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出曜经
18033300000069

第69章 梵志品之二(2)

无数佛沐浴是谓为梵志

所谓仙人者。得五通道在群最尊无有出上。内外清彻无有众瑕。仙者亦名为象。长育形体兽中最大。执意刚强能却众敌。无数沐浴。所谓沐浴者八解正浴池。去诸尘垢无有结使。如来舒手手所及处尘垢不著。伺察恶人不得其便。是故说曰。仙人龙中上大仙最为尊无数佛沐浴是谓为梵志。

所有尽无渡流无漏从此越岸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都越一切诸法。审谛分明解世所有悉无所有。所谓流者。流有四名。一名欲流。二名有流。三名无明流。四名见流。渡此四流者。然后乃得无漏之行。罗汉辟支。犹尚思惟空无想愿忍暖顶法。虽可思惟有漏俗法意结所在。或有是时欲念无漏先念有漏。是以如来深藏则有大阙。如来大圣系意禅定从有至无。于无漏法观未始有阙。得诸总持强记不志。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三无碍道及神足行。是谓如来所修之法。非罗汉辟支佛所修之法。是故说曰。所有尽无渡流无漏从此越岸是谓梵志。

无禅无说亦不念恶禅智清净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不念恶禅。夫入禅之人。无言无说常思善法。设见骂詈但守其法。若得味相应禅及中间禅。执意守之无所娆恼。能具足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无禅无说亦不念恶禅智清净是谓梵志。

比丘塳间衣观于欲非真

坐树空闲处是谓为梵志

塳间衣有四种。一者发家著衣出家学者。二者檀越施衣受而守护。三者百纳拾诸遗余。四者塳间污秽不净。如来初学发家著衣。观欲非真舍六万夫人。弃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在闲静处。坐树王下。降伏魔王破十八亿众。能具此众德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比丘塳间衣观于欲非真坐树空闲处是谓为梵志。

人无识知无语无说体冷无暖

是谓梵志

如来出世无事不知无事不包。无语无说者。永除狐疑不怀犹豫。诸烦恼结使永尽无余。逮甘露灭。能具此众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人无识知无语无说体冷无暖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无家之畏逮甘露灭

是谓梵志

所以居家者。安处人民得自生活身者。众结之屋室。是以圣人教人离家。在于闲静求甘露灭。能具如是众德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弃捐家居无家之畏逮甘露灭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口无粗言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如来世尊光相炳著。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及二王人梵志七人。摩竭国王洴沙万二千人。摩竭国界石室之中。释提桓因万二千天。拘尸那竭国。最后度须拔。佛灭度后当有罗汉出世。名曰优波掘。于其中间济度众生不可称计。演说八道无碍之法。是故说曰。断绝世事口无粗言八道审谛是谓梵志。

远逝独游隐藏无形难降能降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兴无涯之想散无边之念。身形在此心在海表。人欲观意知其形状者甚为难克。心意流驰弹指之顷。过数千万亿江河山表。是以故说远逝独游。复有问者。心有十大地法心为十一。何以故。说远逝独游乎。报曰。心者恒逐因缘随前任行。当心在色声。尔时无有香味细滑法。当心在香。尔时无有色味细滑法。心在味。无色香细滑法。心在细滑。尔时无色声香味法。心在法无上五事。当在色时心为法本。犹如王行羽仪宾从无不备有。但以王为名。此亦如是。心造因缘十法备有但不受名。亦如飞鸟飞行空中依其六翮。然但以鸟为名。此亦如是心之无形亦无窠窟。非是世人肉眼所见。依止五阴阴散则离非有形质。心之难化犹木钻钢。是以圣人遗教后生。欲降伏心者。晨用百药中用百药暮用百药。空无想愿止观灭尽。用疗心病使得除愈。能具此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远逝独游隐藏无形难降能降是谓梵志。

无色不可见此亦不可见

解知此句者念则有所由

觉知结使尽是世最梵志

无色不可见者。何者心也。夫心兴患与身招殃。犹若象马刚强[怡-台+龍]戾不调。有目之士加于捶杖。使知楚痛。然后调良人心为患。牵致地狱饿鬼畜生。虽得为人处在卑贱。颜色丑陋为人所嫉。是故说曰。无色不可见。此亦不可见解知此句者念则有所由觉知结使尽是世最梵志。诸佛世尊所以出世者。正欲降此弊恶之心。诸佛世尊慈慜一切。弘慈普盖靡所不照。虽处于世无所染著。

断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觉出堑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为五欲所系。流转生死之河。要须大圣指授。权宜从此岸得至彼岸。如来降形非事不豫。要接有缘后乃灭度。堑者憍慢之堑。能度此堑不为憍慢所系。能具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断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觉出堑是谓梵志。

