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18515400000050

第50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6)

明星吸毒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吸食合成毒品为主,比如冰毒、K粉、摇头丸等。区别于海洛因、鸦片这一类传统毒品成瘾快、会迅速对吸毒人员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特征,这些合成毒品的伤害主要集中在神经方面,成瘾后会造成狂躁、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为合成毒品成瘾的个体差异较大,很多人在初期外在表现不如吸食传统毒品那样明显,使得一些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看到明星吸毒的新闻之后,也很想进行尝试。由于盲目模仿明星吸毒,四年下来,小翟说,他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

在采访中,一些深受毒品之害的明星一再表示,请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拒绝毒品。只有远离毒品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一朝染毒必将悔恨终身。尤其是青少年,千万不要效仿个别明星的违法行为,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无数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毒品只能把人引向深渊。

(节选自《焦点访谈》2011年6月19日。)

此新闻评论抓住了“明星吸毒”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分析了明星吸毒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节目主要从两个方面阐释其危害性,第一是对明星自身的危害,毒品导致当红明星断送事业、家破人亡;第二是针对明星吸毒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分析。“明星吸毒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吸食合成毒品为主……因为合成毒品成瘾的个体差异较大,很多人在初期外在表现不如吸食传统毒品那样明显,使得一些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在看到明星吸毒的新闻之后,也很想进行尝试。由于盲目模仿明星吸毒,四年下来,小翟说,他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正是新闻评论主体用联系的眼光引导受众认知现实,明星吸毒造成的真正的社会危害才为受众所知晓。通过此新闻评论节目,有些受众才开始关注明星吸毒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而加强对身边青少年的关注和教育。

二、教育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与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并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在此过程中,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对新闻事实信息的搜集、处理、整合与加工。而新闻评论则主要是对意见性信息进行传播。从当今的新闻传播来看,深度剖析新闻事实、解读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这其中,也包括对信息的规律性认识和前瞻性的预测。因此,新闻评论可以通过对道理的探讨与求证来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

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类节目就特别注重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度报道,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探析社会各事物之间的联系,解释新闻事实发生的真正原因和结果。如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1+1》等),都不是采用单纯的说教式评论方式或简单地对新闻事实现象的表面描述,而是通过对新闻的深度剖析来发掘信息背后隐藏的实质性意义。而正是这些实质性意义的深入分析才引发了受众对新闻内涵的思考,从而对受众起到教育作用,在强化了受众的价值观的同时,还增强了受众的判断力。

如2011年5月10日《焦点访谈》播出评论节目《西藏文化的魅力》。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而它的魅力除了独特的雪域风光,还来自于它多元而丰富的文化生态。比如,戴着面具演出的藏戏、配方独特的藏香、功效神奇的藏药以及精美的唐卡,等等。这些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然而,就在前几年,藏戏等一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也曾遇到困难。节目通过全面剖析西藏的深厚文化积淀,向受众展现了西藏璀璨丰富的文化特质,也深刻地阐释了文化产生经济效益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在推进非遗保护的5年时间里,西藏自治区大量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得到了有效保护,1 177名传承人被列入了保护名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传承人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很多民间艺术门类在获得保护、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传统的一些手工技艺,在现代的生活当中得到了一定的市场和利润。……西藏地区非遗保护的工作仍很漫长,然而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民间艺人和文化学者都有信心,让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化遗存,能够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来自于自身独特悠久的文化魅力,也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支持。2005年以来,已有14个大类、40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保护规划。从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还将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出一些重点项目,投入专项资金加大保护力度。未来,会有更多的西藏传统技艺、传统艺术,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作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流行开来,传承下去。”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大众对信息的认知需求不断加大,其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心理满足,更深层次上是希望能通过对信息的把握了解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利益。而新闻评论节目正好可以为大众解答疑难、指点方向,成为社会成员或团体的“引导者”,从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

如日本大地震后,我国发生了罕见的抢盐事件。2011年3月16日开始,从小卖部到大超市,很多地方出现了排队买盐的消费者,骤然增加了购买力,很快买空了商家的库存。因为不少商场出现食盐脱销,一些焦急的消费者则转向购买酱油、榨菜等商品。而在群众恐慌性的购买下,一些不法商贩将原本只有一块多钱的食盐开始加价出售。中央电视台针对此情况播发了一系列新闻评论节目,如2011年3月18日《新闻1+1》播出的《危“盐”耸听为哪般》等。节目不仅分析了此次盐荒产生的根本原因———谣言,即日本地震导致海洋污染,影响日后的食盐生产;还从根本上阐释了食盐的食用知识、政府的应对措施等。如吃碘盐能不能预防放射性碘摄入?过量摄入碘对人体有什么负作用?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用量多少等问题。这样的新闻评论节目从根本上消除了大众的疑虑,起到了为大众排疑解惑的作用,并且对受众的行为进行了正面的引导,实现了社会教育功能。

