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18514200000032

第32章 策略篇(25)

这样话题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在教者向学生介绍了作者当时生活年代和境遇,还是能够进行正常对话的。诗人隐含于诗中的那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迹还是能够被学生透视出来的。

以文章特征性问题作为话题。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材,都会有该门学科的特点,设计出一些带有自己学科特征或生活特征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就有一定探究价值,有些问题对学生还具有一定吸引力。以此为课堂对话的话题,一方面可以紧扣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例如:教学枟我生活的社区枠时,可以设计正面的话题:

对话背景:课堂让学生先调查了解他们生活的社区的设施,有商店、绿化带、物业管理处、健身器械课堂上,教师以对话者的身份介入。

对话话题:给社区的各种设施分类

对话要求:①详细列出所在社区的设施名称;②学习和掌握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③小组合作、探究划分,然后选出人员代表小组到班级交流;④划分要从“我”的角度,体现个性化。

由于让学生做了调查,课堂上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对话,共同寻找分类的标准,通过理一理,分分类的活动,基本就能达到对话目的。然后再在全班对话,既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提高,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以学习者难点疑点作为话题。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本来就应该是课堂必须要讨论的内容。把它们设计成课堂对话的话题是顺理成章的。只不过是这些难点、疑点能否作为课堂对话的话题,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感兴趣的问题,带有共性的话题进行对话。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对话。即使是难点、疑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因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而进行的勉强对话,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的简单应付、言不由衷。例如:在教学枟含铜污水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枠一节课时,可以设计以下话题:

话题背景:中学生物学中的铜对生物生长的影响这个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对话话题:铜会不会影响植物的发芽和生长?不同浓度的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何区别?

对话要求:①志趣相近的同学自发组成研究小组;②成员之间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以取得第一手资料。③小组同学在一起研究、探讨、对话;④准备在班级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经过实验、探讨、对话,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学生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交流能力也自然会在对话中得到提高。

根据课堂生成设计话题。在倡导预设向生成过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话的话题也自然会随着教学进程推进,会发生变化,与课堂对话话题的设计也应该考虑生成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媒体等课堂资源的相互作用会生发一些新的教学资源,教师有时可以根据课堂资源的变化临时设计一些话题。这种方法具有随机性,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旦发现可用的教学资源能够及时更改教学设计。例如,人教版第六册枟抄检大观园枠一文,笔者发现学生对抄检出的一份情书很有兴致、欲罢不能,就抓住这一时机,随机设计了以下话题:

①话题背景:抄检大观园的最大“收获”是从二小姐迎春的丫环司棋箱子里搜出了爱情证据———小厮潘又安写给她的一份情书。

②对话话题:我看司棋的恋爱

对话要求:①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②从文中找出司棋恋爱的证据;③从文中找出司棋的表现;④评价司棋的恋爱;⑤有理有据地交流看法。

尽管这是根据课堂现场资源生成话题,却能够让学生在对话中认识到古代社会底层奴隶的真情和封建社会压抑自由恋爱的反动面目。(陈梁飞,2011 )

话题设计还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设计话题要形成系统:话题不是孤立、无序的,而应该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话题与话题之间可以采取递进式,话题之间层层深入;可以采取并列式,多角度铺开设计,引导学生多侧面思考和对话。二是出示话题要把握好时机:设计了好的话题,还要考虑出示的时机,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对话效果。出示话题时机应该是在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兴趣最浓烈的时候,在学生对某个话题想探个究竟的时候,在学生渴望与同伴对话的时候。三是出示话题方式要形式多样:课堂对话的话题可以在一个故事情境或者语言情境中提出,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以激发进一步对话的激情;也可以在学生互动活动中提出,收到以事启发学生的目的,使之成为进一步思考的动力。

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课堂对话的基本阶段

对话意识的激活阶段。在教学中学生对话意识的产生与激活依赖于交往、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在学生对话意识的具体内容中可涵盖:表达欲望、交流需求、疑难求解以及兴趣关注等。言语符号刺激的有效呈现,可激活学生的对话意识,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需求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对话的主题与意向,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对话动机与意识,以此实现符号系统的再生与创造。对于具有神经质的学生,由于有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和忧郁等特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产生对话意识,即使他们中有人有了这种对话意识也不易激活,教师对于这类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注,并采用有效的策略引发其对话意识及参与动机。

