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为学校节约一笔经费。学校还可以通过向校外学生管理机构收取中介费以及一些其他费用等。其次,可以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这种模式下,学生和社会机构就是直接的接触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而学校仅仅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学生可以尽早适应社会,以便以后学生可以更加成功的社会化。第三,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使得学校可以较少地承担管理学生的工作,学校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等用于学校学术发展。

(2)精简直接的管理模式。德国“大学生事务局”分国家和地方两级,全国性的主管机构是联邦学生事务局,管理地方总共62 个大学生事务局,其服务对象有180 万大学生。大学生事务局的管理构架充分体现出自治、制衡的特点,分为代表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三个管理层次。代表大会由为该事务局服务的大学教授代表、学生代表和行政领导等组成,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总经理办公,选举董事会;董事会由大学教授、行政领导、学生代表,以及事务局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财物预算,评审总经理工作等;总经理则是大学生事务局的经营代表,直接负责本地区学生事务工作的运作。[6]

4.日本

日本与中国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文化多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之后,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还大量引进了日本的办学模式、教育理念等。日本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各高校自主设置的组织机构“学生部”承担的。学生部为学生个人或团体提供各种服务,以充实学生生活,为学生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日本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授主导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靠前,比较发达的,日本高校学生管理几乎都是由学生部承担,学生部工作基本反映了本校教授的意志。日本高校的教授会是学校运营的决策和咨询机构,其下设有各种委员会,如就业委员会、学生生活委员会等。他们为学生团体或者个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教授会形成的决议和意见,主导了学生部对于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思想和原则,学生部从本质上是教授会对学生管理的执行者。[7]

(2)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特色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规范制度的国家,他们行事一般都有严格的章程,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日本的高校作为培养日本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其表现更加明显。而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特色,在日本高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日本高校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事准则为学生提供服务;规章制度与行事准则为学生部、教授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确立了较为清楚的程序,既可以保障教授会和学生部的行事管理的权利,也是给其提供的一个依据,要求其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不可越权,不可随意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二是日本高校的学生部在对学生生活进行服务的同时,也强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教育规范;它表明这不仅仅是为了为学生服务而学生服务的,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成长而为学生服务的。

二、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引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思想基础,行为是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也要求随之而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师生间的关系不平等。如今,师生关系越来越民主,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具有个体差异的个体。因此,学生管理理念也要求民主,要求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独特性、个体差异与积极性。而独立学院,由于其民办的办学体制,带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更加要求其学生管理理念更加民主,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差异,更加要求学校、教师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本主义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独立学院与其学生间更加倾向于生产者、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独立学院想要生存下来,想要更好的发展,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越办越好,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让学生在购买或者享受独立学院服务时感到满意,这一切都需要从学生管理理念这个源头上开始改变,只有思想基础有了改善,外在行为才会相应的得到改善,因此,学生管理理念的改善势在必行。

2.规范与服务并重的管理模式

如今,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与大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倾向于服务者与购买享受服务者,但是,高校作为一个公共教育机构,其职能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等都是高校的职能。为保证高校能够明确自身服务学生的工作职能,以及让高校清晰地认识到服务学生的问题,对其进行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日本高校一样,规范不仅仅是对学校、教师及学生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是在保障学生享受服务权益的时候对学生提出的教育规范。这样可以使高校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不被社会或时代所淘汰。因此,规范与服务并存的管理模式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