当求截流渡梵志无有欲

内自观诸情自谓为梵志

能知如是者乃复为梵志

如彼行人不断爱流四驶四渊者。进趣于道不亦难乎。如河暴溢必有所伤。梵志贪欲死趣恶道。是以如来诫以除贪。与说欲本污秽不净。当断诸邪使不流驰。能具此众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当求截流。渡梵志无有欲。内自观诸情。是谓为梵志。能知如是者乃名为梵志。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尽胜境界

是谓梵志

先去其母者。爱心流驰以为源本。无漏意识能去斯病使尽无余。王者我慢也。二臣戒盗身见。尽胜境界者。一切诸结使。能去众结之患故曰为梵志。是故说曰。先去其母王及二臣尽胜境界是谓梵志。

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

放者亦咄

所谓梵志者。得阿罗汉道。不得以手卷刀杖加彼真人。不放梵志者此是真人。恒当供养衣被服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四事供养令不减少。咄捶梵志行恶之人。放者亦咄复是恶人。不留供养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能具此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放者亦咄。

诸有知深法不问老以少

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

昔佛在世周旋教化。时诸比丘不广多闻。尔时世尊便作是念。今诸比丘多有懈怠意不精勤。复自观察当来过去三世之事。知当来世当有比丘。嫉妒恚痴不顺道教。便兴诽谤损如来法轻慢于师。亦复不敬说法之人。是以世尊观察后世遗法中间。恐有老少共相上下尊卑不别。老恃耆艾少恃聪睿。老者自陈吾所目睹非卿所知。汝今所见如萤火虫。少者自陈老顿嚚卤情丧心塞知何可归。如来教曰当自守戒。犹若事火梵志五处然火。昼夜承事不失时节。香华缯彩事事供养。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不问老以少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归命人中尊。亦如事火神。

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

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

如来出现亿千万劫时时乃出。遭贤遇圣实不可得。人能守戒信不失仪。如祀火梵志。昔佛在世诫诸比丘。自今以后不得诵外书外道异学所诵习者。何以故。彼所陈说非真正义。亦复不是至道之本。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真诚归命佛。

于己法在外梵志为最上

一切诸有漏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于痛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合会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因缘皆尽皆无余

于己法在外者。彼修行人观了一切众法。无事不关无事不知。犹若梵志知天文地理星宿灾变皆悉观了。一切诸漏皆尽无余。观诸苦痛若好若丑。皆归于尽。观其合会必有离别因缘。暂有亦复归灭。

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

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所谓内法者。四谛真如一一分别不失次绪。梵志于内则谓为表。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若使共床褥如婆钩卢者。此婆钩卢比丘出家以来。未曾与人说四句之义。正使与共同坐不闻说其正法。从生至老八十一钵和蓝未曾畜。沙弥弟子及余使人。若为人鲜洁托志虚无系意玄寂。是故说曰。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犹如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

转当至死

所谓内法者不诳惑人。一向而无倾一向而无邪。唯有如来能越此境界。以尽其生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转当至死。

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日照于昼者。当日天子初出之时。放亿百千万光明。使星宿月光无复光明。若复日没之时。月及星宿皆共竞明。俱有所照其明不同。犹若大将之士两敌相向。扬威奋武决战胜负。震赫精刃钟鼓雷鸣。禅定之人移山飞岳海水扬尘手扪日月。有此神力不自称誉。方此诸人虽有此德不及如来。佛出世间众相具足。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光明所及昼夜不绝。其见光者聋盲喑哑。考掠苦痛自然休息。是故说曰。如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

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梵志无有是。意著于殊妙之法。见乐不以为喜。见忧不以为戚。如如意所转恒自念善。彼彼自灭恶。得习圣谛分别诸使。是故说曰。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来等正觉初成佛时。七日之中禅定正受思惟十二因缘。一一分别知起知灭。尔时如来即从三昧起而说斯偈。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我所习积行所致。今日成等正觉实而不虚。梵志习入禅。去诸恶法悉坏狐疑网。于诸深法得无碍智。所念自在深知苦际。深知因缘合数之法权诈非实。略诵其要当观因缘法。复当观尽法。一切诸法皆由合数。一切诸法皆由于痛。当知尽灭不造有漏。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法能成人非法不就。昼夜思惟不去胸怀。身口意行不妄有犯。能成就如此法。便能照一切法。以己所得尽施众生。犹若明日处在虚空普有所照。其有睹者莫不蒙光。是故说曰。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却魔众敌如佛脱众垢

出生诸深法者。如来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身口意行与无漏相应。降伏魔怨进却时宜。如来等正觉脱一切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