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6:每天进步一点点
1848600000001

第1章 每天进步一点点 (1)

笨孩子的梦想

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

——海格门斯顿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写的字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只怕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美好的梦想放在谁心中时,他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信以为真,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份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在那里,六百万人失去了生命,他活了下来。1965年,他终于写出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他的第二部小说《退稿》;接着他又写出一系列的东西。

就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他听到后,大吃一惊,因为这正是他的名字。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谈获奖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当你说‘我就喜欢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这时,上帝会抽出身来帮助你。”

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

没有台词的角色

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

——伯克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杰克的妹妹詹妮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完角色那天,詹妮一脸冰霜地回到家。

原来,《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而詹妮分到的角色是饰演狗。

出乎杰克预料的是,詹妮没有退出。在爸爸的鼓励下,她积极地参加每次排练。杰克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詹妮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詹妮还告诉大家,她的动物角色名叫“危险”。

演出那天,杰克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他赶紧往坐椅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话剧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男主角“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接着是“母亲”上场,她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他们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一家人正在聊天,詹妮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杰克发觉这不是简单地爬,“危险”(詹妮)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经故事。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 “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神情和家犬一模一样。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詹妮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只眼睛全盯着詹妮。接下来,詹妮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詹妮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原来,让詹妮改变态度的是她刚刚分到狗的角色垂头丧气地回家之后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逆境中挣扎的人要有柔和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生活本身就是乐趣,而你是这些乐趣的主人。

梦想的价值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丁尼生

里基·亨利是在贫穷中长大的。他的梦想是体育明星。当亨利16岁的时候,已经很精通棒球了,他能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投出一个快球,并且能击中在橄槛球场上移动的任何东西。不仅如此,他还是非常幸运的:亨利高中的教练是奥利·贾维斯,他不仅对亨利充满信心,而且他还教会了亨利如何对自己也充满自信。他教亨利认识到拥有一个梦想和显示出信念是不同的。终于,在亨利和贾维斯教练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特殊的事情,并且永远地改变了亨利的一生。

那是在亨利高中三年级的那年夏天,一个朋友推荐他去打一份零工。这对亨利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它意味着他将会有钱去买一辆新自行车,添置一些新衣服,并且,他还可以开始攒些钱,将来能为妈妈买一所房子。想象着这份零工的诱人前景,亨利真想立即就接受这次难得的机会。

但是,亨利也意识到,为了保证打零工的时间,他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棒球训练,那就意味着他将不得不告诉贾维斯教练自己不能够参加棒球比赛了。对此,亨利感到非常害怕,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去找贾维斯教练,并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教练。

当亨利把这件事告诉给贾维斯教练的时候,教练果然就像亨利早就料到的那样非常生气,“今后,你将有一生的时间来工作,”他注视着亨利,厉声说,“但是,你能够参加比赛的日子却能够有几天呢?那是非常有限的。你浪费不起呀!”

亨利低着头站在他的面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才能向他解释清楚自己要给妈妈买一所房子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有钱的这个梦想,他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教练那已经对自己失望的眼神。

“孩子,能告诉我你将要去干的这份工作能挣多少钱吗?”教练问道。

“一小时3.25美元。”亨利仍旧不敢抬头,嗫嚅着答道。

“啊,难道一个梦想的价格就值一小时3.25美元吗?”教练反问道。

这个问题,再简单、再清楚不过了,它明白无误地向亨利揭示了注重眼前得失与树立长远目标之间的不同。就在那年夏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去了,并且就在那一年,他被匹兹堡派尔若特棒球队选中了,签订了20000美元的协议。此外,他已经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橄榄球奖学金,它使亨利获得了大学教育,并且,他在两次民众票选中当选为“全美橄榄球后卫”,还有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队员第一轮选拔中,亨利的总分名列第七。1984年,亨利和丹佛的野马队签订了170万美元的协议,终于圆了为妈妈买一所房子的梦想。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不要被现实所牵绊,我们要把“梦”做高些。

璀璨之梦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阿·安·普罗克特

安东尼·吉娜是目前美国纽约的百老汇中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年轻演员,她曾在美国著名的脱口秀目《快乐说》中讲述了她的成功之路。

几年前,吉娜是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主角。

当天下午,吉娜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尖锐地问了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吉娜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百老汇的工作机会。”于是,吉娜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

吉娜苦思冥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吉娜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只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击地问:“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吉娜激动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吉娜终于双眼盈泪地说:“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订好明天的机票了。”

第二天,吉娜就飞赴到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各国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十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念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

吉娜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于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尽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将排的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吉娜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吉娜是第四十八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吉娜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

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吉娜莫属。

就这样,吉娜来到纽约的第一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第一只红舞鞋。

梦想是用来“享受”的,不要让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不要让梦想碰撞中逐渐收回触角。

没有失败者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比阿斯

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院长决定,秋季开学后,希尔曼不能再回去上课了,原因是他的成绩太差。

希尔曼的父亲与法学院院长爱德华·金取得了联系,但这没能改变那个决定。金院长说:“希尔曼是个非常好的青年人,但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他最好去找其他职业。我建议他留在他周末打工的那个食品杂货店里。”

希尔曼给院长去了信,申请重读,但杳无音讯。

希尔曼感到心烦意乱。在重大事情上,他从未真正受过挫折。高中时他是个受欢迎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足球运动员。不费吹灰之力,他就进入了坐落在博耳德市的科罗拉多大学,并正式被该学校最负盛名的法学院录取。

希尔曼的父亲只有高小文化,他当了40多年铁路邮局办事员。但他热爱学习,同时他知道儿子极想成为一名律师。他建议希尔曼考虑一下威斯敏斯特法律学院,那儿开设晚上课程。

父亲的建议切合实际,同时又强烈地挫伤了希尔曼的自尊。科罗拉多大学是一扇通向法官宝座和声名显赫的律师事务所的大门;而威斯敏斯特则是一所穷人学校,没有享受终身职位的教授,也没有法律权威评论,那里的学生白天都在打工。

但是,希尔曼最终还是去见了威斯敏斯特学院院长克里福特·米尔斯。

米尔斯看了一下希尔曼的大学成绩报告单,直率地说:“在博耳德你突出的是体育课、西班牙语课和你的学生组织能力。”

他说得不错。希尔曼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没承担起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终使他自食其果。

米尔斯院长允许希尔曼在威斯敏斯特学院注册入学;但有一个条件,他得重修一年级的所有课程。院长说:“我将时刻监督你。”

一扇门关闭了,但别的门向希尔曼敞开了。

因为这是第二次机会,希尔曼加倍努力地学习,并且对法律证据产生了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