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苑珠林
18480200000156

第156章

善友篇第五十三 恶友篇第五十四 择交篇第五十五

善友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夫理之所穷唯善与恶。顾此二途条然易辩。幽则有罪福苦乐。显则有贤愚荣辱。爱荣憎辱趣乐背苦。含识所必同也。今爱荣而不知慕贤。求福而不知避祸。譬犹播植秕粺而欲岁取精粮。驱驾驽蹇而望腾超夐绝。不亦惑哉。如鸟兽虫虺之智。犹知因风假鹜托迅附高以成其事。奚况于人而无托友以就其善乎。故所托善友则身存而成德。所亲闇蔽则身瘁而名恶也。故玄轨之宗。出于高范。切瑳之意。事存我友。又如[口*集]牛之虻飞极百步。若附鸾尾则一翥万里。此岂非其翼工之所托迅也。亦同凡夫溺丧极趣不越人天。若凭大圣之威。则高升十地同生净域也

引证部第二

如涅槃经云。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佛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又云。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云何名为如法而说如法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乃至自行正见。教人行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善知识者。有善法故。何等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于乐。见他有过不讼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善男子。如空中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者亦复如是。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若有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又云。善友当观。是人贪欲嗔恚愚痴思觉。何者遍多。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则应为说不净观法。嗔恚多者。为说慈悲。思觉多者。教令数息。着我多者。当为分析十八界等。闻已修行次第获得四念处。观身受心法。得是观已次第复观十二因缘。如是观已次得暖法。从得暖法乃至渐得罗汉辟支佛果。菩萨大乘佛果等依此而生。更无疑滞。自利利他。不加水乳。是名真善知识法师之位。若不具此非善知识。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论引经偈云

无知无善识  恶友损正行

蜘蛛落乳中  是乳转成毒

是故要须真实利益众生。先自调伏然后教人。无寡闻失。无退行失。无散乱失。无轻慢失。无颠倒失。无贪求失。无嗔恚失。无邪行失。无著我失。无小行失。具此十法名善知识。故庄严论偈云

多闻及见谛  巧说亦怜愍

不退此丈夫  菩萨胜依止

又佛本行经云。尔时世尊。又共长老难陀至于一卖香邸。见彼邸上有诸香裹。见已即告长老难陀作如是言。难陀。汝来取此邸上诸香裹物。难陀尔时即依佛教于彼邸上取诸香裹。佛告难陀。汝于漏刻一移之顷捉持香裹。然后放地。尔时长老难陀闻佛如此语已。手执此香于一刻间。还放地上。尔时佛告长老难陀。汝今当自嗅于手看。尔时难陀闻佛语已。即嗅自手佛语难陀。汝嗅此手作何等气。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气微妙无量。佛告难陀。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善知识。时常共居随顺染习。相亲近故必定当得广大名闻。尔时世尊。因此事故。而说偈言

若有手执沉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须臾执持香自染  亲附善友亦复然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人亲近恶知识  现世不得好名闻

必以恶友相亲近  当来亦堕阿鼻狱

若人亲近善知识  随顺彼等所业行

虽不现证世间利  未来当得尽苦因

又四分律。亲友意者。要具七法方成亲友。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亲善友。应亲附之。又庄严论佛说偈云

无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  涅槃第一乐

又迦罗越六向拜经云。善知识者有四辈。一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于人前直谏于外说其善。三病瘦悬官若为其怔忪忧解之。四见人贫贱心不弃捐当念欲富之善。知识者复有四辈。一为吏所捕将归藏匿于后解决之。二有病瘦消损将归养视之。三知识死亡棺殓视之。四知识已死复念其家

又生经云。佛告诸比丘。往古久远不可计时。于他异土时有四人。以为亲厚共止一处。时有猎师。射猎得鹿。欲来入城。各共议言。吾等设计从其猎师当索鹿肉。知谁获多。俱即发行。一人陈辞。其言粗犷而高自大。咄男子。当惠我肉。欲得食之。第二人曰。唯兄施肉令弟得食。第三人曰。仁者可爱。以肉相与。吾思食之。第四人曰。亲厚损肉唯见乞施。吾欲食之。俱共饥渴。时猎师观察四人言辞。各随所言以偈报之。先报第一人曰

