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藏斋诗话
18460900000001

第1章

民国 赵元礼

民国八年予游北海,得“层楼出云表,万叶战秋声”之句,邮寄范孙,得覆云:“昔郭丈曼生有句云:‘孤磬一声秋叶黄’,因有郭秋叶之名。大作‘万叶战秋声’之句,合称为赵秋声,君家倚楼不能专美于前矣!”距“空水红蓼”之句三十年,而先生奖励之心不减于畴昔也。

嵌字诗之佳者,七言绝句二十八字内嵌十个一字。钱鹤滩先生《题秋江独钓图》诗云:“一蓑一笠一鱼钩,一个渔翁一叶舟。一橹一帆兼一桨,一人独钓一江秋。”真绝妙好辞也。

前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髭。”此“安”字骤看似易实则难,有杨君《题许秘书琴伯画佛》,起二句云:“吾乡许子善画佛,妙相庄严齐彷佛”。予谓“齐”宇不安,于是同人皆拟一字,“如”、“同”、“皆”、“都”等字,细思之均不甚安,予则为之改一“佛”字,颇为人所赞许,以“妙相庄严佛仿佛”字法句法皆甚老矣。

三河王式金茂才清才博学,弱不胜衣,曾馆天津刘氏,光绪甲午随严范孙先生视学贵州襄校,后数年以贫卒。记其《出都》一诗云:“作客轻千里,平沙极目遥。有怀肠九折,无计泪双抛。长辛店中店,芦沟桥下矫,不堪回首处,风雨晚潇潇。”逼近唐人,予与范老常诵之。

王廉甫大令招饮。坐间有董季友李又尘两君,酒半以谈诗为乐,董述其得意句云:“美人眼泪英雄血,不是黄金买得来。”李述其得意句云:“无边楼阁潇潇雨,独倚朱栏有所思。”合座叹赏,予以董诗似袁随园语,李诗意味尤胜。

予十九岁由平谷赴津,就婚郭氏,秋深携眷买船还平,途中得《即景》一句云:“空水倒涵红蓼花。”邮奇京都,范孙答函云:“此句神妙,全在一‘空’字,他人所不能,亦不敢也。”奖借后进,情见乎词。

李太白诗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云:“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为晚。”磊落雄健,此老岂沉湎于酒者。杜少陵诗云:“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此是何等抱负。韩昌黎诗云:“我能屈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皆有堀强气。苏东坡诗云:“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又“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又“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遥逍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坦白阔大,熟读此等持,可以变化气质。

友人王君仁安(守恂)过固安,见壁间题诗云:“西来一片太行色,东去千秋无定河。落日牛羊野苍莽,短衣匹马剑蹉跎。谁能将月补离恨,我欲乘风淩酒波。燕市无人识屠狗,醉来且拊瓦盆歌。”音节苍凉,气体雄壮,不知何人所作也。

予作诗半生不下千余首,有为人称赏者,有为人指摘者,予皆淡然置之,所谓得失寸心知也。最惬心者只两句云:“握手今宵诉肝肺,他生觌面知为谁。”自以为沉痛到二十四分,惜被人滑口读过也。

箴之则曰:“外作禽荒,甘酒嗜音。有一于此,未或不亡。”颂之则曰:“六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糜暮饮酒。”“禽荒”、“甘酒”,已具亡国之二矣。是作诗与作训诰,固是两种笔墨也。

宋唐子西先生云:“作文当学司马迁,作诗当学杜子美。”洵扼要语也。

桐城王右弼先生,少年英异,从戴存庄先生(钧衡)学持,有《江南曲》一绝云:“十里酒旗外,人家半掩门。桃花落江水,销尽美人魂。”为人所传诵,时王君十八岁也,予于役石城,遇君之曾孙晓芝,饮酒谈艺甚畅,追述如此。

人不必因作诗始读书也,然不读书则积蓄不厚,出语必浅薄;不必因作诗始读古人之诗也,然不读古人之诗,则不知韵味之高、格律之协、机杼之熟,出语必致扞格。由前之说证之杜诗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证之苏诗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由后之说证之成语所谓“能读千赋则能赋”,对于诗亦然,证之谚语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亦会诌”也。

予十六、七岁时,同人郊行,过一荒冢,得句云:“乱草粘上天,老松绿到地。荒径埋断碑,不辨何年字。”描写实景颇肖,以其太衰飒未收入集,昨偶忆及,辄续入诗话,以存少作,不计其佳否也。

“海甸阴风草木腥,史篇特笔姓名馨。一腔热血存余沥,分与儿曹洒贼廷。”庚子冬日,日本兵上百合本以此索书,不知何人作,确是日本人诗也。

作八股文,摄全题之神理作首两句,曰“破题”。如《孟懿子问孝》题,破题云:“记鲁大夫之间孝为《鲁论》,开问孝之端也。”《唐虞之际》破题云:“才兼二代,圣人郑重于其际焉”之类,比读《国史补》:“李程作《日五色赋》,起二句云:‘德动天地,祥开日华。’以此破题擢状元。”又《六一诗话》谓:“梅圣俞《河豚诗》起二句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只此破题,以说尽河豚好处。”《萤雪杂说》记汤黄中作《秋燕已如客》诗,起二句云:“近人方贺厦,如客已惊秋。”谓此破题非人所及。是诗赋皆有破题,不独八股为然也。

