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18182300000033

第33章 祖传秘验

传世秘录

室女经闭方

处方:潞党参15g,黄芩15g,黄连4.5g,麦冬6g,菖蒲15g,丹皮15g,茯苓15g,远志6g,白芥子15g,生甘草3g。

功效:益气清心,开窍通经。

主治:室女经闭,伴心火炽盛,头昏心烦。即少女经前综合征的闭经者。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8g,每日2次,米汤送下。

附注:为“保安堂”妇科经验方。关于室女经闭,《内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兰室秘藏》云:“……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本验方孟氏中医用潞党参益气,黄连清心,麦冬、远志、菖蒲养心阴、开心窍,则室女经闭自愈。

妇人经闭方

处方:白芥子4.5g,当归尾9g,青皮4.5g,香附6g,延胡索6g,炙鳖甲4.5g,泽泻6g,干姜3g。

功效:理气散结,温通月经。

主治:妇人经闭一年以上,见脐腹胀痛,腰膝沉重,伴寒热往来者。

用法:水煎服。

附注:为“保安堂”妇女经闭验方,后世曾加减应用于妇女绝经前后诸证。《兰室秘藏》云:“夫经水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灼,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此妇人经闭之最也。”

孟氏中医内用鳖甲清其骨蒸,外用干姜温其经脉,加入常规之舒肝理气、活血散瘀之药则效卓而力专。

调经种玉汤

处方:当归身24g,川芎24g,熟地18g,白芍18g,茯苓12g,陈皮18g,香附30g,吴茱萸18g,生姜3片,大枣2枚。

功效:养血和血,温经促孕。

主治:无子,断续,久不受孕,而见有月经不调、子宫虚寒者。

用法:水煎服。于月经来潮第一天至第三天连服3剂,每日1剂。

附注:本方孟子章老先生早年就用于临床,后经历代传人在临床上不断加减应用,日趋完善。其具体加减方法为:月经先期者,加黄芩18g,丹皮10g;月经后期者,加干姜18g。

经期身痛方

处方:秦艽15g,麦冬15g,当归15g,生地15g,地骨皮15g,郁金15g,红花15g,防风15g。

功效:活血祛风,通经止痛。

主治:妇女一切经期身痛、内伤外感皆可予以加减治疗,以五心烦热,血脉不足者效显。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5g,米汤送下,忌烧酒热物。

经后身痛方

处方:秦艽15g,麦冬15g,当归15g,鳖甲15g,生地15g,地骨皮15g,郁金15g,知母15g,青蒿15g,柴胡15g。

功效:清骨潮热,养血止痛。

主治:妇人虚劳之体,经水后身彻痛。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g,开水冲服。

妇人抽麻病方

处方:桂枝3g,鱼膘3g,牛蒡子3g,山栀3g,防风3g,苍术3g,虎骨3g,乳香3g,胡椒3g,炮姜3g,木耳100g。(原方虎骨可用龙骨二倍量替代)

功效:温经祛风,软坚散结。

主治:产后痉证。

用法:共为细末,黄酒冲服,每服9g,每日3次。

附注:“保安堂”妇科产后经验方。所治妇人抽麻病,即妇女痉病。此病多见产后,以血虚、筋脉失养为主因。《金匮要略》云:“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多病痉。”《温病条辨》中用三甲复脉汤治疗,此为痉证最重者。

本方所治为痉病,而以妇科为特点,故选龙骨(虎骨)、黑木耳为君,配以养血、通络、祛风、止痉诸药,临床治疗颇多效验。

产后十八症方

处方:当归6g,川芎6g,白术6g,茯苓6g,砂仁6g,麦芽9g,六曲9g,红花9g,蒲黄9g,莪术9g,木贼9g,肉桂9g,炮姜9g,枳壳3g,炙甘草3g,生姜3片,童便为引。

