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18022700000012

第12章 柔性竞争:争得你死我活的商战是愚蠢的(3)

当然,若是竞争对手是个赖皮型的,别说向他学习了,就算你不去招惹他,你们之间也会陷入到恶性竞争中;而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优秀的竞争者,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了解对手,学习对手,最终超越对手。

eBay在全球C2C市场的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窥视,使马云选择了eBay作为竞争对手。在淘宝总裁孙彤宇看来,eBay是一个非常好的“陪跑员”。孙彤宇说:“就像小时候我考体育,跑百米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两个人两个人地考,我就找一个比我差的人,我觉得我比他跑得快,感觉很爽。可后来我发现不对,我要找一个一比我跑得快的这样两个人一块跑,我才能跑出比原来好的成绩,因为他跑在我前面,我就会想要超过他,这是‘陪跑员’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说,这可能比较自私。但如果身边有一个跑得慢的人,你确实很爽,尤其是当离得很远时,你会不断地回头去看,甚至还会停下来朝他望望,有可能还点根烟抽抽。所以,我们要的是比我们跑得快的人。”

而马云也认为,竞争是一种游戏,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电子商务行业的成熟是多个互联网公司共同发展的结果,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快速的发展。他说:“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景象。阿里巴巴为其他公司提供了经验教训和资源,其他公司发展起来,也会给阿里巴巴带来很多好处。”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企业中的个人,有竞争心理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或个人不敢懈怠,从而不断推进企业或个人进步。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商场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的人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当作榜样,跟随他,学习他,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有的人则把竞争对手视为“毒蛇猛兽”,视为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甚至千方百计地诋毁对方,不择手段地争夺竞争资源;还有一些人,在竞争对手面前,不知道学习对方的优点,总是企盼把对手一棒子打死,或是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我看到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家公司不错,我得好好学学,咦,这个也不错……”的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向竞争对手学习,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能看到自身不足的方法。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会竞争,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向竞争对手学习,还要善于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更不要鄙夷别人的失败,应学会分析和总结现象背后的本质,找出别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取其长补己短,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我,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个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说:“我的很多知识、经验都是从我的竞争对手那里学来的。”尤其是对手的成功经验中总结经验,加以变通和运用,才是一个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途径。

除此之外,马云还说:“当有人向你叫板的时候,你要首先判断他是一个优秀的竞争者,还是一个赖皮的竞争者,如果是一个赖皮的竞争者你就放弃。但是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我首先去自己选择竞争者,我不让竞争者选我,当他还没有觉得我是竞争者时,我就盯上他了。”

在马云看来,被动的被当作竞争者,往往就是敌人在暗处你在明处,当对方向你开炮时,你却只能糊里糊涂地跟着打。但是,如果你能主动选择竞争者,那么就成了敌人是被动,正如马云说的:“所以这几年别人在模仿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究竟想做什么,我选竞争对手的时候首先要看他们要去干什么,我在那里等着。”

碰到强大对手,不要挑战要弥补

市场活力来自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马云在一次员工会议上却纠正道:“如果认为市场活力是企业竞争创造的,这是极大的认识误区。在这个彰显价值的时代,市场活力来自于顾客伟大的个性需求。企业与同行不是对手,只有顾客才是企业时刻需要重视的、也是惟一的对手。”

马云之所以这样告诫自己的员工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他看来,当一个人真正碰到一个强而有力的对手时,要做的不是急于去挑战它,打败它,而应该将目光投在双方争夺的资源——“客户”上,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再将资源“抢”过来。

市场是面向所有人的,不管你做得有多好也不可能消除所有对手。尤其是那些强劲的竞争者,一味地打压对方,最后受伤害的往往是自己。所以,年轻人不妨变挑战为弥补,从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开始。

在一期《赢在中国》中,当马云问及其中一位选手,如果淘宝网与你所创办的小公司竞争的话,你会怎么做时,这位选手回答得很干脆;“直面对手的竞争。”

随后马云在结尾点评时说道:“我觉得你很有能力、也很年轻,不投你的原因就是你想做的东西太多,想得太多,想做的也太多。年轻人创业的时候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希望人人都来用我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不可能的,定位要准确才能做好。对所有的创业者,也包括你有一个建议,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榜样时,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做它做不到的,去服务好它,先求生存,再求战略,这是所有商家的基本规律,你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向人家挑战肯定是不行的,先生存再挑战,这样赢的机会就会更大。”

竞争要讲究策略,体现智慧,不能逞匹夫之勇,不能没有尺度,更不能失去底线。如果在刚开始面对竞争对手时就摆出挑战的架势,那么不仅会使自己斯文扫地,更会成为社会嘲笑的对象。

在马云看来,遇到一个优秀竞争对手,该做的不是挑战而是弥补,这就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一个有资质的人才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寻常的顿悟。我们应该从对手的优点中得到启发,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有时不得不承认,竞争者是最好的老师。正如马云曾经说过的:“我认为选择优秀的竞争者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选择好的竞争对手并向他学习。”

就像比尔·盖茨手中的微软一样,每一名员工都应懂得学习对手的长处,总结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手的教训,避免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打败竞争对手。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可以说是微软的一大长处,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美国斯图·伦纳德奶制品商店的经理斯图·伦纳德培训中层干部,使他们成为零售业务和竞争分析方面的专家、成为胜者的方法很独特,其做法就是访问竞争对手。他经常挑选一个与自己商店的经营有相似之处的竞争对手作为造访对象。去访问时,无论远近,即使是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他也会带上几十个下属一同前往。

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定员面包车。当这些下属随着中层干部出发时,就意味着他们参加了一个“主意俱乐部”,将接受斯图·伦纳德对他们的挑战:谁能第一个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中受到启发,提出对本公司有用的新思想?能不能保证自己至少提出一条新思想?

斯图·伦纳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个访问者都能至少找到一处竞争者比斯图·伦纳德商店做得好的地方。

斯图·伦纳德说:“我们应当尽量找出一些竞争对手比我们做得好的事,很可能那只是些小事,但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学习竞争对手,进而赶超竞争对手,是现代人必修课。在千变万化的竞争中吸取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加以移植、改良或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壮大,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马云说:“竞争是你的磨刀石。”年轻人应该将目光和终点放在如何提升自我能力上,多一份脚踏实地的勤勉,少一些争斗的狂妄,多着眼于自己,那么必然不会在竞争中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