吾邑陶仲明孝廉(喆甡)心精力果,博学多能。甲午以后,知中国旧学问、旧政治之不足以图存也,则剀切恳至,呼号国人,力求新学新政为职志。其时众人几以狂怪目之。庚子乱后。憔悴忧伤,竟死牖下。刘云生挽以诗云:“思亲魂断白云边,萱草花枯止隔年。双鹤不来孤月冷,春风吹泪到重泉。”“五洲胸贯气如云,燕市悲歌世不闻。直待沙虫残劫后,人间青眼始怜君。”“济世婆心豹隐余,消磨壮志半穷居。疮痍满目何人补,肠断青囊一卷书。”“才人无禄恨茫茫,枉自忧时鬓为苍。他日金台重市骏,先生墓已有垂杨。”“命蹇时乖事可危,少微星陨哲人萎。惟将一片韩陵石,勒为中郎《有道碑》。”仲明在严范老家教授多年,故范老挽之云:“经籍史乘、金石文字、训诂词章、医方算术、列朝掌故,旁逮海外国书,学博矣哉,我尤服君居心诚恳,虑事精详,立志坚定;劝谕讽诫、扶持调护、讨论辩驳、讲贯切磋、处世精言,兼及家庭琐事,教多术矣,君之于我忘形宾主,异姓兄弟,急难友生。”读此数诗一联,可知孝廉之为人矣。

予童年有《秋日》一联云:“残蝉四五噪,篱豆两三花。”历四十余年,久忘之矣。前与至友李君锡三饮范孙家,两君以予编诗话,特为述及之。

予刻诗十一本矣,惜少名句佳章,敝帚自珍,聊自怡悦而已。偶忆在日本西京为一诗,未载入集,兹补记于此:“薄寒忽已袭重袭,霜气棱棱逼瓦沟。老鹤不归松影静,一丸凉月下西楼。”唐企林大令亟赏之。

建德周玉山尚书(馥)侨寓天津,年八十余,精神矍铄,读书作字不倦,曾以新刻《玉山诗集》一册见赠,受而读之,激切处似少陵、次山,闲适处似香山、务观,必传之作也。其中警句如《过海》云:“可怜无限黄粱梦,同破天鸡第一声。”又《侯家林舟中》云:“重裘三月冷,小酌一灯亲。”又“禾深晓露酣”五字尤佳,非秋郊晓行者不见此景也。

杨香吟先生(光仪),品端学粹,吾津之乡祭酒也,八十岁时滦州蒋香农先生寿以四律,如“名土无官才脱俗,丈人得寿亦由天”,“知己感深由昔日,传人私幸得同时。”非泛泛酬应之作。予作四律,中有“汉代传经宗伏胜,晋人高节爱陶潜”。两句差可,余皆浮浅,时戊戌三月也。

东坡先生谪儋州,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以为不可,则买地筑室,为屋三间,与其子过泥水杂作,可谓困阨矣。而其《新居》诗曰:“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收处则曰:“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云云。胸次悠然,得圣贤乐趣,宜乎李越缦先生遇拂逆时,常诵之以自遣也。

东坡《郭纶》诗:“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又《纵笔》诗:“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两诗同一意境。

诗谶之说,自古有之。严侍郎范孙前年出美国,其长公子约冲在驻日公使馆充书记官。是岁约冲四十岁,范老寄以诗曰:“我年二十失双亲,儿事双亲到四旬”云云,作诗之宗旨是欣幸之意,不谓约冲竟以是年卒于日本,恰四十岁也。

光绪戊子顺天乡试,粤西人陈某于试前梦人示以一诗云:“清香飞遇小桥东,半在垂杨隐约中。问遍渔家三十六,无人知是藕花风。”空灵婉约,似中晚唐高作。见《越缦堂日记》。

唐人有句云:“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言诗成之不易也。前清李竹溪句云:“相逢马上摇头者,得句知他胜得官。”又李怀民句云:“思苦如中酒,吟成胜得官。”言得句之足乐也。又尹似杜云:“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陈古渔句云:“得句浑疑先辈语,登筵初僭少年人。”言得之似天成也。作诗之难,余尚未臻其境,得句之乐,我亦莫名其妙。惟时得佳句,每疑为先辈诗人有之于前,或他日诗人有之于后,抑或同时诗人有之于现在,盖我亦犹人,不必人之不犹我也,与陈尹句略同。余曾有句云:“诗句本天成,得之便属我。一朝犯雷同,人云亦云可。”又句云:“苦吟时入梦,得句亦奇逢。”余之诗境略如此。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群玉诗也,王摩诘加“漠漠”、“阴阴”四字,便成佳句,是否袭用成语,今悬为疑案。予昔游北海,得“层楼出云表,万叶战秋声”,为范孙所激赏,例以郭秋叶诗名,拟“赵秋声”之名以奖之,曾记入诗话,今十余年矣。昨读周美成词,有“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云云,无意中用宋词入诗,真出人意外矣。