卿辞甚粗犷  云何相与肉

其言如刺人  且以角相施

报第二人曰

此人为善哉  谓我以为兄

其辞如枝体  便持一膊与

报第三人曰

可爱敬施我  而心怀慈哀

其辞如腹心  便以心肝与

报第四人曰

以我为亲厚  其身得同契

此言快善哉  以肉皆相与

于时猎师随其所志言辞粗细。各与肉分。于是天说颂曰

一切男子辞  柔软归其身

是故莫粗言  衰利不离身

尔时佛告诸比丘。第一粗辞则所欣释子是。第二人者颰陀和梨是。第三人者黑优陀是。第四人者今阿难是。天说偈者则吾身是。尔时相遇今亦如是

又佛本行经云。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柰国有一乌王。其乌名曰苏弗多罗(隋言善子)而依住彼波罗柰城。与八万乌和合共住。善子乌王有妻。名曰苏弗窒利(隋言善女)时彼乌妻共彼乌王行欲怀妊。时彼乌妻忽作是念。愿我得净香洁饮食现今人王之所食者。而彼乌妻思是饮食。不能得故宛转迷闷。身体憔瘁。羸瘦颤掉。不自安故。问其妻言。汝今何乃宛转于地身体憔瘁。羸瘦颤掉不能自安。彼时乌妻报乌王言。善哉圣子。我今有娠乃作是念。愿得清净香洁肴膳如王食者。时善子乌告其妻言。异哉贤者。如我今日何处得是香美饮食。王宫深邃不可得到。我若入者于彼手边必失身命。彼妻又复报乌王言。圣子今者。若不能得如是饮食。我死无疑。并其胎子亦必无活。善子乌王复告妻言。异哉贤者。汝今死日必当欲至。乃思如是难得之物。善子乌王作是语已。忧愁怅怏思惟而住。复作是念。如我意者。如是香洁清净饮食如王食者。实难得也。尔时乌王群众之内乃有一乌。见善子乌心怀愁忧不乐而住。见是事已诣乌王所白乌王言。异哉贤者。何故忧愁思惟而住。善子乌王。于时广说前事因缘。彼乌复白善子王言。善哉圣子。莫复愁忧。我能为王觅是难得香美肴膳王所食者。是时乌王复告彼乌作如是言。善哉善友。汝若力能为我办得如此事者。我当报汝所作功德。尔时彼乌。从乌王所居住之处。飞腾虚空至梵德王宫。去厨不远坐一树上。观梵德王食厨之内。其王食辨有一妇女备具肴膳。食时将至。专以银器盛彼饮食欲奉与王。尔时彼乌从树飞下。在彼妇女头上而立啄鹐其鼻。时彼妇女患其鼻痛。即翻此食在于地上

尔时彼乌即取其食将与乌王。乌王得已即将与妻。其妻得已寻时饱食。身体安隐如是产生。尔时彼乌日别数往。夺彼食取将与乌王。时梵德王屡见此事。作如是念。奇哉怪异。云何此乌数数常来秽污我食。复以觜(下准)爪伤我妇女。而王不能忍此事故。寻时敕唤网捕猎师。而语之言。卿等急速至彼乌处。生捕将来。其诸猎师闻王敕已。启白王言。如王所敕不敢违命。猎师往至以其罗网捕得此乌。生捉将来付梵德王。时梵德王语其乌言。汝比何故数污我食。复以觜爪伤我妇女。尔时彼乌语梵德王。善哉大王。听我向王说如此事令王欢喜。时梵德王心生喜悦。作如是念。希有斯事。云何此乌能作人语。作是念已告彼乌言。善哉善哉。汝必为我说斯事意令我欢喜。尔时彼乌。即以偈颂。向梵德王而说之曰

大王当知波罗柰  有一乌王常依止

八万乌众所围绕  悉皆取彼王处分

彼乌王妻有所忆  我向大王说其缘

乌妻所思香美膳  如是大王所食者

是故我今数数来  抄拨大王香美食

今者为彼乌王故  致被大王之所系

善哉唯愿大圣王  慈悲怜愍放脱我

我为乌王彼妻故  数来抄拨大王食

我念从此一生来  未曾经造如此事

今为大王一敕已  于后不敢更复为

时梵德王。既闻彼乌如此语已。心生喜悦。作如是言。希有此事。人尚不能于其主边有如是等爱重之心如此乌也。作是语已。其梵德王。而说偈言

若有如是大臣者  彼应重答食封禄

须似如是猛健乌  为主求食不惜命

其梵德王说此偈已。复告乌言。善哉汝乌。于今已去常来至此取香美食。若其有人遮断于汝不与食者。来语我知。我自与汝已分所食。而将去耳。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彼乌王者我身是也。彼时为主偷食乌者。即忧陀夷比丘是也。梵德王者。此即输头檀王是也。于时比丘忧陀夷。令彼欢喜为我取食今亦复尔。令净饭王心生欢喜。又复为吾而将食来。颂曰

澡身沐德  炉冶心坚  冰开春日

兰败秋年  慧人成哲  愚友增缠

将升宝地  愿值善缘

恶友篇第五十四(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惟夫大圣垂化正摄群心。善恶二门用标宗极。善类清升恶称俯坠。良由业惑未倾牢笼三界。情尘不静拥翳五烧。滞八倒之沉沦。劳四生之维絷。是故随顺邪师信受恶友。致使烦惑难摄乱使常行。心马易驰情猴难禁。修福念善罕自无闻。造罪营愆日就增进因此轮回生死不绝。大圣愍之岂不痛心也

引证部第二

如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云。恶知识者有四辈。一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人恶。三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外如亲厚内兴怨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小侵之便大怒。二有倩使之便不肯行。三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见人死亡弃之不视。又涅槃经云。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象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摩诃萨。于恶象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象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象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象杀不至三恶。为恶友杀必至三恶。是恶象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常当远离诸恶知识

又增一阿含经。世尊说偈云

莫亲恶知识  亦莫从愚事

当近善知识  人中最胜者

人中无有恶  习近恶如识

后必种恶根  永在暗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