功效:养血散瘀,温脾化滞。

主治:产后百天元气亏虚。

用法:水煎服。

附注:“保安堂”妇科经验方。

产后恶露方

处方:当归4.5g,川芎4.5g,白芍4.5g,熟地4.5g,香附12g,延胡索4.5g,干姜6g,泽泻4.5g,白芥子4.5g,木香6g,黄酒为引。

功效:养血调肝,散寒化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色黑淋漓超过一月。

用法:水煎服。

附注:《医学心悟》云:产后恶露不绝……若瘀血停积,阻碍新血,不得归经者。其证腹痛拒按,宜用川芎汤,送下失笑丸。先去其瘀,而后补其新,则经血归经矣。

“保安堂”产后恶露方将清瘀之佛手散,加白芍、熟地补血虚,更加舒肝、温经、利湿诸药,综合各法为一方,则体虚可复,恶露自除。

催乳方

处方:当归身9g,川芎6g,白芍15g,芦漏15g,黄芪15g,穿山甲4.5g,王不留行4.5g,通草3g,白芷6g,甘草3g,木通3g,炒棉籽15g,黄酒为引。

功效:养血益气,散瘀通乳。

主治:妇人产后,血气虚,缺乳,乳汁不行。

用法:水煎服。

附注:“保安堂”妇科治缺乳经验方。方中黄芪、归身为当归补血汤,生血养血。加川芎、白芍疏肝解血郁,血充则乳汁有源。王不留行、穿山甲加通草、漏芦,破滞开窍通乳,白芷散结,木通利气,更加黄酒助其力。孟维礼先生又加炒棉籽为引,其效更雄。临床上再配以猪蹄、醪糟食疗,更为护理之必需。

妇人腰腿痛方

处方:当归4.5g,川芎4.5g,白芍3g,生地3g,枳实4.5g,大黄4.5g,白芷3g,菊花3g,山豆根6g,牛膝6g,木耳240g,黄酒冲服。

功效:养血补肾,通透表里。

主治:妇人血痹症。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分20剂温水冲服,服后出汗。

当归饮

处方:当归15g,川芎6g,白芍12g,生地15g,防风4.5g,荆芥头4.5g,白蒺藜6g,首乌9g,生黄芪15g,甘草3g。

功效:养血祛风,益气除疹。

主治:风疹。

用法:水煎服。

消积保中丸

处方:陈皮30g,茯苓60g,白术60g,砂仁12g,六曲30g,麦芽18g,木香9g,当归30g,川芎24g,桃仁30g,红花15g,槟榔21g,三棱24g,青皮18g,莪术24g,莱菔子30g,白芥子30g,山栀30g,黄连30g,干漆15g,香附30g,真河马15g,半夏30g,青皮12g。

功效:化瘀消积,和胃保中。

主治:症瘕,积聚。可用于妇科子宫肌瘤、附件囊肿及内科肝脾肿大等症。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30粒,每日2次,连服1月。

红白痢方

处方:当归10g,白芍20g,厚朴10g,槟榔15g,焦山楂15g,枳壳18g,乌梅子15g,黄芩15g,苦参15g。

功效:清湿热,行积滞,活气血,涩肠道。

主治:温热痢、食积痢、红白痢,即用于急慢性痢疾的辨治。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治虫丸

处方:槟榔9g,二丑9g,大黄6g。

功效:下虫积。

主治:蛔虫、蛲虫、绦虫等症。

用法:凉水泡30分钟,水煎2次,空心顿服。

附注:本方如用于绦虫,可将大槟榔用量加至30g,并配以南瓜子30g,服后食之。

噎食仙方

处方:硇砂6g,明雄黄6g,乳香3g,百草霜3g,绿豆49个,黑豆49个,乌梅子20个。

功效:解毒化瘀,活血散结。

主治:喉痧、喉痛、喉痹及食道病变。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次20粒,每日2次,连服5天。

附注:本方用于辨治喉癌、食道癌时,可加山豆根、半枝莲等。

溃疡1号

处方:白芨60g,海螵蛸25g,浙贝25g,三七30g。

功效:制酸平溃,活血止痛。

主治:胃溃疡,饭后胃痛、泛酸。

用法:共为细末,米汤糊为丸,每丸5g,早晚各服2丸。

附注:本方为孟维礼先生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不断总结的验方,为临床治疗胃溃疡恢复期常用散剂。

