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017

第17章 慈母断机 孺子悟途(5)

小孟轲怀疑地转向外公,问道:“这是真的吗?”

“怎么,我的外孙还不相信吗?”公孙玺用右手的食指一点小孟轲的鼻尖。

“外公何不试试看呢?”小孟轲扬脸看着外公。

“好,为了证实你母亲并非谎言,外公我就试上一试。”公孙玺说着站起身来,接弓在手。

一个家丁走到百步以外,选了一株柳树,用长竿一指树上的某一片叶子,公孙玺张弓搭箭,“嗖”地一声,长竿下的叶子飞落了。就这样左一箭,右一箭,横一箭,竖一箭,只射得那株柳树落叶飘飘。正在这时,有一只苍鹰盘旋于密林上空,公孙玺问:“孟轲,快说外公该射它的哪只眼睛?”

“左眼。”小孟轲信口说道。

孟轲的话音未息,只听得“嗖”地一声,苍鹰应声扑棱棱落地,拾起来看看;果然是箭穿左眼。

这一下小孟轲算是服了,扑过去搂住外公的脖儿,撒娇地逼着外公教他学射箭,并且问道:“外公为什么能射得如此之准呢?莫非是暗有神助吗?”

公孙玺哈哈地笑道;“哪里有什么神助,手熟而已,常言道,熟能生巧嘛。”

“天下还有比外公更高明的射手吗?”小孟轲问。

“有,多得很。”公孙玺说,“其实,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技艺出类拔萃者。来,让外公给你讲一个剃头师傅报复县官的故事。”

大家重新聚拢于草地之上,公孙玺娓娓地给小孟轲讲述着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刘县令,此人心胸狭窄,最爱报复人。一天,剃头的万师傅给他刮脸,他摇头晃脑的直说话,因而腮帮被刀尖捎了头发丝细般的一道浅口,渗出了几粒血珠。刘县令对此怀恨在心,欲寻机报复。不久,该县处决一个犯人,不是用刀砍,而是用箭射,并将万师傅绑赴法场陪决。刘县令命刀斧手将万师傅捆于木桩之上,然后乱箭穿射。只见箭似飞蝗,共有九九八十一枝,射于万师傅的前后左右,但却未伤万师傅的一根毫毛,万师傅吓得魂不附体。之后,万师傅买了九九八十一把剃头刀,磨得飞快,等待着刘县令来剃头。刘县令终于来了,很气派地坐在椅子上,万师傅很客气地给他围上罩布,然后来到几边,拖开抽屉,拉好架势,拿出一把明晃晃的剃刀,挥臂一甩,那剃刀擦着刘县令的头皮,“刺”的一声飞到了天棚上,刘县令的一缕头发被剃了下来。万师傅手拿剃刀,左右开弓,不断地改变方向和角度,像是在载歌载舞,只听“刺刺刺”,九九八十一把剃刀全都擦着刘县令的头皮而过,银燕似的在室内飞舞,最终全都落到了天棚上。再看那刘县令的头,该剃的剃了,该留的依然留着。万师傅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深施一礼,说道:“尊敬的县令老爷,头剃好了,该回家了。”但刘县令却依然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为什么?他吓得假死过去,屎尿便了一裤筒。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场的人全都乐了;小孟轲乐得喜泪横流,在草地上打滚。

这天夜里,孟氏母子就宿在公孙玺家中,晚饭吃的是单饼。

为了让孩子多长见识,孟母带轲儿到厨房去观看厨娘擀单饼。这厨娘一老二少,老者六十多岁,少者亦在三十岁以上,她们劳动在三间厢房里。年轻些的在北间擀饼,只见她擀面轴子一摆,那擀好的饼,“嗖嗖嗖”像蝴蝶似地穿过正间,飞旋到南间;南间里,只见年老者用翻饼的竹片子,顺势一带,那“嗖嗖嗖”飞速旋转的饼,就在老者的竹片子上卷了起来,接着用手一抖,便摊在了鏊子上。饼烙熟后,老者又用竹片子挑起,胳膊一抖,又“嗖嗖嗖”像蝴蝶飞一样穿过正间,飞旋到北间,落到了少者事先准备好的饼筐子里。就这样,生的,熟的,交相飞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哪里是在做饼,简直是在演杂技。

这一夜小孟轲失眠了,他一宿目不交睫,一只只应弦而倒的野兽,飘飘飞落的柳叶,被射穿左眼的苍鹰,擦着头皮而过的剃刀,飞旋的单饼,总是在他眼前浮现、舞动,最后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一行醒目的大字:路无止境,最后胜利属于不畏泥泞和艰险的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