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苑珠林
18480200000215

第215章

第五呵触欲过者。此触是生结使之因。是系缚心之本。何以故。余四情各当分。此则遍身染着。以其难舍常作重罪。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本生因缘。过去久远世时。波罗柰国山中有一仙人。以仲秋之月。于澡盘中小便。见鹿[麚-(巨-匚)+几]麀合会。淫心即动精流盘中。麀鹿饮之即时有身。月满生子。形类如人。唯头有一角。其足似鹿。鹿当产时至仙人庵边而产。是子是人。以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时见此鹿子。自念本缘。知是己儿。取已养育。及其年大勤教学问。通十八种大经。又学坐禅。行四无量心得五神通。一时上山值霖雨泥滑。其足不便。躄地破其军持。又伤其足。便大嗔恚。以军持盛水。祝令不雨。仙人福德诸龙鬼神皆为不雨。不雨故五谷五果尽皆不生。人民穷乏无复生路。波罗柰王忧愁懊恼。命诸大寮集议雨事。明者议言。我得闻仙人山中有一角仙人。以足不便故上山躄地伤足。嗔祝此雨。令十二年不堕。王思惟言。若十二年不雨。我国了矣。无复人民。王即开募。其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属我为民者。当分国半治是国。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巨富。来应王募。女问诸人。此是人非人。众人言。是仙人所生。淫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坏之。作是语已。即取金盘盛好宝物。语王言。我当骑此仙人项来。淫女即时求五百乘车。载五百美女。五百鹿车载种种欢喜丸。皆以众药草和之。以彩画令似杂果。及持种种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树皮衣行林树间。以象仙人。于仙人庵边作草庵而住。一角仙人游行见之。诸女皆出迎逆。好华妙香供养仙人。仙人大喜。诸女以美言敬辞问讯。仙人将入房中坐好床褥。与好净酒。以为净水。与欢喜丸。以为果蓏。食饮饱已。语诸女言。我从生已来初未得如此好果好水。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与。我愿得此好水好果。仙人问诸女言。汝以何故肤色肥盛。答言。我曹食此好果饮此美水。故肥如此。女白仙人言。汝何以不在此间住。答曰。亦可住耳。女言。可共澡洗。即亦可之。女手柔软。触之心动。便与诸女更互相洗。欲心转生。遂成淫事。即失神通。天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欢乐饮食。七日以后酒食皆尽。继以山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尽。今当共行。去此不远。有可得处。仙人言。随意。即便共出。去城不远。女便在道中卧言。我极不能复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骑我项上。当担汝去。女先遣信白王。王可观我智能。王敕严驾出而观之。问言。何由得尔。女白王言。我以方便力故今已如此仙人无所复能。令住城中好供养恭敬之。足吾所欲。拜为大臣。住城少日。身转羸瘦。念禅定心乐厌世欲。王问仙人。汝何不乐。身转羸瘦。仙人答王。我虽得五欲。常自忆念林间闲静诸仙游处。不能得去。王自思惟。若能强违其志为苦。苦极则死。本以求除旱患。今已得之。当复何缘强夺其志。即发遣之。既还山中。精进不久。还得五通。佛告诸比丘。其一角仙人者。即我身是也。其淫女者。今耶输陀罗是。尔时以欢喜丸惑我。我未断结为之所惑。今复欲以药欢喜丸惑我。不可得也。以是事故知。细软触法能动仙人。何况愚夫。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触欲过失。如是能呵五欲便除五盖也

五盖部第二

问曰。云何为五。答曰。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

第一贪欲盖者。谓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妄念相续求之不已。遂致生患。如智度论。术婆伽以思王女。欲心内发尚能烧身。延及天祠。况生欲毒。炽而不烧。诸善法心若着欲无由近道。故论偈云

入道惭愧人  持钵摄众生

云何纵欲尘  沉没于五情

已舍五欲乐  弃之而不顾

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

诸欲求时苦  得时多怖畏

失时多热恼  一切无乐处

诸患如是已  云何能舍之

得福禅定乐  则不为所欺

第二嗔恚盖者。嗔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若修道时。思惟此人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怨。图度过去未来亦复如是。是为九恼处故生嗔。嗔念覆心故名为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智度论。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云

