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苑珠林
18480200000176

第176章

如中阿含经云。尔时只桓中有两比丘诤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其骂詈者。即便改悔忏谢于彼。而彼比丘不受其忏。以不受故。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闹乱。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只桓中声闹乱。闻已从禅觉还精舍。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至安陀林坐禅。闻精舍中高声闹乱。竟为是谁。比丘具述前事白佛。佛告比丘。云何愚痴之人人向悔谢不受其忏。若人忏谢而不受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诤。说偈教诫言

于他无害心  嗔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  于嗔以不住

虽复嗔恚盛  不发于粗言

不求彼制节  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  以义内省察

不怒不亦虚  常与贤圣共

若与恶人俱  刚强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师  非谓执绳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天帝释。共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三十三天众言。今日诸天与阿修罗军战。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者。当生擒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系缚将还天宫。修罗复作是语。当其战时诸天不如修罗得胜者。当生擒帝释以五系缚将还自宫。当其战时诸天得胜修罗不如。诸天以五系缚阿修罗将还天宫。缚在天帝释断法殿前门下。帝释从此门入出之时。阿修罗缚在门侧。嗔恚骂詈。时帝释御者。见阿修罗王身被五缚在于门侧。帝释出入之时辄嗔恚骂詈。见已即便说偈白帝释言

释今为畏彼  为力不足耶

能忍阿修罗  面前而骂辱

帝释即答

不以畏故忍  亦非力不足

何有黠慧人  而与愚夫对

御者复白言

若但行忍者  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  畏怖故行忍

是故当苦治  以智制愚痴

帝释答言

我当观察彼  制彼愚夫者

见愚嗔炽盛  智以静默伏

非力而为力  是彼愚痴力

愚痴违远法  于道则无有

若使有大力  能忍于劣者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有忍

于他极骂辱  大力者能忍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有忍

于己及他人  善护大恐怖

知彼嗔恚盛  还自守静默

于二义俱备  自利亦利他

谓言愚夫者  以不见法故

愚夫谓胜忍  重增于恶口

未知忍彼骂  于彼常得胜

于胜已行忍  是名恐怖忍

于等者行忍  是名忍诤忍

于劣者行忍  是名为上忍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赞叹于忍。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行忍赞叹于忍。应当勤学

又起世经云。佛告诸比丘。往昔诸天与阿修罗起大斗战。尔时帝释告其所领三十三天言。诸仁者。汝等诸天。若与修罗共为战斗。宜好庄严善持器仗。若诸天胜修罗不如。汝等可共生捉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系缚之。将到善法堂前诸天会处三十三天闻帝释命。依教奉行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亦复告诸修罗言。若诸天不如。即当生捉帝释天王以五系缚之。将诣诸阿修罗七头。会处立置我前。诸修罗众亦受教行。当于彼时帝释得胜。即便生捉阿修罗王。以五系缚之。将诣善法堂前诸天集处。向帝释立。尔时毗摩质多罗王若作是念。愿诸修罗各自安善。我今不用诸阿修罗。我当在此与天一处同受娱乐。甚适我意。兴此念时即见自身五缚悉解。五欲功德皆现其前。或作是念。我今不用三十三天。愿诸天等各自安善。我愿还归阿修罗宫。起此念时其身五系即还缚之。五欲功德忽即散灭。阿修罗王有如是等微细结缚。诸魔结缚复细于此。所以者何。诸比丘。邪思惟时即被结缚。正忆念时即便解脱。尔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未战已前作如是念。我有如是威神德力。日月宫殿及三十三天。虽在我上运转周行。我力能取以为耳珰。处处游行不为妨碍。尔时罗睺罗阿修罗王。自服种种严身器仗。与鞞摩质多罗王踊跃幻化。诸小王眷属前后围绕。从阿修罗城道从而出。欲共忉利诸天兴大战斗。尔时难陀忧波难陀二大龙王从其宫出。各各以身绕须弥山。周回七匝一时动之。动已复动。以尾打海。令一段水上于虚空在须弥顶上。是时帝释告诸天言。汝等见此大地如是动不。空中叆叇犹如云雨。又似重雾。我今定知诸阿修罗欲与天斗。于是海内诸龙各严器仗而出。复往告六欲诸天。各严器仗乘空而来。须夜摩天王与无量百千万数诸天子。下至须弥山顶上在东面。竖纯青难降伏幡依峰而立。尔时兜率陀天王与无量百千万众。一时云集须弥山顶。在其南面竖纯黄色难降伏幡依峰而立

