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18515800000019

第19章 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1)

战略管理之父美国学者H.伊戈尔· 安索夫( H.Igor Ansoff )在《战略管理》一书中指出,虽然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的组织通常被分为“营利”和“非营利”两类,二者分割明确,具有不同的组织行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二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同时成为具有“公营”“私营”双重性质的混合型组织,其冠名曰“环境适合型组织”(简称ESO,即environment唱serving organization )。无论其是所谓物理学中的守恒组织,还是工商业中的特别组织,其作为组织必然摆脱不了一些共同特征,同时又统筹各方优缺点而相伴存在。独立学院作为我国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和推动力,其在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存在的十多个年头中,率先发起于江苏浙江沿海发达区域,后推广于全国并展现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矛盾。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适合型组织,其未来发展路径的抉择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必然要兼顾教育非营利诉求和市场导向的双重任务,成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迈入普及化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此种组织的战略发展上也必然要在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的特点。

战略管理领域,国外普遍认为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先导。著名管理学家亨利· 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在《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一书中指出战略规划在管理领域流行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80年代以后逐渐被战略管理所取代。而我国高校从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便开始制订发展规划。[1]现今我们更是将战略规划看作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将战略规划、实施与评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2]而对于学校战略管理而言,学者刘向兵、李立国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上基于“有限理性”学说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的转变,就阐述了我国高校管理发展中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选择转变过程所展现的变化。

伴随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植根于此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高等教育领域亦如此。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执行政府主导,其他多种办学主体并存的局面,但民办教育体系因受制于费用、体制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步履维艰,无法满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和发展。因此,公办学校“品牌效应”的倡导和民办学校“灵活机制”一拍即合,成为市场化情境下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而独立学院首先发起于市场化进程速度明显的江浙两省,由于两省民间资金充裕,形式多样化,市场相较于政府资源的比重较大,加之乡镇企业改革的实践借鉴,[3]市场对人才强烈的需求,使得独立学院在这两省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快,其在公办高等学校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利益考量驱使下应运而生,获得了极大成功,并迅速推广于全国得到认可。

第一节 独立学院环境分析

独立学院作为特殊的环境适合型组织,应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进行战略管理的分析。根据美国学者小阿瑟· A.汤普森和A.J.斯特里克兰三世提出的战略管理过程的五项任务要素,即:①提出公司的战略展望,发展目标和商业模式;②建立目标体系;③制订目标所需采取的战略;④高效、有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公司战略;⑤绩效评价公司的经营业绩,监督新发展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矫正以及适当分解[4],整合出对于独立学院战略管理进程的分析,规划,制订和选择,实施,评价和控制五项环节流程,从而在日趋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为独立学院的发展作出理性的战略决策,也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密林的生命力和奋发性增进思考,引导方向。

一、PEST拓展分析

PEST分析又称为宏观环境分析方法,其中P代表政治( Politi唱cal),E为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唱ical)。一般在对组织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时会使用这种方法。

首先,政治要素方面,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方针、政策、法令等。在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公私双重属性和办学指导原则,其在财政投入方面远远低于其余一本、二本院校,虽然国家在财政方面对其投入较小,但在政策层面上,不仅以一系列政策法规方式确立其法律地位,规范办学,对于其在读及毕业学生,与其余高等学校在奖贷学金、升学、就业、户籍管理等方面享有同等政策待遇。而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2003 年普通高校二级学院招收的新生,毕业时改发独立学院文凭,而从2008 年开始则不再授予母体高校学位证书,改发独立学院学位证书。由于独立学院背后的母体高校大多属于名校行列,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一些名校情结的学生和家长带来心理上的一丝痛楚。同时,学位学历证书的变革,再加之其相对高昂的学费使得其相较于其余同类三本民办高校的竞争优势有所下降。近几年,独立学院毕业生往往处于理论知识不如其余一本、二本高校毕业生,技能实践能力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尴尬境地,空挂教育名牌效应的光环,和市场密切性不高,而现今的假合作、不合作现象的显现和表露以及单纯过分依赖学生学费收入不仅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并且单薄的学费收入亦无法满足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

其次,经济因素方面,发源于江浙民间资本充足区域的独立学院从本源上就离不开市场的发展导向。宏观上随着国家经济逐渐步入全球化的进程,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增加,有能力更有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对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处于世界中的低水平位置,教育投入占GDP的4%还正在持续挺进中,但随着国内强烈的呼声以及全球人才知识的竞争力凸显,教育投入增加成为势不可挡,独立学院的学生现今能够同样享有奖助学金的申请和贷款助学活动的参与权。但其作为非公办主体的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在资金的积累和获取上不能和其余高校一样依赖于国家财政投入,国家财政投入虽然会增加,但增加多少以及是否会增加给独立学院仍然是未知数,毕竟现今国家在政策层面仍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教育。而作为组成独立学院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才是其长久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现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新技术、人才、产品开发的需求极其强烈,那么作为其合作伙伴的独立学院无非为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竞争中提供极大便利,更加便捷快速地为企事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时,有学者指出,高校独立学院的发展并不一定非要“市场化运作”不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发展过程中,一些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比如社会公益团体、教育基金会等)可能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直接出资举办高校独立学院。[5]相较于其他高校单一固定的办学方式,独立学院以其机制的灵活性更加容易开拓教育市场,利于吸纳更多层次和范围的社会资金和力量,从而扩充我国高等教育软硬实力。