对话情境的维持阶段。对话意识激活以后,这一内隐心理现象既有可能“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也有可能伴随情境而得以维持,最终转化为外显形式。而保证后一种情况达成的决定因素有两方面,即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希望与期待,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予以关注与信任。这里的教师期望就是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参与对话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以亲切的面容、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言辞作为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跃跃欲试,伺机参与对话。二是对话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具有清晰的阐述观点和表达意愿的能力,并相信通过对话能解决疑惑、加深理解和扩充知识。只有在教师期望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表征理解对话内容,建构对话意义。

对话机制的实现阶段。学生的对话意识被激活后,对话主体(学生)的接纳新信息,与提取的认知经验相匹配,重组后的新信息经效应器传输出,接受该信息的另一对话主体(教师或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将反馈信息及整合后的新信息传送给第一对话主体或其他对话主体(教师或学生),由此反复运行,对话教学即凭借这样的机制而得以实现。

另外,对话教学的延续还需要对话主体认知与情感的参与,即在对话过程中,一方面,随着对话主题和内容逐渐趋向明朗化,学生对其理解越深刻,则加工信息的速度越快,从而对话流程也就越畅通;而另一方面,教师的反馈信息如果包括激励机制,使学生在对话中的成功情感体验强烈,那么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对话就能运作持久。

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

课堂对话教学的策略除了要保证其具有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设计和组织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外,还应参照对话教学的心理机制、表述方式,遵循对话教学的理性模式予以运用。

激活策略。关键环节是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动机需要的基础上设计略高于学生接受阈限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或疑惑,从而达到质疑、引思的目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对话意识才能被激活,并且愿意参与话题的探讨。

激励策略。教师的期望能增进、强化学生的信心,鼓励、激发学生的参与行为,教师期望的传递对于对话教学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教师还应善于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师生心灵交汇意义上的互动及生生间的密切合作,保证话题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匹配策略。该策略以学生认知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提取与问题内容相匹配的要素,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需要匹配的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认知风格,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相应的对话教学方式。

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评价及组织层面上。对话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评价应确切适度,评价内容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指出学生的失误与偏差,又要继续调动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意识与信心;而教师的组织则是针对对话过程中出现的淡化主题、偏离目标等状况予以指导和调控。(朱德全,王梅,2003 )

营造氛围。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在对话中,有时对话双方认识的真理因素多寡有别,但是都各有其分量和价值,即使一方认识有误,也应在平等的对话中被揭示,而不应在居高临下的肆意贬损中被否定和消灭,况且谬误本身也有它的认识价值。

全员参与。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全体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全体的合作,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通过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认识成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掌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范冬梅,2002 )

适度拓展。课堂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增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新授课教学结束后都要安排一些拓展的环节,而对话则是这种环节最为常用的方式。

丰富内容。教学中的对话超出了语言的界限,包括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之间的一切沟通、体认与交流,其精髓在于对话双方的平等、开放和相互激发,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作者、编者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为对话内容的多维性、丰富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增强对话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提供了可能。(童国嘉,2010 )

培养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实施对话教学,更有无限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钟芬花,2007 )

创造师生有效对话的宽松环境

创建师生有效对话的课堂。首先应给学生发言的时间、机会和条件,赋予学生敢动脑、敢思考、敢提问、敢说话的权利。教学民主就是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各类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说话的重要教学制度保证,是师生实现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基础和条件。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令。学生在轻松、愉快、激励的氛围中想说、敢说、乐说,从而营造起互动交流、彼此促进的良好气氛。只有我们所构建的课堂体现出民主、温馨的氛围,才能听到发自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语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五位一体的角色,为构建起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角色基础。

构建友好平等的生生关系。需要安排学生之间、组内、组间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并需要进行互相交流。如果生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友好、民主、平等,必然会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阻碍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现身说法带头尊重每个学生特别要带头尊重后进生,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全体学生正确看待后进生,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人的进步和优点。

形成弹性多元的思维理念。要想让学生在新的品德课堂上敢于说真话、敢于质疑、敢于表达,教师首先要突破唯一观念,树立多元思想,变“标准”为“灵活”,变“唯一”为“多元”,要鼓励学生多种思维、多重结论,允许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发表见解,表达思想;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活跃的思维、多元的价值观等要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点评肯定、鼓励和引导。

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促进感悟。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对游戏情有独钟。如果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对话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