尔时化乐天王与无量百千万天子。下至须弥山顶在其西面。竖纯赤色难降伏幡依峰而立

尔时他化自在天王与其无量百千天子。下至须弥山顶在其北面。竖纯白色难降伏幡依峰而立

尔时帝释见上诸天并皆云集。乃至虚空夜叉咸皆随从帝释前立。于是帝释自着铠甲。与诸天众前后围绕。从天宫出欲共大战。诸器仗等杂色可爱。皆七宝所成。以此刀仗遥掷阿修罗身莫不洞彻。而不为害。于其身上不见疮痕之迹。唯以触因缘故受于苦痛。诸阿修罗器仗亦是七宝所成。穿诸天身亦皆彻过。而无瘢痕。唯触因缘故受苦痛

又增一阿含经云。昔日诸天与阿须伦共斗时。诸天得胜。阿须伦王不如。便怀恐怖。化形极小从藕根孔中过。佛眼所见。非余者所及

又大集经云。尔时世尊告诸龙众阿修罗言。汝等莫斗。应当修忍。仁者若能离于嗔怒成就忍辱速得十处。何等为十。一得作王。王四天下自在轮王。二毗楼博叉天王。三毗楼勒叉天王。四提头赖吒天王。五毗沙门天王。六释天王。七须夜摩天王。八兜率陀天王。九化乐天王。十他化自在天王。诸仁者。若具足忍。是人速得如是十处忍辱近果

又中阿含经世尊说颂曰

若有诤论议  杂意怀功高

非圣毁此德  各各相求便

但求他过失  意欲降伏彼

便互而求胜  圣不如是说

又中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汝莫斗诤。所以者何

若以诤止诤  至竟不见止

唯忍能止诤  是法真尊贵

于是世尊不悦可。拘舍弥诸比丘诤已。即从坐起而说颂曰

以若干言语  破坏最尊众

破坏圣众时  无能有诃止

碎身至断命  夺象牛马财

破国灭亡尽  彼犹故和解

况汝小言骂  不能令和合

若不思真义  怨结焉得息

骂詈责数说  而能制和合

若思真实义  怨结必得息

若以诤止诤  至竟不见止

唯忍能止诤  是法可尊贵

嗔向慧真人  口说无赖言

诽谤牟尼圣  是下贱非智

又佛本行经。佛为五比丘说偈云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佛世尊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归信法正真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他

若能归信一切僧  能胜于彼十六分

一月之中千过斗  一斗百倍得胜人

若能思惟法性空  能胜于彼十六分

又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婢。禀性廉谨。常为主人典[麩-夫+酋]麦豆。时家有一羝羯伺空遂便啖食麦豆。斗量折损为主所嗔。信已不取皆由羊啖。缘是之故婢常固嫌。每自杖捶用打羝羯。羯亦含怨来抵触婢。如此相犯前后非一。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见无杖直来抵婢。婢缘急故。用所取火着羊脊上。羊得火热所在触处。突烧村人。延及山泽。于时山中五百猕猴。火来炽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时被火烧死。诸天见已而说偈言

嗔恚斗诤间  不应于中止

羝羊共婢斗  村人猕猴死

颂曰

富贵诤人我  贫贱自然羞

强弱相辜负  斗讼未曾休

耻恨相侵夺  觅便报其仇

怨结常对值  累劫常苦愁

感应缘(略引二验) 汉景帝时白颈乌斗 汉中平年中有雀斗

汉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莒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日黑祥也。楚王伐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伐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泗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日黑。乌斗于国。燕王旦之谋反也。又有一乌一鹊。斗于燕宫中。堕地死。五行志。以为楚燕背骨肉。蕃臣骄恣而谋不义。俱有乌鹊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阴谋未发。独王自杀于宫。故一乌而水色者死。楚亢阳举兵。军师大败于野。故乌众而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颛征去杀厥妖乌鹊斗也

汉中平三年八月。怀陵上有万余雀。先极悲鸣已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着树枝枳棘。到六年灵帝崩。夫陵者高大之象也。雀者爵也。天诫若曰。怀爵禄而尊厚者。自还相害至灭亡也(右二验出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