根据新闻事实与媒体的不同特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从评论态度上主要有三类,即正面引导、反面批评和客观分析。所有的新闻评论节目都包含了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要么给予肯定与褒扬,要么持否定抨击态度,总之在新闻评论节目中都可以形成对某一新闻事实的舆论氛围。受众通过新闻评论节目不仅仅能更完整地认知信息,还能获得评论中所涉及的社会价值标准、社会道德标准等信息,从而对自身的行动起到指导作用。大众可以根据新闻评论节目了解到权威机关对新闻事实的态度,从而得到方向性的指示,在对此问题的处理上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说,大众还可以从权威舆论部门对一个新闻事实的评论中总结出其在处理问题上的总体态度和立场,在今后发生同类事件时可以预先对其态度进行判断,不至于在面对新闻事实时不知对错。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对大众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新闻事实的深化。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只传播新闻事实,其中可能隐含传播者的观点、态度,但需要受众自己进行理解分析后才能领会。受众因为自身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一则新闻报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新闻评论则是在节目中直接地提出观点,这就使其传播后受众的解读变得比较统一。通过新闻评论,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受众可能产生同样的认识。并且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可以涉及与主要的新闻事实相关的背景资料等,使受众认识到事件本身之外的社会意义,这无疑就深化了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识。第二,对社会舆论的深化。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的基础上,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剖析的一种评论形式。由于具体社会环境、媒体环境的不同,新闻评论对新闻信息的分析视角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有可能出现对同一新闻事实的不同角度的分析,有时甚至出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受众面对诸如此类的情况则会产生迷惑,不知如何进行判断。新闻评论则有必要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让受众在繁杂的舆论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点。

因为新闻评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在传播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对受众的教育将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传播者要保证新闻评论观点的准确性。新闻评论节目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实的阐述或一般性的分析,而是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剖析分析事物的本质意义。因此保证评论观点的正确是整个新闻评论活动的核心,也是新闻评论教育功能正向实现的关键。其次,分析观点要注重方式的合理性。评论者和受众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创作者应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科学地选择评论方式。如果评论方式选择不恰当,则有可能使传播的观点不为受众接受,从而也不能起到对受众的教育作用。第三,要注重在评论中增加可感要素。因为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使得评论的表现多为抽象的说理,这使得新闻评论的传播对受众的要求颇高,要求受众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如果在新闻评论中加入一些形象化的可感要素则可使评论显得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评论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新闻评论的大众教育功能。

三、社会影响与控制

从本质上说,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还是存在着根本区别的。新闻报道更加侧重对新闻事实的记录与传播,而新闻评论则更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判断。它不仅提供了大众需要了解的新闻事实信息,还引导了大众对该信息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我们所说的新闻指新闻报道,是从真实性、客观性角度出发。在新闻报道中,不能出现非客观的评论与猜测,只能通过议程设置选择新闻报道的程序和内容,来实现控制大众的信息接收。而新闻评论则突破了这一局限,将评论加入到新闻事实之中,不仅让大众了解事实,还能受到其评论的影响和控制。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比一般的新闻报道具有更强的社会影响与控制功能。

(一)舆论监督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舆论监督形式,担负着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今新闻改革浪潮掀起,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从整体背景上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大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新闻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都使得我国的新闻评论节目能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揭露社会事实,曝光丑恶现象。从而起到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作用。如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社会的不良行为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来予以揭露。而也正是因为有新闻评论节目的曝光,部分社会现实才得以展现,也正是因为新闻评论节目可以起到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部分难以解决的案件才得以被关注并得到解决。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新闻曝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感官需要,而是为了通过对不良现象的揭露改善社会发展机制。通过新闻评论媒体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我国的民主建设进一步稳固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呈现良性态势。

中央电视台非常注重通过新闻评论节目进行舆论监督,如《焦点访谈》《新闻1+1》等节目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功能,节目的策划非常关注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深度。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也被公认为社会舆论监督的权威,引领着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这些新闻评论节目依托广播电视媒体,密切关注社会现象,对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捕捉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如中央电视台近期在食品安全、拆迁补偿、足坛反腐等问题上都制作了节目。这些节目在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使违规者得到警诫,消除了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和不满情绪,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案例

《“金哨”变调成“黑哨”!》

【深度分析】

几位曾经引起高度关注的黑哨今天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其中一位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说“只对得起官员”。这句话把我们查处黑哨的轻快又打回沉重。同时对于现实能够改变既充满期待,也充满了疑惑。

(评论员 白岩松)原来说到黑哨千夫所指,主要打在这些黑哨身上,觉得他们十分可恶,但是看完之后,可能又加了“可怜”的情感。“官哨”是领导提出合谋要求,拒绝很难。如果拒绝就会稀里糊涂地从裁判界消失,这才是“官哨”的第一可怕之处。

(白岩松)“官哨”的危害最大。潜规则变成明规则,规则就不存在。“钱哨”和“赌哨”都和“官哨”有关。管我的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可怕呢?“官哨”促使“钱哨”和“赌哨”存在。裁判的吹罚有合理的面具。谁说裁判不能有失误?合理的失误和有意的失误之间,“聪明”的裁判会很好地掌握。即使被查出,管我的人是和我合谋的人,又有什么关系?

(白岩松)我们整个机制存在问题。裁判员也是运动员,做违法的事情很安全。谁的“官哨”在吹?球迷的眼泪在飞!

(白岩松)篮协无论如何不能说“存在误判漏判但不影响结局”。黑哨敛财的事都是老故事。老故事所依赖的环境还存在吗?

(《新闻1+1》201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