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苑珠林
18480200000042

第42章

又问。我从佛闻。灭度之后。一切毗尼流布阎浮及三天下。众生乐欲所见不同。余百亿。天下并令流布。我欲结集今对人天。汝当答我。答曰。我受佛教。我灭度后汝语大迦叶及文殊师利。流我毗尼此阎浮洲三十二国。是诸众生并有大根。堪可流行迦叶遗教。东弗婆提洲二百六十国。西瞿耶尼洲一百三十国。并行迦叶遗教。自余天下众生薄福。不堪闻教。莫行此法。如来灭后四十年中。遣行二部此四天下

又问。云何二部教。答曰。四分十诵律。四十年后。一百一十年。迦叶遗律方行前国。如震旦诸国。谓之君子国根性轻利得行三部教。合四百三国土。同此一文字。并行前三律教。又问。云何三部教。答曰。行前二部教。及以大僧祇。如求流离国及余二天下。唯行一部教。所谓萨婆多部是也

只桓寺殿内檐下有四银台。两台内有黄金修多罗。白玉为叠。又有两台。内有毗尼藏。黄金为叠。白银为字。毗尼律藏是龙王书。修多罗经藏是魔王书。此二藏经并是过去星宿劫前古佛经也。于阎浮洲中此之两部书经。最为第一。至佛涅槃后。娑竭龙王收将入宫供养

又迦叶佛时。震旦国之一人书大毗尼藏及修多罗藏。其修多罗经。银纸金书。毗尼律金纸银书。当尔书时。在荆州大明寺写。经在莲华东南台内。律在叶上西面台。庄严供养不可说尽。诸百亿四天下中文字。与此同者。斯有钟张王卫之俦。未足为比。如来在日。诸国圣人来者。多以此经律示之。佛去之后。文殊师利收此经律。安在清凉山金刚窟中

又有台内有过去佛说毗尼书。有三万八千种。百亿四天下同此方书者。最为第一

南方天王第三子张玙。撰述只桓图经一百卷。北方天王第十六子造五精舍记有五百卷。各在当天

颂曰

遥欣大觉  旷矣神功  四禅无像

三达皆空  千佛异迹  一智心同

表灵降世  敷演开曚  贤劫始四

余佛潜通  续前有七  继嗣虔恭

永言鹫室  栖诚梵宫  八相成道

万德虚融  天人受福  恶止善兴

含生借甚  同感恩隆

感应缘(略引十二灵验) 周书记佛生时 周书记佛灭时 史录记佛是大圣 前汉孝武帝已开佛教 前汉哀帝时已行斋戒 秦始皇时亦有佛法至 后汉郊志记佛为大圣 后汉明帝时三宝具行 西晋海浮维卫迦叶二石像 齐文宣帝时得佛牙至 隋天台释智顗感见三道宝阶 唐潞州释昙荣感见七佛现

夫至人应感。与世推移。慈化无方。岂局形教。致使闻同解异说一悟殊。登位地而上征。封迷途而下降。全身碎身之相。聚塔散塔之仪。神光烛而邪计摧。灵迹挺而深信服。自法水东流道光西照。英贤荣盛感应寔多。故育王表塔。创启隆周。释父景形。郁兴炎汉。自斯历代积着弥繁。量非五天独扬神化。故经曰正法后被。先于北方。次及东南。至中方灭也。今且列汉明已来至今大国随所见闻三宝灵迹件述三五。余之不尽者。备在别传

案周书异记云。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溢出山川振动。有五色光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太史苏由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外声教及此。昭王即敕镌石记之。埋于南郊天祠前。此即佛生之时也。相国吕侯。乘骅骝八骏而行求佛。因以攘之

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木地动天阴。西方白虹十二道。大史扈多曰。西方圣人灭矣。此即佛入涅槃之相也

又案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恒星不现。夜明如日。即佛生时之瑞应也。良由佛有真应二身权实两智三明八解五眼六通。神曰不可思议。法号心行处灭。其道也运众圣于泥洹。其力也接下凡于苦海。巍巍荡荡可略言焉。故列子云。昔吴太宰嚭问孔丘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用智勇。圣非丘所知。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信。圣亦非丘所知。又问。三王圣人欤。对曰。三王善用时事。圣亦非丘所知。太宰大骇曰。然则孰为圣人乎。夫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若将三皇五帝必是大圣。孔丘岂容隐而不说。便有匿圣之愆。以此校量。推佛为大圣也。又老子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量此而言优劣可知也。

前汉孝武帝元狩中霍去病讨匈奴至睾兰。过居延山获昆邪休屠王等。又获金人。率长丈余尺。到于甘泉宫。帝以为大圣烧香礼拜。及开西域。遣张蓦使大夏。还云。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浮图之教。此即佛之形教。相显之渐也

前汉哀帝元寿年。使景宪往大月氏国。因诵浮图经还汉。当时稍行浮图斋戒也

前汉成帝时。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传云。向博观史籍。往往见有佛经。及着列仙传云。吾搜捡藏书。太史创撰列仙图。黄帝以下迄至于今。定搜实录一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见佛经矣。据此而明。秦周已前早有佛法流行震旦。何以明知。今案所列也。故佛传云。佛灭度后一百一十六年。东天竺国有铁轮王。统阎浮提。收佛灵骨。役使鬼神起八万四千塔。具如下述。此九州之地并有遗塔云。是育王所造。此塔即当此。周敬王二十六年丁未之岁。故塔兴焉。世经十二王。至秦始皇二十四年焚烧典籍。育王诸塔由此见隐

又捡释道安朱士行等经目录云。秦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弗从遂囚禁之。夜有金刚丈六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准此而言。则知秦汉已前有佛法也。寻道安所载十二贤者。亦在七十之数。今列仙传见有七十二人。案文殊般泥洹经云。佛灭度后四百五十年。文殊至雪山中为仙人说法

又案地理志。西域传云。雪山者即葱岭是也。其下有三十六国。先来奉汉。其葱岭连亘东至终南。文殊来化仙人。即斯地也。详而验之。刘向所论可证矣

后汉郊祀志曰。佛者汉言觉也。将以觉悟群生也。统其教以修善心为主。不杀生类专务清净。其精进者为沙门。汉言息恶。剃发毁容。去家出俗。绝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也。又以人死精神不灭随后受形。而行善恶。后生皆有报应。所贵行善修道以炼其神。炼而不已。以至无生而得佛也。身长丈六黄金色。项佩日月光。变化无常。无所不入。故能通万物。而大济群生。有经书数千卷。以虚无为宗。包罗精粗无所不统。善为宏阔胜大之言。可求在于一体之内。所明在于视听之表。归于玄微深远难测。故王公大人。观生死报应之际。莫不懅然自失也。余如汉法本内传记

后汉明帝时。雒阳白马寺有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至汉永平三年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中郎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邀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别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

又汉明帝远召摩腾法师。来至雒阳。于城西雍门外立白马寺。是汉地伽蓝之始也。相传云。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报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取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