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先做人
1846800000005

第5章 知识的第一个条件--研究 (1)

根本原则和要素 读者们只是认识到自己训练的根本原则还不可以,同时还得知道怎样把它获得和运用。在前一章我们已经用譬喻来告诉过读者,以“有效率的结构物”所需要的几个基石。本章和以后各章的目的,将告诉读者以怎样确实地来求得这些原则,和发展这些原则。

这四个根本原则,每一个都是以几种条件构成的,这正好比一种化合物一样。化学师之能够把水的成分析为氢和气,我们也可以把知识,审度,决断,力量,四种原则各个分析起来,而发现出它们的要素,军事学里最大的一句格言,是“分化了他然后克服他”。那意思就是先把敌人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用全力来逐个对付小组。谨饬的学子,大可采纳这句格言,来做修学治事的规矩准绳。你不能一次就学会了一切;你不能一举而解决了一切问题。因此,你须得把你的学科分出几个阶段来研究,你应该逐步拾级而登。往古圣哲曾经很明白地诏示过我们,所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备”。

若以逻辑的程序来研求自己训练的要素,一面学,一面躬行实践,你就可以于最短时间中使用各种要素。当你一面发展各个要素之时,就是同时增进你的才干和能率。并且不久,你就可以觉着你自己已经是一个精于自己训练的人。

研究是知识的先务 自己训练的先务,必先具有知识,但知识又怎样去取求得来呢?人们往往很轻泛地指那闲尝从各方输到我们脑海里的常识,便是知识。岂知广博的,正确的,足以使我们有权能的知识,是只有从研究方面可以得来。只有使用记忆力,而又辅以记录,方可把那知识留存在脑海之中。这研究,记忆,记录,就是知识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研究。有好些人以为研究这一件事,是很令人厌烦的,其实并不然。所谓研究,并非要你孜孜屹屹手不释卷不断地阅读,也不是要你出席各种学术演讲会,留心细听演讲者的演讲词,我们当中怕不会有很多人,有很多时候或机会去阅读很多的书,并且有许多我们应得知道的事情,是不能从书本中得来的。这个世界和世界里面的一切,它给了我们一个实在的地域去研究。在这个地域中,人人都可以踏脚进去:它是一个令人心醉的、不可测度的地域;在这个地域中,你可以取得各种知识来

扩充你的知识府库。这个地域中,各种知识之于我们,真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你只要广博地恒久地去研究。你的眼睛和你的耳朵务须时时张开,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深刻的观察的人。

不过,又要知道:仅仅偶然的观察,不能算是研究,有时观察错了,并且会得到许多误解留存脑中,谁能只观察太阳每日早晚之升落,而能够悟出太阳的本身却是固定不动的呢?这就是很显著的证明。观察诚然要摆在研究之前,不过倘若想由观察而进至研究之途,那么,这种的观察,务必要有合宜的指导才可。

研究的法则 研究一件事,要怎样才合于经济而又可以收获到有成效的结果呢?大约有三个简单的条件:

第一,要虚心研究,要抱持着科学的态度,决不可有一些儿成见,你如或有了成见或偏见,切不可被它蒙蔽了你,使你见不到真理,你要寻求所有事实,事实当中固不免有会使你纷乱不安的,但你仍要排开纷乱,忍心耐性,一径寻求。

我有一位朋友,他以为高尔夫(Colf)这种球戏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是很危险的。他曾记录起五十岁以上的人因打高尔夫球而暴卒或重伤的事实。他历历举出了种种证据来证明他的议论。可是他却忽略了每日当中有不少老年的人因打高尔夫球而致体魄强壮,获享健康之乐的。要知他所寻求的并不是真理,只不过是为了他自己发出的主张而去找寻证据吧。他并非用虚心去研究的。

所以,研究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真理。

第二,要用批评的态度去研究,不要被那外表误引了你,你要深刻一点去探求,不可轻易接受他人的意见。你要先把那个意见精密地调查过,要把那意见的各个意义考虑过,要用各种实际的方法去试验过它。倘于经过这些考察体验之后,你觉得它是和事实相符合的,那你就可以采纳它。到这时,那意见已经不是别人的,竟真是你的了。

关于那一种意见或事实的说明,你须要养成一种反问自己的习惯,“这个说法是真理吗?这是全部的真理吗?”

第三,你学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继续。你所受的教育,如果只是小学教育程度,那么,你就不应该硬去研究爱因斯坦(Einstein)的相对论的学说。你总得先把他的学说所根据的几个初步的原则来研究一下。比方你学驾驶汽车一样,你必先学习驾车、刹车等技术,然后才可以学怎样驾驶快车。你能够这样按部就班,循序而进,不独可以安稳过去,减免跑进医院或验尸所的不幸,并且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这个意思,并不是教你永远不要研究你不谙习的事情,或表面上似乎超过你现在所有才力的科目。我的意思,决非如此,我的意思,同这样的见解适得其反。我的意思只是这样:凡你所选择来研究的学科,要选择得谨慎一些,像你做其他事情一样。读者若能循阶历级,按步登进,必能有成:若果能先其所急,那就任何科目,你都可以精通的了。

研究什么 以广大的宇宙来做你的区域,你究竟要研究什么?这个答案,本来是很简单的:你要知道些什么?你现在已知道了些什么?

