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
18513800000001

第1章 序

我国学校后勤改革始于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30多年来,我国学校后勤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多年来学校后勤改革:转变了封闭的思想观念,打破了落后的体制机制,改善了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办学模式的转变,调动了后勤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了学校的相关服务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我国学校后勤改革的历程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谋取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发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学校后勤改革的很多成功做法,都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很多好的思路、好的政策都是以基层学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学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不可能用书本来衡量,而是要由实践来检验,要用事实来说话。

我国学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向着适应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逐步加强,学校后勤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我们必须抓住当前的难得历史机遇,树立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在学校后勤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努力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先进的生产力做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都需要有后勤服务和后勤保障。后勤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后勤改革是激发能量的动力源泉。我们学校后勤改革需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和谐,在发展改革中解决学校出现的不和谐问题。

我们要站在宏观位置,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把学校后勤改革放到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来思考、研究和部署学校后勤工作。学校后勤改革要抓住重点、热点、焦点和难点。要继续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际、求实效。

学校后勤改革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抓住重点,单项突破,试点先行,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学校后勤改革,要理论引路、实验探路、典型带路、政策指路、改革开路,发展才能上路。学校后勤改革,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要做到政策上有新举措,认识上有新提高,管理上有新加强,改革上有新进展,实践上有新发展。学校后勤改革,出台任何改革发展新举措都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确定目标,抓住关键环节,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深入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改革发展稳定有序、健康科学推进。

当前,学校后勤战线存在改革上,观望、停顿、没有新的思路;在管理上,宏观管理缺位和规范管理不够;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有针对性调查研究不够;在发展上,战略性规划不够,缺少顶层设计。后勤战线存在的问题,必须抓紧解决,等待时机永远也不会成熟。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是在无数个单项突破的基础上,最后形成文件,形成法律来解决全面改革发展问题。我们学校后勤改革也应该是这样。

祝望北同志主编的《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是一部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著作,对加强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以及推动中小学后勤改革创新和指导中小学后勤工作,特别是在解决中小学后勤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等,定能发挥有效作用。我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后勤工作者,特向广大学校后勤战线干部职工和相关人员推荐这本书,很值得阅读也很实用。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后勤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顾问

王 富

201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