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雪球专刊第088期:散户不亏战法
18022500000009

第9章 一定要注意股债平衡

作者:有谦,个人投资者;发表时间:2015-10-10;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2898204694/57438865

资产配置是确定每个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产等)的投入比例。这是投资的大局观,是最重要的投资决策。如果每个资产类别都跟踪相应的指数,那么长期来看,投资收益率就是各个资产类别的平均收益率按配置比例加权得到的收益率。

一个精简的资产配置是50-50股债平衡。股票和债券各占50%的比例,股票和债券都选择指数ETF,当价格波动使得股债比例相对于目标配置出现一定的偏离时,进行交易使之恢复50-50平衡配置。假设股票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是12%,债券指数的平均收益率是5%,那么这样一个股债平衡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大概是12%×0.5+5%×0.5=8.5%,再考虑到动态平衡能从价格波动中获得收益,假设是年化1.5%,那么总的预期收益率就是10%。

这样一个指数化投资的50-50股债平衡组合的特点是股债平衡、指数化、被动且量化的动态平衡操作。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的理性投资,是一个基准策略,也是衡量机会成本的一个重要参考。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取得更高的收益率或某种好处时,才可以偏离这个基准配置。

再重复一下,在我看来,一个基本的理性投资策略应该是指数化的、被动的、量化的、不依赖预测的、无须频繁决策的50-50股债平衡组合。

长期坚持这样的股债平衡并不容易。首先是要对长期投资回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这通常意味着降低预期。指望年化30%甚至更高收益率、指望快速赚钱的人对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屑一顾的。其次要对股债平衡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它在长期投资中的取得预期收益水平的确定性,降低了投资决策的复杂度和难度,能够极大地帮助投资者应对价格波动,避免受到波动的伤害进而从中获利。再次是要求投资者安于此道,耐心无为而得道。将才华、激情和表现自我的欲望用到其他地方去。

什么时候可以偏离这个基准策略呢?比如改变股债比例,或者用自选股替代指数ETF。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可以取得更多好处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所谓的好处,可以是更高的收益率、相近收益率下更低的风险水平、更好的流动性、更平稳的市值波动、更利于自己执行或保持良好心态等等。

不管怎样,当我们试图进行优化时,还应该避免一些错误或不利的方向。花费的精力是否值得?整个投资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掌控了吗?是否引入了更多主观判断?是否依赖预测尤其是短期价格预测?是否需要频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