然后,社会因素方面,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诞生的,是21 世纪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依托于母体高校资源办学的独立学院拥有更多的教育品牌口碑,更加便于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尤其吸引学生、家长以及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但如今中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明显,对接受高等教育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要求也越严格,而现今独立学院培养模式基本照搬母体高校,优势匮乏,造成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认可度不高,就业压力加剧。同时,虽然人口基数大,但适龄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加之国家化进程的加剧对国外教育市场的冲击,未来可能造成部分独立学院招生困难,生源匮乏。

技术要素方面,除了独立学院对于合作办学的企事业单位在技术支持上能够提供更好更快的方式,同时,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见习学习岗位,推动其技艺的增进,从而在为企业带去新鲜活力的同时,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打响企业招牌,奠基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最后,随着时代推进,对于 PEST 分析方法也已进行了适当改良,如 SLEPT 和STEEPLE分析方法。

源于江浙民营资本发达两省的独立学院,地理因素在独立学院的办学和选址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化导向,独立学院的创办必然在民间资本充分,企业分布密集的区域集中。但有些技术力量和产品开发也许需要和资金流入地产生必然关系。同时,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存在与其余高等学校不同的方向,既然依托于地方经济或者企业的投入,那么必然要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良性配置,而且用此种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单纯依靠市场导向的功利化或者政府导向的行政化更加人性和利于让人接受。

二、波特五力分析

竞争战略学者迈克尔· 波特在20 世纪80 年代提出著名的五种竞争力即波特五力模型。这五种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和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套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分析公司外部面临的竞争环境,有效地分析客户具有较大的作用和参考价值,同时这套分析方式通过对客户竞争环境的分析从而对于企业组织的竞争战略的制订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首先,购买者方面。第一,目前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还基本依靠政府投入,而由于国际社会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传统,使得接受高等教育在我国不仅有一般民众的诉求,也有经济腾飞、文明进步的切实需要。也即购买者有需求。第二,在政府行为控制下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微乎其微。虽然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独立学院相对而言收费较一般学校偏高,但与从前高等教育免学费到现今所有高等教育都必须缴纳相关费用的实际情况下,学费的收取并不违反市场守则,同时在政策待遇上独立学院和其余高校同等地享有一系列优惠,譬如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加之独立学院在生源录取上本身就可能较之一本、二本高校生源分数存在低偏差距,而本科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吸引力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相较于学费只是微不足道的支付,并且在双向沟通基础上的选择本身说明能够选择进入独立学院资格的家庭考生在学费的支付上大致相对且能够承受。而“明码标价”的学费价格似乎也不是购买者有能力讨价还价的。此种对等交易的进行亦是在双方平等协商、自愿沟通的基础上达成的。但要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适龄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减少,独立学院从一开始的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的倾斜,会产生一定的生源压力,这势必会造成购买者议价能力的提升,从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对后期独立学院的何去何从制订好详细的规划,以防市场饱和造成的资源浪费。

其次,在潜在竞争者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方面,主体能够对其产生潜在竞争的就是一些办得较为成功的专科院校,虽然在就业技能的培训、生产熟练方式的培训方面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见习见岗的地方做得不尽完善,不能获得部分用人单位的认可,一定意义上无法兑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我们要看到,毕竟独立学院的属性定位是本科层次教育,是属于专科层次教育的上升进修阶段,相对于专科教育程度先天具有学历层次上的优势。同时,部分独立学院内部战略规划的失衡可以通过快速有效地吸收借鉴方式来予以改进完善。所以潜在竞争者对独立学院的威胁不大,进入能力成效不显著。而对于现今的部分教育培训集团,由于其无法颁发具有教育部认证的学历学位证书,只能作为短期培训证明,既不能和专科教育程度相比,更加不能和具备本科学历授予权的独立学院相比,不具备威胁能力。

最后,在供应商方面。由于独立学院是公办学院和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采取合作办学的全新方式,作为独立学院供应方面的教师、教学设备销售商等,其虽然具有对自身价值的评估和核算,但面对广阔的人才市场和资源市场,独立学院和其他高校一样同等地享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并且随着学历教育层次的提升,入职独立学院以及设施建设程度越来越高,供应商对独立学院的议价能力也越来越低,除了部分稀缺精英型资源仍旧在市场情境下对独立学院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之外,总体而言,供应商和购买者基本都具有较低的议价能力,十分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