溃疡2号

处方:海螵蛸25g,贝母25g,白芨60g,延胡索60g,黄连30g。

功效:制酸平溃,清胆止痛。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上腹痛,吐酸。

用法:共为细末,米汤糊为丸,每丸5g,早晚各服2丸。

附注:本方为孟维礼先生七十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不断总结的验方,为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恢复期常用散剂。

甲型肝炎方

处方:茵陈30g,山栀15g,茯苓15g,板蓝根20g,鸡骨草15g,大枣5枚为引。

功效:清热利湿,解除肝毒。

主治:病毒性甲型肝炎、黄疸、胆囊炎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本方为孟维礼先生70年代开始临床不断总结的验方。

肠痈方

处方:大黄6g,丹皮10g,桃仁10g,冬瓜子15g,薏苡仁15g,瓜蒌10g,蒲公英15g,延胡索15g,木香10g。

功效:清热化湿,散瘀止痛。

主治:肠痈,即急、慢性阑尾炎。

用法:水煎服。

附注:本方为孟维礼先生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临床不断总结的验方,经后世不断加减和临床研治形成此方。

五更泻方

处方:破故纸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苍术10g,桂枝10g。

功效:温肾化湿,暖肠止泻。

主治:五更泻、晨泻、慢性腹泻。

用法:水煎服。

附注:“保安堂”胃肠病经验方。

苦参白石汤

处方:苦参20g,白芨15g,石榴皮15g。

功效:清湿热,涩大肠,愈溃面。

主治:慢性腹泻,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每剂为一日量,加水500ml,煎20分钟,约至200ml,待温,将男用导尿管安置在50ml针管顶端,晚上临睡前,大便后,导管插入肛门20厘米,推入200ml药液(或中药煎剂加入西药抗生素注射液的混合药液),静卧15分钟,即可安眠。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老年咳嗽气喘方

处方:杏仁12g,赤小豆10g,花椒6g,知母10g,大贝母10g,款冬花10g,沉香(研末,冲)3g,茯苓12g,竹沥(兑服)10g。

功效:宣肺化痰,降气散寒。

主治:慢性咳嗽、哮喘。老年体虚者效显。

用法:水煎服。

附注:“保安堂”内科经验方,临床应用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后中西医结合治疗。

疟疾方

处方:柴胡9g,黄芩4.5g,赤芍6g,槟榔6g,厚朴4.5g,草果4.5g,枳实6g,常山9g,五味子3g,乌梅子4.5g,甘草3g,向北柳树尖(3寸长)4个。

功效:清解募原,消积截疟。

主治:疟疾,少阳症。

用法:阴阳水煎(即开水、生水各半),饭前服用。

眩晕方

处方:砂仁10g,白芍15g,龙眼肉10g,降香10g,核桃3枚,大枣3枚,赭石20g。

功效:养血柔肝,降气和胃。

主治:虚眩症。

用法:水煎服。

虎蛇通元汤

处方:虎杖15g,白花蛇舌草10g,木通6g,瓜蒌10g,大枣5枚。

功效:清解病毒,化湿利尿。

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

用法:水煎服。

黄公丹苓散

处方:生黄芪20g,蒲公英15g,丹参15g,茯苓10g,大枣3枚。

功效:益气活血,化湿清毒。

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期及恢复期。

用法:水煎服。或细末为散剂,冲服,便于携带常服。

丹参汤

处方:丹参15g,檀香4.5g,台乌6g,高良姜4.5g,乳香4.5g,枳壳6g,砂仁9g,厚朴3g,沉香3g,香附4.5g,炙甘草3g,全瓜蒌10g,薤白10g。

功效:理气活血,宽胸缓急。

主治:胸痹证,真心痛,即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胸痛及血瘀气滞者。

用法:水煎服。亦可共为细末为丸,冲服缓治。

附注:本方为孟子章老先生临床多年验治胸痹的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