蒋香农先生笃于友朋,其《哭陶仲明》诗云:“海内宿儒同殁日,山阳旧侣再来时。”又《天津逢王仁安》诗云:“垂老故交同性命,未忘结习是文章。”深情如揭,凄恻动人。又“四海无家者,行吟任马蹄。五言抗东野,一字动昌黎。渭水秋风冷,并州落日低。桑乾人又渡,回首太行西。”此先生《过贾岛故里》诗也,似非唐以后人所能。

前总统徐公六十岁时方为相国,海内人上为诗文以祝者盈编累牍,典丽矞皂,不为异也。严范孙侍郎奇一诗只二十八字,可谓包扫一切,其诗云:“旧北江庐人就菊,古莲池上客临觞。念年往事如弹指,又见耆英政事堂。”盖徐公四十岁在都门,五十岁在保定,六十岁为国务卿也。

唐人《咏莲花》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白风清欲堕时。”东坡《咏梅花》诗:“风清月落无人见,洗妆自趁霜钟早。”清空微妙,写尽二花之神理。

杜少陵《乐游园歌》历叙酒筵歌舞之盛,而以“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作结,苏东坡《携妓乐游张山人园》诗前叙细马红妆,而以“酒阑人散却关门,寂历斜阳挂疏木”作结,同一机轴。

徐鹤亭国琮馆严范孙家司会计,十有余年。幼尝从梅小树先生读,故酷好诗赋,邑有翰香诗社课试律诗,徐每为严氏昆仲捉刀,辄冠一军。簿记之暇,不废哦咏。遣稿散失,仅记一联云:“柳岸微茫鸦背影,板桥匀称马蹄声。”

慈溪费冕卿(绍冠),严范老族弟子均之表兄也,其《五十自寿》诗有云:“腰为种花甘屡折,口非饮酒不轻开。”新颖可喜。

陈奉周(璋),陈亚兰(珍),兄弟也。先世籍厦门,其尊人商于津,遂家焉。奉周博识通西学,善谈名理,亚兰则以诗画名。奉周喜为予诵亚兰诗,其尤得意者,如某处即景云:“窗咽晚潮淘落日”,《咏史阁部》云:“不载欺民战欺君,不死何为死何益。”皆屡屡述之。宋少南(坤)尝诵亚兰《题福寿宫壁》云:“王母侍儿许飞琼,低鬟似道浑相识。”少南爱其清折。亚兰有《鸪叶庵集》行世,奉周亦能诗,然秘不示人,某年雪后游左悲院,有句云:“战卒扫大旂,老渔理钓线。”陈幼璋为范老述之。

王式金(鋆)过桃源县白马渡有句云:“舆中不敢搴帘望,人在悬崖影在溪。”奇险可想。

壬寅严范孙游日本,有本田幸者投以诗云:“先生末肯闭帘肆,天干或因思钓台。”切姓颂扬,大似中国体裁。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在文庙后院,旧为会文书院,专课举人副贡,同治年邑绅娄君允孚(举信)请于地方有司而创设者也,一切规制皆娄君手订,娄君终年宿院中,以院为家,未几丧偶,欲不复娶,戚友劝之,争投以诗,严范孙尊人仁波翁有句云:“岂为娶妻难作佛,漫云住庙即为僧。”佥以为切合。

吾乡同光以来,称诗者推杨香吟、梅小树,两先生深居高隐,不与世事。杨有句云:“有生皆险境,无物不争机。”梅有句云:“不耐饥寒立品难。”阅世之深,持躬之峻,于诗句中见之,非寻常人所能道。

吾乡李筱筠先生嗜酒好吟咏,五律极似少陵。居室中不事洒扫,尘垢满几壁间,手书故事粘贴殆遍,残书断简外无他物。每有所作,随手捡拾破纸以大草书之,《题抱青园》有句云:“满地绿芜酣石气,半林黄叶搅秋声。”逼近唐音。

周玉山尚书有《过胶州》一律云:“朔风雨雪海天寒,眼底苍茫不忍看。诸国共称周版籍,斯民犹重汉衣冠。何人持算盘盘错,当局枯蓁着着难。挽日回天容有力,可怜筋骨已衰残。”有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之概。闻此诗曾由日本公使高平君译成英文,函达美总统,以示东方文艺优美之一斑。日本除其本国之呗外,诗则全为汉诗,故高平君译此律以为代表。美总统极为欣赏,并索得汉文原稿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