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18514200000066

第66章 艺术篇(30)

徐秀东.2006.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新思考[EB/OL].[2012唱09唱26].http://www.qtedu.uet/eduzl/jsgd/200601/31683.html.

徐燕.2009.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J].考试周刊,(9).

薛邦岭.2003.巧设探究学习情境,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10).

薛玉,钟英,卢现荣.2002.课堂教学高潮形成浅议[J].语文学刊,(1).

阎勋才.1995.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艺术[J].吉林教育科学,(6).

颜复锦.2010.教学设疑探微[J].教研天地,(7).

杨国平.2011.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巩固练习[J].科教新时代,(6).

杨宏武.200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三种策略[J].广西教育,(6).

杨剑.2009.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拓展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1).

杨显丽.2011.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设计与反思[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1).

杨小雅.2006.拓展式教学的拓展视角[J].广东教育,(1).

杨兴刚.2007.论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艺术[J].现代语文,(11).

杨永强,贾林晓.2010.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管理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10).

叶娜.2011.巩固练习,到底要“练”出什么?[J].学生之友,(10).

阴巧云.2009.让学生自主学习[J].吉林教育,(6).

尹玉.2005.课堂管理的条建议教学管理[J].中小学管理,(8).

于世华.2008.课堂教学高潮的形成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10).

余慧娟.2012.十年课改的深思与隐忧[J].人民教育,(2).

余娟梅.2010.板书设计的实践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8).

余文森.2006.论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J].教育探究,(3).

俞国凤.2012.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实践与研究[EB/OL].[2012唱09唱26].http://www.xsdwyx.com/xssp/Ar唱tide唱show.asp?Article ID=1605.

俞连池.2011.课堂教学活动摭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7).

宇秀琴.2008.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刍议[ J] .考试,(6) .

喻林春.2009.浅谈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J].校园英语,(6).

苑成斌.2009.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3).

张超.2009.教学高潮,课堂中的胜境[J].语文月刊,(9).

张大均.2003.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

张东.2005.李森课堂教学创新的内涵、方向、策略[J].教育,(10).

张二庆,等.2007.试论练习与创新的关系[J].教学与管理,(3).

张富康.2011.课堂提问应把握三个度[J].小学语文教学,(4).

张国.2011.试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与设计规律[J].语文教学通讯,(2).

张红霞.2004.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37唱138.

张宏宝.2010.课堂“留白”:给学生自由驰骋的时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

张慧英.2011.复习应综合疏,理查缺补漏[J].基础教育参考,(12).

张俊荣.2008.“导入”还可以这样做[J].中小学教学研究,(5).

张敏.2009.动态生成下的课堂最精彩[J].小学教学研究,(10).

张秋.2009.小学数学复习课“情境”[J].中小学教学研究,(1).

张同珍.200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三步曲[J].新课程,(2).

张伟.2011.如何进行课堂管理[J].他山之石,(12).

张小虎.2006.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5).

张学其.2007.类比———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又一蹊径[J].甘肃教育,(7A).

张雪芳.2008.以项目教学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6).

张燕.2011.把握有效拓展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8).

张永萍.2006.书点睛之笔,论思维之美[J].教学月刊,(9).

张跃娟.2008.问题设计与课堂讨论[J].中学文科,(4).

张占文.2010.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J].文理导航,(5).

张振英.2004.初中记叙文课堂教学总结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4).

赵红.2005.对当前语文拓展教学的理性思考[J].语文天地,(6).

赵昆艳.2006.教学活动的类型与特征[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5) .

赵素晓.2011.语文课堂提问设计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3).

赵向英.201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方式[J].新课程研究,(6).

赵友学.2010,初中语文课堂导入“十法”[J].网络财富,(7).

赵元俊.2011.也谈思想品德课教学高潮的创设[J].新课程学习,(11).

郑银春.2012.多元化作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J].数学大世界,(1).

钟芬花.2007.关于课堂教学对话有效性的探索[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6).

钟其鹏.2005.语文板书设计艺术初探[J].广西教育,(4).

钟启泉,等.200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钟文彬.2008.新课程理念下板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J].江西教育,(7/8B).

周小宋,美华.2004.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为契约[J].比较教育研究,(5).周一贯.2000.课堂教学生成的特点与调控[J].湖北教育,(5).

朱春蕾.2011.谈初三思想品德预习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导学,(12).

朱德全,王梅.2003.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

朱济龙.2009.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J] .新课程,(12) .

朱敬华.2006.提高课堂设疑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4).

朱敏.2011.思想品德课堂的留白艺术[J].思想政治课教学,(8).

朱明文.2007.科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创新[ J] .教学月刊· 中学版,(10) .

朱新春.2001.初中教学技能训练[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79唱81.

诸步申.2009.小学数学复习课新说[J].教学金点集萃,(1).

宗道华.2011.政治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国民族教育,(2).

邹继.2011.高中数学课堂设疑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8).

邹经纬.2010.例谈政治课课堂总结的技巧[J].吉林教育,(9).

邹媛梅,刘想艳.2010.板书设计展示[J].小学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