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18514200000056

第56章 艺术篇(20)

知识教学中留白

在课堂上,教师在某些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地留白,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探险。这种留白可以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枟死海不死枠时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估计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不少。你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教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是呀,我也觉得没劲。我想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中“什么知识可以不教”。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枟死海不死枠看一遍,然后想一想: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生1:我认为课文里用到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不用教。教师:说说理由。生2:课文里为了使说明更加具体准确,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海水含盐量高,如“135 .46亿吨氯化钠、63 .07亿吨氯化钙、各种盐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这种说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生3:课文在说明海水含盐量高的时候用了很多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使读者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更加明确,不教也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钱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在课堂的知识教学中留白,让学生独立思考,对所要学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而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向广度和深度探索。(康英,2010 )

课堂教学中留白点的选择还有很多方式,诸如“思维碰撞处留白”“思维发散处留白”“重点难点处留白”“学习处留白”“联想回味处留白”“实践操作处留白”等,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课堂留白教学的运用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之所以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因为它有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无声无息之间给学生留下体悟和内化的平台、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充满着教学的睿智,彰显着思维的灵动,营造着和谐的氛围,提升着课堂的境界,带给学生的是不期而遇的美感和收获。

“未成曲调先有情”

新课导入时留白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入境才能触景,触景才能生情、生趣。从一堂课的开始便留白给学生,留给学生悬念,使学生身临其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水在哪里枠时,先展示生活中几个用水的镜头,如学生早上起床后刷牙、洗脸、喝水,家长洗衣、洗菜、淘米、煲汤、浇花等,然后设问:水对我们生活十分重要,而且对大家来说,水实在是太熟悉了,甚至都有些熟视无睹了,那你有没有想过:水到底从哪里来?存在哪里?接着给学生留有思维上的“空白”,促使学生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发现。教师恰当的留白,不仅激起了学生通过学习来填补“空白”的欲望,学生利用留白可以从容地思考、探究,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留白,正是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一个挑战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的开始。有了问题及其紧跟着的留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一次次的探索和发现。虽然“犹抱琵琶”只露出“半遮”的“面”,毕竟在留白后,可以察看到“真容”。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热胀冷缩枠一课时,不是把需要探究的题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课前把加满的电热壶里的水烧开,上课时插上电源,水开后壶盖不断跳动,水也不断溢出,然后让学生思考片刻,说说自己的疑惑。教师巧妙的设计,使学生脑中产生了许多迫切想知道的疑点,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烧开的水会向外溢出?”“没烧开的水就不会向外溢出?”等本节课要解决的教学重点问题。问题情境出现后,再给学生内容上与心理上的留白,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讨论,利用学生个体间的知识、经验的差异互补来解决问题。学生会想得积极,交流得主动。(顾长明,2010 )

“大珠小珠落玉盘”

质疑后的巧妙留白,如同在等待一颗颗美丽的清脆的珍珠落进教师双手托着的玉盘里。恰当而适时的留白在学生的心湖上激荡起层层的涟漪,撞击出学生创新的思维之花。这是一种质疑问难或提问后所使用的留白策略。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问题的生成,而质疑问难后的留白,即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回顾、归纳,提取自己最感兴趣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品德与社会枠教材中枟科技是把双刃剑枠一课时,当学生在欣赏完电影枟后天枠中水淹城市的片段后,教师主动质疑:你知道电影中的场面是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以一定的生活背景为依据的?说完后教师则采取了留白的策略,一段时间后,学生才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社会体验纷纷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再度质疑:那么造成这种灾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并且暂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要他们依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和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酝酿归纳。这两处留白给孩子们留下了思考的时间,留出了探究的空间。(徐乐盈,2011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时间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究、去思考想象教师未曾实说或未曾明说的部分,在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和器材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实践、体验、感悟。留白可以在“无声”中取得“胜有声”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声音的产生枠时,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要求用橡皮筋、尺子、鼓、豆子、空瓶子、细盐、手摸喉部、敲击音钹等进行一系列实验活动,出示:“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吗?”此后的留白,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归纳各种物体发声时的共同变化,发现声音和振动之间的关系:有振动才有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这样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亲身体验,才会有所感悟,也才会有自己的收获。

“小叩柴扉久不开”

