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孟子传
183200000015

第15章 慈母断机 孺子悟途(3)

又过数日,孟母再次询问儿子在学宫里的学习情况,孟轲无所谓地回答说:“还不是老样子,马马虎虎。”

孟母闻后,心中一阵酸楚,抑制着没有让泪珠滚出眼圈,依然是默默地下机,麻利地做饭,但孟轲已不再烧火,跑到街上找朋友玩去了,直到母亲喊他回家吃晚饭。

此后的第三天,早饭后孟母没有上机,待儿子出了家门,便偷偷尾随其后。这天上午孟轲根本没到学宫里去读书,他同三个伙伴到村东的小树林里捕蝉去了。他们用一根马尾毛,系成一个活扣,镶在一根细棍上,然后再把细棍插于长长的竹竿之上。来到树林,蝉在高枝上振翅欢唱,他们将竹竿探上去,用马尾扣去套那蝉的头、翅或足,然后收竿,活扣拉紧,那蝉便嘎嘎地悲鸣着被捉了下来,掐去足和翅,装进紧口的小布袋里。待捉满一袋,他们围拢一处,用捡来的干柴枝烧着吃,小树林弥漫着浓郁的肉香。

孟母回到家中,依然上机织布,眼泪房檐滴水似的落到了纱上,落到了布上,打湿了一片。

午时过后,小孟轲像往常一样回家来,依旧是那么欢快活泼,无忧无虑。孟母见了儿子这副神情,气便不打一处来,她满面怒容地将轲儿叫到机前,以审讯的口气问道:“轲儿,今日在学宫内的学习情形如何?”

小孟轲已察觉到母亲的满脸阴云,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见到,但不知发生了什么不幸,怯生生地答道:“还是老样子,不好也不坏,马马虎虎。”

“那么我来问你,今天先生讲的是什么课,你能背给娘听听吗?”孟母依然是怒气冲冲。

“这个……”小孟轲语塞了,回答不上来。

孟母翻身下机,向儿子第一次扬起了巴掌:“今天上午,你根本未到学宫里读书,而是与三个孩子到树林里去捕蝉。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孟母的巴掌举得很高,很有力,但没有落到儿子的头上和身上,而是顺手抓起一把剪刀,“噌噌噌”,将织机的经线剪断,纱与布分成了两截,垂落下去,几个月辛辛苦苦的劳动废于一旦。

小孟轲知道母亲为什么恼怒,知道自己闯了祸,先是吓得目瞪口呆,继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孟母并不宽慰儿子,任其哭个够。她突然变得铁石心肠,不再疼爱自己的独生儿子——这振兴孟氏的惟一依赖和希望,自己也转身一边,默默地垂泪。

这天中午,孟氏家茅舍无烟,孟母没有下厨,母子没有吃饭。

不知过去了多久,小孟轲在低声啜泣,母亲厉声命他去把那断了的经线一根一根地接起来。孟轲奉命,前去接线。他边接边哭,泪眼朦胧,断了的经线,哪里还能再接得起。

又是半天过去了,母亲较前缓和地说:“算了吧,断了的经线是无法再接的。织布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你不争气,不思上进,真伤透了娘的心!你也不想想,咱们孤儿寡母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容易吗?娘为什么要带你两次迁居,这你是知道的。如今有了这么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你又很聪明,但却学习总是马马虎虎,不专心听先生讲课,不用功复习,还时常逃学……”

“娘——”小孟轲一头扑到了母亲的怀里,母亲将他搂抱得很紧,很紧,母子的泪流在了一起,母子的心跳在了一起……

就在这个无炊的下午,孟母向儿子讲述了他们的宗谱,讲述了他们的祖辈,讲述了一个社会上的故事。

季孙氏、孟孙氏(亦作仲孙氏)和叔孙氏是鲁国的三大贵族,都是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公元前694年在位)之子季友、仲庆父(即孟氏)和叔牙的后裔,号称“三桓”,多年来一直掌握鲁国大权。季孙氏权力最大,世袭丞相职,叔孙氏世袭司寇职,孟孙氏世袭司空职——掌管全国土地兼管工程建设。

孟母撇开季孙氏与叔孙氏不管,只给小孟轲讲了他们孟孙氏的谱系:庆父(仲孙)——孟穆伯——文伯——孟献子——孟庄子——孺子秩——孟僖子——孟懿子——孟武伯——孟敬子——孟孙激。

孟僖子在鲁国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季平子,堪称第三号人物。他虽位显势大,但却不学无术,因而曾给鲁国丢尽了脸面。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孟僖子陪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经郑国,郑伯慰劳昭公,昭公君臣面面相觑,竟不知相仪之礼,无以应酬,羞得孟僖子无地而自容。当抵达楚国境内时,楚王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郊迎之礼,昭公君臣又不知所措,号称“周礼尽在鲁矣”的君臣懵懵混混,茫然无辞。在鼓乐齐奏,众目睽睽,事关国仪的外交场合,孟僖子羞容满面,大汗淋漓,回到驿馆,一病不起。归国后,孟僖子视此次出访为平生奇耻大辱,于是遍访名士,虚心求教。他曾屈尊登柴门问礼于孔子,二人促膝畅谈,孔子有问必答,滔滔不绝,似黄河激浪。孔子渊博的知识,精湛的见解,很使孟僖子折服。他认定孔子是当今青年中最有学问的一个,所以临终前将两个儿子——长子仲孙何忌(孟懿子),次子南宫适叫到床前,给他们讲礼的重要,自己的教训,讲孔子浩若烟海的学识,最后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达者仲尼,圣人之后也。若必师之学礼焉,以定其位。”孟僖子逝后,孟懿子兄弟二人尊父命,安葬了父亲之后,便拜师求学于孔子,出息成“七十二圣贤”之二。特别是那南宫适,崇尚道德,谨慎言语,政治清明时总是有官做,不被废弃;政治黑暗时,他能明哲保身,既能不被污染,更不随着做坏事,从而也就免予刑戮。他的思想和作为,很得孔子赏识,因而孔子做媒并主婚,将才貌出众的侄女无佳嫁给南宫适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