要把这几个答案做得妥当,你只须反躬自问,自己省察一下,把自己平日储备的学问来测验一下。你真不妨费一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自己省察,用本章末尾的常识测验方式来自己测验。当着这个自己省察,自己测验的时候就要十分诚实,一本乎良心去做。因为你的宗旨不是要表现出你能够得有高超的积分,是要寻出你确实得到知道的有多少,并且最要知道:哪几门你所知晓的是最浮薄而靠不住的。

既经举行过这个常识测验之后,你至少都可以得到你应该从哪一方面去研究的暗示,但切不可限制住你自己止于研究一门或一个科目。为求你的学识不致肤浅狭隘起见,你要时时感觉着催促你去从事研究的那种力,常在你心里鼓动着你,并且要在同你接触的各种事物中找出一些题目来研究。

书的研究 书籍既然是人类知识的一个源头,那么,我们要寻求知识的时候,自然都晓得向这一条路上走。这是当然的道理,不过,在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不少的书籍的内容是胡说乱道的,错谬百出的,时代落伍的,更有些是卑鄙龌龊的,你如果抱了一个正大的宗旨走去看书,这本书是你所最信任的人介绍给你的,这样,你实属幸运。然而,幸运难逢,倘若得不到可信任的人来给你介绍,那么,你可以应用下列各个问题诘问一下,来审定这本书的大略价值。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的经历怎样?他拿什么资格去著述这一本书呢?他的学问是从经验得来的吗?他是这种事的专家吗?在从前,他曾经撰述过这个题目或类似这样的一个题目的书籍吗?

这本书的文体是怎样的呢?简明清晰吗?你阅读过一页之后,能够就明白了解那作者在这页内所要说的意思吗?作者记述的语气是和易平允,还是骄矜夸大呢?书中事实确切吗?作者也有开列他所参考的各书出来,借以表白他见闻的根据吗?他的结论合理吗?完全正当吗?

这本书是由一家有名望的出版社所刊印的吗?装订得完好吗?取得版权的年份是哪一年呢?已经翻印到若干版?这几桩事实,大抵通通可以从那书的第一页或第二页上面就可以找出,得个明白。(中国许多书籍关于这些的排印,多在最后一页的反面处。--译者按)

读者倘能用这几个问题诘问一遍,就是把这书测度,审定过了,也就是受过很好的介绍。这是一件很有效益的事,因为用这几个问题诘问,测度,可以帮助读者很正确地估定著作品的价值,并且借此可以帮助你发展你自己的评判力。

怎样读书 倘若你不是一个时常亲近书本的人,即使给你得到了一本你所需要的书,你也许不晓得怎样去阅读它。这里有六则小小的意见,或者于读者们有少许的帮助。

[一]阅读时应手执铅笔;你自己可以拟定几种记号,用来在书上作种种的标记,使你在以后复习时,看到这些记号,便是以引起你的印象。譬如这样:“=”双线画在重要的文句上。“→”箭头指示有意义的语句。“--”单线画在主要的字上。“?”疑问号表示该处有疑点或须再待参考,若用颜色铅笔来写,那记号便更觉显明,便利更大。颜色铅笔用起来,大抵第一次可用红的,第二次可用蓝的。

有时可用数目字,或字母来表出接连的句语或段落,或在文字边旁注上些主要的字。这样子做法,当然有助于你的阅读的。画各种记号之前,须得先把全段文字阅读一遍,因为要知道重要点所在,总须先明了整段的大意。

[二]要随身携带一本字典;一遇到生字你就要翻开字典来检查,看个明白透彻,切不要望文生义,猜度揣测,或期望上天来帮助你晓得了书中的意义。

[三]当一段文字已阅读过或记录过后,可以稍停片刻再来把它的深意理会一下,寻味一下。读过了一页之后,也应得同样照做,回想一下,或把书本掩覆着把眼睛闭合了,试细想你刚才所读过的,是否有贯注到你的脑中。

[四]若是你已经看出作者所发表的主意,而他的结论亦将根据这主意而发出,那么,你尽可根据着他的主意先行自己拟出一个结论,然后把你的结论和他的结论两相比较一下。如果你同他的结论彼此不侔的,那么,你就得把所以不同的原因找出;切不可因为看见作者的意见和你的意见不同,便认为是自己的错了。也许两个结论都是对的呀。如其不然,你又得寻出那错误之点所在。

[五]如果可能的话,那么,就得在下一次把全书读过,读过了,注意它和前一章是怎样衔接的,所增加的是些什么,所引申的又是些什么。

[六]当你研究高深的和重要的科目时,每一章书你都要做出一个大纲来,用作温习的帮助。首先,应把该科目记忆起来,做一个大纲;接着,再参考本书内容来把它修订,务必使它完备。当你进行这件工作之时,你从前所写的注释和记号,这时,便得见其效用。

你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应有一种记录以备后来的参考。

你既然要在你所阅读的书本上画上些记录或注释,那么,这本书当然是属于你自己所有的了,这是明显得很的道理,要是从图书馆或朋友处借回来的书,那么,一切的记号或注释,只好另拿一本小册子来代用,在这小册子里,也可多写上一些注释或重要句语呀。这样一来,从人家借来的书,竟变成属于你的了,在你的有价值的产业当中,应有一部分是若干本的书籍,这些书籍,亦是你的“好友”,可以永远同你厮守着,总不致会离开。你不妨自定一个主意,每月要购买新书一本。你执行了你这个主意,不久就可以成立得一间图书馆,亦足以反照出你心志的嗜好,和个人之长进。

读物的分配 你要随时调换你的读物,有如调换你的饮食一样。时候不同,境地不同,你的分配,当然也因之而异。不过,就普通来说,在恒久的时期来说下面所分配的读物或阅书时间,总还算得是适当的。

[一]关于职业上的读物:即同你所担任的职务有直接关系的,应占一半。

[二]关于普通教育上的读物:如传记、历史、科学、经济学等,应占八分之一。

[三]关于人生修养上的读物:如宗教、诗词、音乐、美术等应占八分之一。

[四]关于休闲教育上的读物:如小说、运动的记述、短篇故事、诙谐文字等应占八分之一。

[五]关于时事的读物:如日报、周刊、月刊等,应占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