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8182300000006

第6章 崇尚丹溪代有发挥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金元四大家之一,为滋阴降火法的倡导者,是中医滋阴派的代表医家,其所著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从理论上阐发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首次提出了相火论,大胆质疑《局方》奉行的本本主义,跳出了临证不思辨证的世俗。在《格致余论》中,丹溪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火者,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升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合,亦暗流而疏泄矣。天地以五行更迭而成四时,人之五脏六腑亦应之而忽旺。”这段论述明确指出,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兴旺发达,天气的转暖,干旱的扩大,无不佐证出天地间阴不足、阳有余的自然规律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人的本身。在中医病机19条中,六淫中的12条,属热属火的就占了9条亦是明证。

朱丹溪先生在《格致余论》的有关论述中,有9条涉及妇科,分别从经、带、胎、产方面论述了阴精不足对妇女疾病的影响。同时《丹溪心法》中所涉及各科杂病达98种之多,故后世有杂病崇丹溪之谓。

丹溪滋阴观产生于750年前,随着时代变迁,我们继承的是他的滋阴论和哲学思想,绝不能泥古不化,这一点孟氏中医历代体会较深。一世孟子章老先生生于18世纪后叶,世道黑暗,民不聊生,加之战乱饥荒,脾胃病非常多发,他拜读东垣《脾胃论》,深研丹溪滋阴法,根据妇女特点和脾胃病理特点,精心创制“滋血健脾丸”,颇多效验。二世孟维礼先生继承遗教,结合妇女解放后广泛参加体力劳动、社会活动的发病特点,采用滋阴养血为本的思路,使之对经、带、胎、产面面俱到,从而使孟家中医妇科得到了较大发展。1958年全县乙型脑炎流行,他又采用滋阴及解毒、养血、熄风之法,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累计治愈500余例,死亡率降至5%以下,使该病的后遗症基本消除,受到群众的赞扬,他也因此成为兴平县当时中医界公认的养阴派名医。三世孟国栋主任和四世孟彦荣医师分别在从医过程中,中西结合,对慢性胃炎、乙肝、脑中风、癌症、慢性肾炎、老年病及男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广泛运用丹溪学术思想,揭示疾病机理,扩大治疗范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百余年的临床实践使孟氏四代认识到:继承的关键在于领会实质,创新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情况,继承丹溪学术思想和精神实质,这才是最重要的。

丹溪精神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探讨一下的。朱震亨,生于公元1281年,卒于公元1358年,为我国元代浙江义乌丹溪名医。他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他的精神概括而言,就是继承前贤,开拓创新,这种精神也是金元四大家治学风格的概括和代表。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才有中华医药学术理论在金元时期出现的第三次突破,它突破了唐宋以前医学界墨守成规、唯遵圣贤的学风,也就是引导中华医药学脱离了汉唐务实、经验之风,克服故步自封和本本主义,进而以古代哲理为主体,由经验转向发展的突破。他探研中医阴阳基本理论,打破中医各家之界线,博采众人之长,采用拿来主义,促进学术理论的继续突破。

2001年8月,孟氏中医传人孟国栋代表全家撰写了《应用丹溪滋阴法辨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33例疗效总结》的学术论文,该文入选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首届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临床应用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

经过历代的不懈努力,孟氏中医世家已将丹溪滋阴法广泛地应用于妇科诸病、胃肠系统各种病症以及其他内科疾病,他并推动孟氏中医传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对滋阴学说将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和新的经验,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医各科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