何物杀安隐  何物杀无忧

何物毒之根  吞灭一切善

佛说偈答云

杀嗔即安隐  杀嗔即无忧

嗔为毒之根  嗔灭一切善

如是知已当修慈悲。以忍除灭令心清净。观声空假不应起嗔。故智度论云。菩萨知诸法不生不灭其性皆空。若人嗔恚骂詈。若打若捶。如梦如化。观声本无。唯是风声从缘而有。何须可嗔。故论云。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名忧陀那。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起。是名语言。如偈言

风名优陀那  触脐而上出

是风七处触  项及龂齿唇

舌咽及以胸  是中语言生

愚人不解此  惑着起嗔痴

又优婆塞经云。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生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故智度论云。菩萨观众生。虽复百千劫骂詈不生嗔心。若百千劫称赞亦不欢喜。了知音声生灭如梦如响

第三睡眠盖者。谓内心昏愦名之为眠。五情暗蔽放恣支节。委卧垂窳名之为睡。此睡眠盖。能破今世后世实乐。如此恶法最为不善。何以故。余盖情觉可除眠如死人无所觉触。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如智度论。菩萨教诫睡眠弟子。说偈云

汝等勿抱死尸卧  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身  诸苦痛集安可眠

如人彼缚将去杀  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  如共毒蛇同室宿

亦如临阵白刃间  尔时云何而可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  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见  如是大失安可眠

第四掉悔盖者有三。一口掉者。谓好喜吟咏诤竞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话等。名为口掉。二身掉者。谓好喜骑乘驰骋放逸筋力相扑扼腕指掌等。名为身掉。三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心。故智度论偈云

汝已剃头着染衣  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  放逸纵情失法利

既无法利。又失世乐。觉其过已当急弃之。所言悔者。若掉无悔则不成盖。何以故。掉时犹在缘中故。后欲入定时。方悔前所作。忧恼覆心。故名为盖。此有二种。一者因掉后生悔。如前所说也。二者作大重罪人。常怀怖畏。毒箭入心。坚不可拔。如智度论偈云

不应作而作  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  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复忧

如是心安乐  不应常念着

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

不应作而作  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第五疑盖者。谓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如人入于宝山。若无有手无所能取。复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障定者。有三种疑。一疑自。二疑师。三疑法。一疑自者。而作是念。我等诸根暗钝罪垢深重。其非人乎。作此自疑。定慧不发。若欲学法勿当自轻。以宿世善根难测故。二疑师者。彼人威仪相貌如是。自尚无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为障定。欲除之法。如臭皮囊中金。以贪金故不可弃于皮囊。行者亦尔。师虽不清净。亦应生于佛想。三疑法者。如世人多执本心。于所受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生犹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智度论偈云

如人在岐道  疑惑无所取

诸法实相中  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  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  恶中之恶者

善不善法中  生死及涅槃

定实真有法  于中莫生疑

汝若怀疑惑  死王狱吏缚

如师子抟鹿  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  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岐道  利好者应逐

问曰。不善法无量无边。何故但舍五法。答曰。此五法中名虽似陜义该三毒。亦通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第一贪欲盖。即是贪毒。第二嗔恚盖。即是嗔毒。第三睡眠盖疑盖。即是痴毒。其掉悔一盖。即是等分摄。合为四分烦恼。一中即有二万一千。四中合有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是故若能除此五盖。即能具舍一切不善之法。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如饥饿人得至丰国。如于恶贼之中得自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尔除此五盖其心清净。譬如日月以五事覆。烟云尘雾修罗手障则不明了。心亦如是。合喻可知

颂曰

五欲昏神识  五盖蔽福力

六根成苦业  六贼乱心色

欲浪逐情飘  爱网随心织

三毒障人空  四流漂不息

至今虽改修  斩筹方未极

鹳鸽既无穷  猿攀此焉踣

自非绝欲盖  何能远升陟

齐[車*犬]届宝城  共睹能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