当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面临的情境冲突时,往往会产生空白,引起人们的惊奇、注意、关心和探索,在心理上产生填补这些空白的强烈欲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适当留有空白。虽然这时学生利用教师的留白不一定立即就能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只要付诸“叩”的行动,就总能求得“柴扉”“开”。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磁铁枠时,在学生操作的热潮中,一根磁铁摔断了,学生:“磁铁南北极分家喽,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他们组的磁铁不能用了!”教师:“磁铁断了以后,真的是南北极分家吗?真的没有用了吗?”教师接着留白: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三种意见:(1)既然磁铁已经摔断,磁铁的所有性质也就全部丧失了,断磁铁当然是没有用了;(2)摔断的两块磁铁,一块应该是南极,一块应该是北极;(3)两块磁铁都有用,但磁性比原来弱多了。为了求得科学答案,学生一致要求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在认知冲突时教师有意留下空白,使得课堂出现良好的学习气氛而进入教学高潮。

“红雨随心翻作浪”

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花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梳理自问:今天主要讲了什么?我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教材中的哪些地方还存有疑问?由教材的内容还引发了哪些自己想搞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新的疑问走出教室,这则把“白”“留”到了课外。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消失的恐龙枠一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针对课堂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课后探究作业:选择某一个主题,出一期报纸;或围绕某一个争论,收集资料,进行探究;甚至收集你喜欢的恐龙图片,再配上文字说明等,下节课举行“恐龙知识交流会”,评出“恐龙常识小博士”“探究之星”等。在这些新鲜的并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激情万分,原本就对恐龙充满好奇的他们立即开始行动,有上网查询的,有上图书馆查找的课虽结束了,但课堂留白所产生的效应却在继续。

“言犹尽而意不穷”

反思性学习是要建立在留白的前提下,无论是课内留白,还是课外留白,只有有了留白才能反思,在紧锣密鼓的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是不可能反思的。提供了反思话题后的留白,表面上已经“言犹尽”,实际上是在等待着“意无穷”的效果。反思中的留白是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回味、体会,使知识升华,从而达到个性化和生命化,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预留一些必要的“空白”给学生以反思、体味的余地,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欲罢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教师长期重视学生反思中的留白,学生就能形成自觉反思的品质,通过对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达到修正或强化的目的。(顾长明,2010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延伸性留白,就如同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一样,虽然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仍然伫立在江边,深情地望着已经看不到的友人,其表露出来的情感似向天际流的江水汹涌不断。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专门设置延伸性留白,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联想,创造出教材中本没有的,有个性化特色的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品德与社会枠教材中枟孝心献老人枠一课时,课堂上,学生们个个都回答自己是孝敬的“好儿子”“好孙子”,那么他们在家里的表现是否也像他们说的那样乖巧呢?在社会上的表现又是如何呢?此时,教师可选择公交车上主动让位的典型事例来互相讨论,对“孝心献老人”这一主题加以延伸。留白的过程不但要求学生从教材的道理学习,还延续到学生用自己的现实行动去践行,而且要引导学生从孝顺家中的老人,拓展到孝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延伸性”留白,自觉、有意识地将校内外生活连接起来。(徐海燕,2011 )

“精骛八荒游万仞”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也像艺术一样在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教师有意识地留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留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1)驰骋想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杨修之死枠时,先出示文中一段文字:“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然后设置留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认真阅读,用心揣摩杨修、曹操当时正在想什么。(2)联想回味。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故乡枠时,针对当“我”见到阔别二十余年的闰土时,我说了一句话“阿!闰土哥,———你来了?”这短短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每个标点都值得去深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可创设留白:“我”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请在标点处各加一句话,反映“我”当时的心情。这样的教学才会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陈亚飞,2011 )

“曲终收拨当心画”

虽然课堂教学的总结时间短暂,但通过精心的留白,仍然可以收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艺术效果。一位教师在教学枟我的叔叔于勒枠一课时,针对教材的结尾“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马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设置留白:如果菲力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并留下一篇习作枟于勒来到我们身边枠来通过对比实现教学迁移,使这种情感得到延续和升华。另一位教师教学枟劳动成果要珍惜枠,在总结时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就在刚才食堂就餐的时候,你可曾把自己吃剩的饭菜随意地扔进泔水缸?当爸妈辛苦地为你做好饭菜以后,你有没有因为不合口味而拒绝吃饭呢?此时的留白,虽没有叫学生回答,但是学生的深深思索的心情会久久不能平静。(屠爱华,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