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18514200000024

第24章 策略篇(17)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互助是基于学习小组建设和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沟通、协调、合作、共同负责,可达成共同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概括概念,总结方法,发现规律;(2)自主设计和操作实验,解读文本;(3)自主选择、布置、评价作业。

课堂学习由个体变为群体,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研究、交流的场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人翁地位的获得,成为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的真正动力。在小组活动中,不管是困难生,还是优秀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不同方式的学习中。招聘制、任期制使他们体会到“平等参与”“机会均等”的民主思想;问责制使他们尝试到了现代管理机制的责任重大;而组规建设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何风杰,2009 )

自主性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

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的实施过程

产生兴趣阶段。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参加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各种社会活动,使他们产生兴趣,乐于探究。

寻找兴趣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入思考,把所获得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旧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知识。让学生把获得的各种混杂零乱的知识进行分析、纠正和改进。

主动发现兴趣阶段。学生自觉主动要求探究知识。但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强,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共同研究,去粗取精,独立完成各种练习。(张同珍,2007 )

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构建的实施过程

自主感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过程要求做到读、思、记相结合:即读所学内容,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考课本上的思考与练习,自己先行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在课堂上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学习的方法。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使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自主建构。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环境。

自主拓展。把学生的课内兴趣向课外延伸,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事物,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时常给学生留一些“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秦春庭,2010 )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创设情境。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紧扣教材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

设置疑问。为了激发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的探究欲望,教师需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自主性学习推向深入。

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课堂的主人,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孜孜以求的目标。(沈陆梅,2006 )

学案引导式自主性学习实施过程

编写学案。学案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在学习中侧重哪些问题,解决那些问题。(2)学习提纲(或将所学内容归纳为思考题),理清学生的思路。(3)注意事项:对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忽视的问题,特别提醒,引起注意。(4)学法指导:根据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

创设环境。尽量做到精讲、少讲,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学案引导,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完成课堂练习等形式,主动灵活地获取知识。

质疑问难。自主性学习只有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学才会深入。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获得教学信息反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不断产生“为什么”。

阶段总结。开始由教师示范,以后给出提纲或指出重点,由学生编写阶段总结。最后形成学生自己能独立总结。在阶段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要动脑思考,分辨各种知识的联系、主次、从属等关系,这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自我反思。学生根据作业情况的反馈,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自身不足,调整学习方法,强化自我监控,提高自学能力。(阴巧云,2009 )

自读自悟式自主性学习实施过程

自选学习内容。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编入“你喜欢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力求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自解学习疑问。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争辩,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自主练习实践。课堂练习自选: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课堂练习自拟: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武艳英,2010 )

自主性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事,但是,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此外,还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之中,在教中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它不仅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十多年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显示: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讨论,它要取得理想的成果,需要有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主客观条件。

具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开始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将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向,明白他们需要互相合作才能出色完成任务。目标明确后,教师要关心合作小组中成员的任务分工落实情况,尤其在刚开始合作或很少合作的小组,在全权由小组长负责的情况下,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中的问题,调控各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小组。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地球的绕日运动枠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做模拟实验的方法。出示实验观察目标:一天之中旗杆的长度、方向如何变化?什么时候杆影最短和最长,方向分别朝哪里?然后组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实验来实现目标。

具有具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有明确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只有借助个体解决不了需要借助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缺少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有些不需讨论的问题再大加讨论,虽然师生也互动一番热闹一番,但是做的是无用功,降低了课堂效率。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种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部分学生以后的学习就可能只当听众、观众,被动接受。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小学合作讨论的前奏,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合作学习的目标自然是难以实现的。

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等良好习惯。合作学习习惯同其他学习习惯一样,需要教师从小抓起,一点一滴地培养,持之以恒,才能养成。特别是刚开始,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教师一定要注意先示范,使学生在模仿学习中一步步形成。有位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要求学生在小组交流前:(1)每个同学先整理自己的思路,准备汇报。(2)在小组交流中准备说哪几句话都要想好。(3)学生在独立准备后,再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4)在全班交流时,要求各组先整理成果,准备在全班交流。按先说结论,再说明原因的方式汇报。说哪个结论,由哪位同学汇报,说哪几句话都要确定。在交流时,请边听边记录你们组没想到的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让学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王兴和,2006 )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学生们普遍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然利己的习惯,缺乏合作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1)创建有利于合作意识培养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发扬一视同仁的作风、以亲切的态度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做朋友和伙伴,理解学生所表达的感受。(2)建立有利于合作学习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各小组中去,帮助他们,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3)运用鼓励表扬促进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表扬机会,多用赞赏和鼓励性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4)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实践中学会合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杨宏武,2007 )

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主动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具有合作学习的平等性

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经常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真正体现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学相长及平等性,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让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共同成长。合作学习小组往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组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指导策略

努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会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读书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勾画出来,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要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或教师请教。此外,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