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18463600000002

第2章 概论 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

亚洲和非洲历史悠久,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摇篮。据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证明,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首先摆脱蒙昧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大约从公元前4300年起,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创造了欧贝德文化;到了公元前3100年前后的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已经形成城邦国家;此后则有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王国相继诞生。与此同时,尼罗河流域形成了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发源地,人们在这里先后创造了拜达里文化、阿姆拉文化和格尔塞文化,而格尔塞文化则是当地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继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之后,西亚的伊朗高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东亚的黄河流域以及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也相继进入文明社会。伊朗高原上的埃兰王国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最初在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印度文化约产生于公元前2350年至前1750年间。中国的黄河流域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200年以前。巴勒斯坦地区的早期居民是迦南人,其后希伯来人来此定居,并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而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但这两个文明后来中断,希腊文明的正式开端其实是在公元前8世纪。从这个简要说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过程中,亚洲和非洲人是走在前列的。

亚非两大洲的大河流域既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埃及文学,在两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巴比伦文学,在伊朗高原产生了古代伊朗(又称波斯)文学,在印度河、恒河流域产生了古代印度文学,在黄河、长江流域产生了古代中国文学,在巴勒斯坦产生了古代希伯来文学。此外,还有亚述、叙利亚、腓尼基等地也产生了早期的文学。

古代亚非文学是古代亚非社会生活的产物,主要是奴隶制社会生活的产物。亚非国家的奴隶制具有不同于欧洲奴隶制的某些特点。同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相比,亚非奴隶制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仍保留着原始农村公社制的残余,因而表现出缓慢性和停滞性的特点。同时,亚非国家的专制政体也与欧洲国家的奴隶主贵族民主政体有所区别。在亚非,一切政治权力都掌握在君主或国王的手中,君主或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们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自己的昭示和指令,否则必定受到严惩。特别是亚非的专制统治者还经常利用宗教和迷信观念,把自己神化,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用以达到巩固统治地位的目的。亚非国家奴隶制的这些特点,尽管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自由,但同原始公社制社会相比,它毕竟是一大进步。或许正是亚非国家奴隶制社会这种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相对稳定性,为古代亚非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古代亚非文学取得了突出成就。

古代亚非文学多方面地反映了从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社会生活。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上包括了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

第一阶段,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的现实。这一阶段的文学是古代人类在共同生活和劳动中创作的口头文学。这种口传的文学,由于年代久远,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早期作品大都是在较晚的历史时期根据口头流传追记下来的。如远古的神话传说、劳动歌谣等。

第二阶段,从原始公社制社会末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这一阶段,在氏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兼并战争的基础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国家,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这类史诗比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的历史特点;但由于形成时间的漫长以及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篡改和加工,其内容往往比较庞杂。

第三阶段,奴隶制社会的现实。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尤其是到了它的晚期,随着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增强,广大奴隶和劳动者被剥夺了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他们很难使自己创作的作品流传下来。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上出现了少数从事脑力劳动的文人,他们或把口头流传下来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或自己进行创作,这就为文学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的杰出作家和诗人大都能站在社会进步势力一边,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批判,对奴隶和平民的命运表示关注和同情。

古代亚非文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点,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非古代文学的产生大大早于欧洲古代文学。举例来说,世界最早的神话传说是在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等国度产生的,世界最早编成的诗文集是埃及的《亡灵书》和伊朗的《阿维斯塔》,世界最早编成的诗集是印度的《吠陀》和中国的《诗经》,世界最早编成的史诗是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

其二,古代亚非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它的形成是多源性的。欧洲文学皆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学,而亚非文学却是在埃及、巴比伦、伊朗、印度、中国和希伯来等几大文明地区独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多源性和欧洲文学的一脉相承是大不相同的。

其三,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口头创作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它的早期作品本身就是口传文学,即使是作家的作品也不能不受到人民口头创作的滋养和影响。正因为如此,人民口头创作不仅是古代亚非文学的母体,而且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四,体裁众多、丰富多彩是古代亚非文学另一个特点。古代亚非人民的口头创作,不仅内容纯真朴实,而且体裁多种多样。保留至今的作品有劳动歌谣、神话传说、民族史诗、抒情诗、叙事诗、颂神诗、情歌、故事、寓言、箴言、传记、戏剧等。这些文学样式既反映了古代亚非文学的创作水平,又为以后各种文学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其五,古代亚非文学在形成之初就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往往是伴随宗教产生的。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宣传某种宗教观念的。比如,古代希伯来文学与犹太教分不开,古代印度文学与婆罗门教、佛教关系密切,古代伊朗文学深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等。由于历史的局限,某些宗教观念不能不对古代亚非文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宗教也对亚非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使不少作品得以保存并呈现出神奇的浪漫的色彩,产生了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古代亚非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我国古代文学相当丰富,出现了《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等一系列驰名世界的佳作,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除我国外,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印度文学、伊朗文学和希伯来文学。

古代埃及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以其悠久性、丰富性、真实性著称于世。它保留至今的各种诗歌、故事和诗文集《亡灵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古代巴比伦文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之一。它继承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的优秀传统,在神话传说、史诗、歌谣、寓言、故事等体裁方面都颇有成就和水平。其中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巴比伦文学的光辉代表。这部史诗不仅影响了两河流域以及西亚各民族的文学,还辗转地影响了欧洲文学。古代印度文学以丰富多彩著称,它不仅反映社会生活较广较深,而且艺术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中如诗集《吠陀》、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故事集《佛本生故事》、寓言集《五卷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塔》不只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珍贵的文化和文学典籍。其中保存了不少伊朗古老的传说、诗歌、散文等,在伊朗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希伯来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的作品集《旧约》中收入的神话传说、英雄故事、诗歌、戏剧和先知预言等,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旧约》被基督教接纳并成为基督教《圣经》的组成部分之后,又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欧洲文学的源流之一。

综上所述,古代亚非文学既是古代亚非各国人民的艺术创造,又是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的艺术结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开始时都是在各自的土壤上产生的,后来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彼此的往来,才逐渐出现了文化和文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亚非各国文学的丰富和繁荣,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思考题

1.古代亚非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2.古代亚非文学的地位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