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窥《道德经》
18063600000023

第23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枉:《说文》释,衺曲也。本谓木衺曲。式:法也。式谓用财之节度。

历尽艰难曲折才能够掌握全局,采取委婉的方式才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低洼的地方容易充盈,陈旧的东西容易更新,简单的目标容易达到,贪多求快则容易困惑迷茫。因此,圣人坚持以大道为天下唯一的真理。不抱任何成见,所以能够开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绩;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成长。只有不争于道,才能无争于天下。古语所谓“曲则全”的说法,所言不虚啊!实在是概括全面而一语中的啊!

“争”,就是顺从自己的心愿,通过竞争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即“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意思,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普遍而又正常的行为。

“不争”,则是“利万物而不争”。帮助他人成功并且获益,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就可以汇聚起众人的力量,用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若可托天下)。显然,“不争”更符合“天之道”的“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奥义。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争”为“阳”,“不争”为“阴”。以自我的“阳”对应他人的“阳”,“阳”、“阳”相抗,结果必然是“燥”,暴躁争执就容易触发矛盾。反之,以和缓的方式对待争议,“阴”、“阳”调和,互相谅解,其结果就是“润”,矛盾得到润滑,就会渐渐地平息下来,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不就是所谓的“全而归之”吗?

本章主要讲的是:奉行大道,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妥善地处理好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有“兼听则明”,“择善而从”的胸襟和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