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四国演义
183100000050

第50章 扭力(5)

铁路的问题在于它们过度地举债经营,而固定利息和股息的负担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变得更加沉重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大量的债券会卖不出去。此外,与大多数铁路一样,宾夕法尼亚铁路的董事会也非常明确地把维护自己在投资人中的信誉放在高于一切的优先位置,所以他们对工人的压制就尤为严厉。在1877年的罢工中,《巴尔的摩太阳报》也承认:“铁路工人之所以要起来斗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非常悲惨……他们中许多人说,他们失业也是饿死,有工作同样也要饿死。”甚至连《商业和金融年鉴》也在社论中说:“那些巧言善辩的人说……一天挣一个美元足够他们吃面包了,没有靠面包还不能生活的人;说这话的人要么自以为是,要么就是没有一点同情心。”铁路的管理者可能从杰伊?古尔德那里学到了另外一个技巧——1877年的时候,他在经营联合太平洋铁路。与他的同行们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对工人们进行管理这样的思想负担,或者说,他实际上没有任何种类的思想负担。他总是很乐意与领导罢工的工人代表见面,并且作出一点不大的让步,然后所有的人就会高高兴兴地回去上班了。

供给冲击

但是,如果说生产在提高,那么为什么物价会下跌呢?最简单的解释是,这是美国在1879年回归金本位制[13]所造成的结果。在1872年杰伊?古尔德的黄金囤积案之后,美元兑换黄金的比率稳定在125至130美元之间。要使美元与黄金和英镑等值,就要求美元升值大约25%。随着美元的升值,以美元标价的商品的价格就应当下降;而实际上这些价格也确实下降了,而且在这十年里只下降了大约25%。全世界的黄金储备也基本持平,所以在生产增加的年代里,这也同样会促使价格下跌。

但是,标准的货币主义者[14]对物价下降的解释与事实并不完全符合。如果政府想使美元升值,直至与黄金等值,它就可以紧缩货币供应并提高利率。林肯提出要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实行的正是这样的策略;但是当货币紧缩政策初显成效的时候,国会就迫使安德鲁?约翰逊的新政府放弃了这个政策。从那时起,就几乎再没有货币紧缩的迹象,直到1879年1月1日美国再次恢复黄金和美元等值。事实上,在19世纪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货币政策一直比较宽松,而利率也在下降。《商业和金融年鉴》曾经评述过1873年货币极度紧缩的情况,但在第二年的春天又惊奇地说:“货币供应是如此地充足,以致于银行向外贷款都不太容易”;而一年之后,它又说“货币市场已经许多年都没有像现在这么平静了。”当1877年罗斯福?B.海斯政府上台时,美国迅速增长的贸易盈余已经在推动美元走向与黄金等值了。官方确定了一个等值日并对其大加宣传,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此前很久,进出口公司在贸易中已经开始用美元来代替黄金了。在官方宣布的等值日那天,有人在黄金交易所的牌价板上用很大的印刷体字型写了“PAR”(等值)几个字,然后所有人就都回家了,甚至连个庆祝会都没有开。

在19世纪70年代里,“供给冲击”[15]之类的事件好像很少发生。供给冲击是件好事;它是经济学家们用来描述生产能力发生突然的、永久性的改进的一个不太贴切的词,也就是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最近所说的“范式转换。”内战之后,在古尔德等人的推动之下,大量投资涌向基础设施,交易成本因此而急速下降。电报和电缆通讯也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和成本。约翰?洛克菲勒也让世人明白,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铁路上的创新,如“提货单”的使用,以及设立“车辆核算办公室”等,也减少了无数的中间人和多余的管理步骤。(使用提货单之后,顾客只需支付单程运费,而提货单随着货物走,这样就保证了正确的运输路线和运费支付。车辆核算,以及铁轨轨距的逐渐标准化,使得各条铁路线能够互相拖挂别人的货运车厢,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卸货和重新装载了。)在大多数主要产品的生产中,规模经济正在占据主导地位。安德鲁?卡内基新建的钢厂生产出的钢价格更便宜,质量也更好,从而使大批量生产各种工具和消费产品成为可能;而用这些钢生产出的产品成本更低,使用寿命也更长,还比以前所有的产品都更好用。

换句话说,币值的调整只是一场更大的潮汐运动的自然的副产品。在19世纪,英国的英镑是黄金的代用品,就像美元在二战后成为黄金的代用品一样。随着美国的生产能力赶上并超过英国,美元和英镑就会自行调整它们的币值。名义价格的下降反映的是实力的增强,而不是经济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