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18469200000005

第5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全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扎根、开花、结果,启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时代和实践基础上的持续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贡献,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范畴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党的“七大”以前,在党的中央文件、决议和党的章程中,都没有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直到抗日战争后期,随着党的理论逐渐成熟,党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党的许多重要领导人,逐渐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并给予客观的评价。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1941年3月,张如心在《共产党人》杂志上发表的《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他说:毛泽东同志的言论、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典型的结晶体。我们党的教育人才,应该是忠实于列宁、斯大林的思想,忠实于“毛泽东同志的思想”。1943年,王稼祥在为纪念建党22周年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1945年6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论述,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并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唯一正确的总路线”,“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据此,“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至此,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正式确定下来。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此后,在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相继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思想也因此被赋予了新内容。然而,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发展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上,做出了偏离实际的判断。由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实践中屡屡发生“左”的失误,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中,毛泽东个人威望达到顶峰,毛泽东思想也被简单地理解为毛泽东的思想,造成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混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怎样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重要课题的解答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决议》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决议》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活的灵魂,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指出“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应该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关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但是,《决议》尽管总结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贡献,但在概括这一范畴内涵的时候,仅仅指出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没有体现出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贡献。今天人们普遍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首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其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在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以后,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到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随后在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率先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探索。在此期间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长征胜利以后,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条主义,毛泽东在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哲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还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中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他于1956年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论述。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虽然随后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但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由上可见,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一生,也是倾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生。这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评价的那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肯定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从根本意义上说,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早在1942年延安整风中,中央党校学员讨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时,毛泽东提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你们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我也可以同意,因为党总要找个人代表。毛泽东思想不是我一个人的,都是从你们大家来的,我把它综合起来,把它概括起来,你们叫毛泽东思想也可以。”这表明,把毛泽东思想理解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仅仅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概括的结果,而是这一思想从开始形成就具有的理论品质。

之所以有上述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党的其他领导人和理论工作者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比如,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毛泽东不仅总结了井冈山和中央根据地的经验,而且也吸取了方志敏、邓小平、贺龙等许多同志在其他地区斗争中积累的经验;关于游击战争的“十六字诀”也是吸取朱德等其他同志的意见,由毛泽东总结出来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由许多同志共同起草,由毛泽东修改和定稿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是由周恩来主持的小型会议反复研究提出,毛泽东最后修改的等等。新中国建立之后,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科学文化工作、知识分子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论述;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论述;陈云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的论述;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朱德提出的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等提出的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等等,都对毛泽东著作中的许多观点作了重要补充,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此外,党的理论工作者像李达、艾思奇、田家英、胡乔木等人,也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另一方面,亿万群众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来源。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亿万群众的革命斗争中,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才越来越清楚,才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功的理论探索,也来源于亿万群众积极性的发挥而积累的经验。

把毛泽东思想界定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为了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其深层次含义是,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是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