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军干子弟
1800800000003

第3章

据“线人”报告,有一专门盗窃走私贩卖古玩字画的犯罪团伙,手头上有些值钱的好玩意儿,其中,最扎眼和值钱的是一幅古画,怀疑是近期某博物馆失窃的珍贵文物。

另据推测,此画可能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老先生的真迹——一株迎风挺立、婆娑欲动的墨竹。听说,在这幅古画上,还令人眼晕地盖有十好几个皇上、太子及皇后、贵妃娘娘等绝对有据可查的诸多历史人物的玉玺和印章子,属于珍贵文物,价值连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杨元朝很高兴受到器重,猜想人家看上的恐怕是自己的长相和气质,特别是一口流利而地道的普通话,外带京腔京韵十足,稍经包装,便可扮演和冒充北京来的大老板。

果不其然,经一番刻意修饰和乔装改扮后,穿戴随便的杨元朝一旦西装上身,皮鞋下脚,头发里抹上摩丝发胶之类的化工产品,居然就活脱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猛一瞅,整个油头粉面的花花公子哥,清末遗老遗少的后裔传人,若不是熟人或平时朝夕相处的同事,真难辨出真伪,认出他是谁来。

他自个儿呢也立马神气活现,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子铜臭气了。

有钱的大老板必须得有跟班儿随时侍侯着,一个叫刘得胜的同事临时充任马仔儿,此人系原省检察院老领导的公子,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胳膊腿够粗,绝对酷似保镖一类的勤杂人。

经过几回合的谈判,“买卖”顺利成交,价钱定好整100万,交货日期定在当月最后一日的中午12点整,交易地点则选在省地质局正门大门口外,那里有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坪地。

警方这面除杨元朝和刘得胜外,还跟了一个省文物局的矮个子专家,仨人儿一起出面。

中午12点,骄阳似火,气温接近摄氏40度,连风都是热的,横贯城区南北的人民大道被炎炎烈日晒起一层亮晶晶的黑油,晃人眼睛。

省地质局正门大门外,对方来的人还真不少,足有十七八个,有人带着枪,是那种个头老大的“五四式”,其余的,均怀揣刀子、匕首等凶器,应该说,危险还是挺大的。

这是一伙以铁路局子弟为首的犯罪团伙,仗着人多势众,根本没把杨元朝等人放在眼里。一人负责交货,另一个负责点钱,其余的均松松散散地站在草坪地四周望风警戒,好像就是真有警察来了,小混蛋儿们也敢真刀真枪地玩命,对着大干一场似的。

他们哪知道,为确保此次行动成功,同时,还要确保杨元朝等人绝对安全,差不多整个刑侦处全出动了,几百号刑警全副武装外加一个排隐蔽在一辆帆布蓬大卡车上时刻待命出击的武警战士,实在话,这么强的兵力,攻个小山头都有富余。

团伙头目外号“大傻帽”,素以亡命著称,三十来岁,人高马大,满脸横肉,一副凶相,曾几次进“宫”蹲过大狱,算得上是死不悔改的老顽固了。

尽管双方照过面儿,彼此不陌生,但出于谨慎,“大傻帽”还是要做最后的考察,交易前,先是歪头刻意打量着一副趾高气扬老板派头的杨元朝,接着,便开始从中国地理入手,巧妙地询问有关北京城的地理常识:“喂,哥们儿,住北京哪儿啊?”

“西边。”杨元朝牛哄哄地回答。

“西边?”“大傻帽”一脸坏笑,“西边可大了去,军博算西边,公主坟也算西边,八宝山、首钢更在西边!你到底住哪儿啊?”

“你想知道?”杨元朝把眉毛一挑,露出鄙夷和不屑的冷笑。

“当然!”“大傻帽”针锋相对,紧盯着杨元朝,“总不能买卖成了,却不知道是谁给我的大把银子,那哥们儿也未免太没眼力见儿了。兄弟,千万别门缝儿里头瞧人,把人看扁喽,俗话说,蛇有蛇路,鼠有鼠道,你北京的强龙,未必就压得过我这土生土长的地头蛇。江湖中人嘛,虽说鱼龙混杂,可水也够深,道行不浅,到底谁能耐大,还说不一定呢!”

“没错。”杨元朝表示同意,“那你知道北京的五棵松吗?”

“当然知道。不过,那一带有好几个军队大单位,比如‘海司’,还有‘总后’,没错吧?”

杨元朝故意作出鄙夷的架势:“兄弟,你是在考我?”

“大傻帽”不怀好意地嘿嘿笑着:“就算是吧。”

自小生活在天子脚下、皇城根里的杨元朝,对于北京四九城简直太熟儿了,尤其是西郊一带,更是如数家珍,熟透了。他就是在那一带生的,长大成人的,即使闭着眼睛,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不禁觉着这问题问得有点儿可乐:“那我告诉你,听好喽,你说的‘海司’在公主坟,‘总后’在玉泉路,而五棵松一带,以前有解放军总医院‘301’,后有专门修铁路的‘铁道兵’。你还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兄弟我绝对知无不言,言之不尽,有问必答。”

“大傻帽”对答案很满意,不禁既羡慕又是妒忌地说:“真行!到底是老北京,整个门儿清,兄弟我服了。喂,哥们儿,我看,你八成是哪个军队大院儿的吧?”

