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父母在孩子的眼里,总是有那么几分不同吧,或许高大、或许博闻强识、或许是个英雄一样的榜样。
这种情结深藏在在我的心里,只是或许是一直以来的环境并不那么如我的意,所以它才没有被唤醒吧。当我开始能够在我的父母身上找到并且感受到,那份我渴望已久的那份关怀和温暖的时候,我的心也开始变的不那么抗拒了,我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我的一份微薄的心意。
一开始,我以为这条我已经走了无数遍的路线不会成为什么问题,然而我却仍然做不到。当我爸带着我在路上一遍遍走过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在想着很多东西,但是,尽管那些感觉就在心头就在嘴边,当我想要仔细搜索时,却有一种遍寻不见的无力感滋生。
我不知道当时具体是在想些什么,但是现在想来,无非就是我爸、我妈、我姐姐、这个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或者是我年幼的心灵中那满满的困惑和愁闷。
对于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谈论困惑和愁闷,似乎太过可笑,但是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这份心灵深处的孤寂滋生的过早,才造就了今日的我的更深的孤独以及难以融入人群的另类。
人常言“慧极必伤”,一个小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思考的更少,更容易得到满足,才能够过一个真正的快乐的童年。
太早懂事的孩子,明白的更多、渴求的也更多,往往更难得到心灵的归属感,也更难得到心灵的满足,获得的快乐感也更少。
在我一通胡思乱想之下,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我奶奶家,我爸问我的问题都没能够好好的去回答。我爸见我被他考倒了,不由自主笑了,嘴角一斜不太明显的那种笑,我那时有几分不服输地想,一个大人赢了一个小孩就这么有成就感吗?
不喜欢自己输,但是是我自己不争气,所以只能我自己扳回一局,我心里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成功。
然而小孩子的坚持度总是不怎么长久的,没几天我都几乎已经忘记自己的的初衷是什么了,也忘了自己曾经的立誓了,我总是能找来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推脱。
直到有一天,我从奶奶家回来,已经天黑了,我爸妈才刚从地里回来不久,我爸把我接回来就去门口转去了,我妈则一个人在昏暗的厨房里扯着风箱往灶膛里递着柴火,她在做我们一家四口的晚饭。
我走进厨房,里面非常昏暗,我站了好一会儿才适应了里面的光线,终于能够辨认清楚厨房里的所有物件的位置。
我走到我妈跟前,想跟她说几句话,但是刚刚走过去,就被一股从灶膛里涌出的浓烟呛着了,我用手捂着口鼻,拼命地咳嗽着,眼泪也从眼角挤了出来。我非常难受地跑到厨房门口,把头伸出去吸了几大口新鲜空气,又走回去,咳嗽着疑惑地问我妈:“咳、、、、、、咳咳咳,妈,你咋坐在那里不动弹呢?这厨房把人能呛死,我都快吸不上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