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绝妙对联趣话
18468800000007

第7章 宋朝(5)

少年歉意的拱手笑道:“请教了!”便念出那上联: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黄山谷听完哈哈大笑道:“这种俗俚之联,我本不屑一对,不过,念你心诚意切,我也只好凑此俗趣了。”于是,便低头默想起来。想着想着,猛然悟到:上联中,数词一至十均已用过,而下联必须以数对数,且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到哪里找许多数词与上联对仗呢?这时,他才幡然醒悟: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年纪轻轻,不该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于是,立刻请船家调转船头,改变了去苏杭的打算,回家乡刻苦攻读去了。

苏辙改对显才华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

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寇准的绝联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吕蒙正佳联佳话

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过洛阳两次看望吕蒙正,曾问其子中谁可为官。蒙正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莲花姻缘联

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子当承父业;

臣必报君恩。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一对。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无才做秀才。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牛头焉会生龙角?

吕蒙正毫不示弱:

狗嘴何尝出象牙!

倪兴官紧接一句: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因荷而得藕;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有杏不须梅。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二说吕蒙正姻缘

话说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一日,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婿,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其衣衫褴褛,拦住了他,说:“进场时辰已过,要面罚对课,你能行吗?”吕蒙正哈哈大笑,说:“人才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卫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便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聪明俊俏,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说媒的人踏断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子弟,刘宰相唯恐答应这家得罪那家,为此伤透脑筋,只得张榜“抛彩球”招亲。刘宰相将此事和女儿一讲,刘小姐伤心啼哭,说“彩球不长眼睛,岂不断送了女儿终身?”刘宰相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怎么办?”刘小姐要求父亲在榜上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宰相不明女儿之意,刘小姐说:“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刘宰相一听有理,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此刻,吕蒙正被带到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看,见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却是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几分书生之气。她命贴身丫环梅香前去问过姓名年龄,便出了一题: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

吕蒙正脱口而出: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刘小姐听了吕蒙正的课,觉得不错,平仄对仗讲究,但欠高雅,便又出一题:

荷叶鱼儿伞;

吕蒙正一边吟哦,一边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道:

花絮虱儿窝。

刘小姐又出一对:

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

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随声应道:

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

刘小姐暗暗思忖,吕蒙正果然才华出众,连对三课对答如流,只可惜张口不离破烂、乞讨,不禁又好笑,又生气。梅香有心成全吕蒙正,便对小姐说:“吕相公穷途落魄,苦在其中,对出的课当然含有苦味。”她凑到小姐耳边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道反课题: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瞬时,刘小姐笑逐颜开,撩起珠帘,手捧彩球走到台前,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吕蒙正眼快手疾,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彩球。

吕蒙正(公元944-1011年),北宋时代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太平兴国进士。他曾于太宗、真宗在位时,三次出任宰相,不但以“智压朝纲”闻名,而且以正直敢言著称。例如,太宗有一次夸京城繁华,群臣争相称颂皇帝功德。吕蒙正却当面指出,城外因饥寒交迫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即使在后来辞官回乡时,他仍然直截了当地告诉当权者,平息战争,节省民财,是古今治国安邦的上策。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早年却经历过一段十分辛酸的生活道路。他多次应举不第,为人又不知变通,和妻子住在一孔破窑中,靠到“以慈善为怀”的庙寺中“讨斋”过活。然而,那些口头上慈善的佛门弟子,心底却并非真善良。过去,他们是敲钟开饭,后来见吕蒙正听见钟声就来乞讨,就开完饭再敲钟。当吕蒙正听到钟声去要饭时,只有涮锅水在等待着他。看到吕蒙正被捉弄,和尚们自然得意非常。可是,当吕蒙正空手而归,见到饥肠辘辘,正在巴望着他带回吃食的妻子时,两人只有抱头痛哭而已。有道是“穷居闹市无人问”。看到吕蒙正贫困交加,亲戚朋友们也都远远地躲着他,连告借的门也没有。

世态炎凉,人面高低,有时比自然界的风云变幻还转得迅速。吕蒙正身贫贱而不移,处逆境而不屈,仍然坚持刻苦读书,结果,在大比之年应举时,终于中了状元。这一下,可大非昔比了。过去,见了穷愁潦倒的吕蒙正就远远躲开的亲戚邻里们,这时却像苍蝇见了血似的,纷纷趋身前来,登门送礼,表示“祝贺”。面对这种情景,吕蒙正不免回想起辛酸的往事。当日贫穷不第时,世态似冰,人情如纸,看尽了势利人们的眉高眼低。今科中举,人们却争相逢迎,丑态着实可厌。于是,他愤从心起,才涌笔端,撰写了一副奇妙的对联,贴在他一直居住的破窑门口: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安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对那些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联一贴出来,那些送礼的人们看见,免不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开。

三朝宰相韩琦的“心药”联

韩琦,古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的三朝宰相。

相传,韩琦青年时代,家乡有一叫吴志的富家子弟不思进取,整日沉迷佛、道、仙,想入非非,祈天赐福。

一日,韩琦听说吴起又要去白玉山朝拜,他便先在山上老君洞题联:“心存邪僻,任耳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

下山时,又在回头桥上题了一联。

翌日,吴志来到洞前,沉思良久,即转身下山。当走到回头桥,一副:“无志一去如流水有心回头似泰山”的对联,更使他触目惊心。

回家后,吴志尽改前非,拜韩琦为师,发奋读书。

继韩琦高中进士不久,吴志中了举人,他们共同为国分忧。晚年,当吴志得知那些对联是韩琦为启发教育他而特意所为时,越发对韩琦宰相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