杨元朝矜持地笑笑,算是默认。

“军干子弟?瞧着像。”

杨元朝微微一惊,没承想,这主还真不含糊,还知道北京城的西郊一带驻扎着不少各军兵种大院儿,并且,根据自己的气质,猜出自己是军干子弟,不禁故意露出吃惊和佩服的神色,算是印证了对方的猜测。

“大傻帽”咧开大嘴飘飘然起来:“我说嘛,也只有你们军干子弟最牛,胆儿最大,否则,谁拿得出来100万做这么大手笔的买卖呀?借他八个胆子吧,操……”言罢得意洋洋地拿眼往四下里踅摸,观察周围的动静。

“既然你审也审查了,见识也长了,那就甭慎着啦,还是废话少说,赶紧交易,免得夜长梦多出岔子。喏,这是整100万,你们点钱,我们验货,尽快完事儿,然后,咱们各奔东西,谁都不认识谁。”杨元朝拿捏分寸恰到好处,既牛气冲天,也够干净利落。

“大傻帽”完全解除了戒备,一边尴尬地赔笑脸,一边说:“兄弟,请你务必理解和体谅,都是为了生意,现在,咱们开始交易吧。”

杨元朝扭脸儿,冲身边的刘得胜和矮个子专家点点头。

刘得胜别提有多佩服杨元朝了,整个脸不变色心不跳,在开箱验钞前,特别恭敬地递给杨元朝一支烟,并殷勤地点燃。

可那位矮个子专家却是头回见识这样剑拔弩张的紧张阵势,不禁连连用手揩抹着额头上的汗珠子。

杨元朝担心被“大傻帽”瞧出破绽,忙假戏真做,拍着专家的肩膀头,安慰道:“老哥,别紧张,虽然咱干得是触犯法律甚至掉脑袋的买卖,够玩命,可要想赚大钱,就得冒风险。以后,跟我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赶紧办正事儿吧,看看货到底真假?”

此时已经没了一丝戒心的“大傻帽”着急起来,回头冲准备点钞的手下低声吼叫:“赶紧数钱,不用一张张点,按捆数就行,免得耽误时间。再说了,咱这回有幸跟北京来的正经军干子弟做生意,准保错不了。”

就在文物贩子贪婪地清点钞票,杨元朝则假模假式地跟随文物专家一起,对那幅古画装模做样地鉴定时,战斗打响了。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此番战役居然一枪未放,当那帮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小混蛋,猛地瞅见满世界里都有黑洞洞的枪口对着他们时,一个个魂儿都吓没了,赶紧乖乖举手投降,缴械了事。

“大傻帽”被戴上手铐,押走前,用凶狠狰狞但仍充满迷惑的目光看着杨元朝:“你到底真是军干子弟,还是假的?给个明白话,也好让我输得心服口服。”

杨元朝不无幽默和鄙夷地说:“小子,还真不是骗你,咱正经是军干子弟。”

“倒霉,还真撞到枪口上了。”“大傻帽”丧气地跟着武警战士走了。

回到处里时,场面别提有多热烈了,不仅有市局主要领导和省厅的有关头头,就连省文物局的领导和专家也来了,齐刷刷地站在院子里列队鼓掌,迎候刑警们凯旋,同时都眼巴巴地等着一睹苏老先生的妙手真迹。

因画幅实在太长,只好从二楼平台上徐徐地悬垂而下,当全部展开时,在场的所有人,内行和外行的,懂和不懂的,都被镇住了,均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惊叹之声。

那情景,即使过去了多年,只要想起来,杨元朝仍恍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感觉好极了,就像是年三十晚上吃饺子,三伏天里喝冰镇啤酒一样,就是舒坦,爽!

任务圆满完成,处长老郑放心了,杨元朝也踏实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杨元朝又开始接茬儿熟悉情况,黎明即起,披星戴月,骑着一辆刚买的新凤凰自行车满世界转悠,像是私家侦探似的,东瞅瞅,西瞧瞧。并且还理论联系实际,特意购置了一些记述千年古城风貌、人文地理以及历史变迁的有关书籍资料,包括旅游景点的宣传小册子,均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以便尽快熟悉这座城市。

一个月后,当杨元朝再次站在老刑侦跟前时,对这所人口稠密、街道纵横交错的西南重镇,已经了解不少了。

老刑侦有所准备,当即见真章,考了他一些有关地理知识和基本社情方面的问题,杨元朝均对答如流,连一点儿磕巴都不打。

老刑侦高兴地呵呵直笑,多少摈弃了对于一般高干子弟的一贯看法:“行,年轻人,问题回答得很准确。看来你是真下了一番工夫,正所谓有耕耘才有收获嘛。这段时间,你挺辛苦,连我在街上都看着你好几回,骑着自行车瞎转悠。现在,你去一科报到吧,案子有的是,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

在跟杨元朝一番接触后,与魔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刑侦已经喜欢这个年轻人了,认为杨元朝不仅人够聪明,也舍得付出,正经是一块搞刑侦的好料,值得雕琢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