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沉潜
1800400000007

第7章 三吏三别 (1)

清水市的金山镇之所以叫金山镇,其实也是有些缘由的,这个镇的金矿蕴藏量的确很喜人。早在20世纪中叶,国家地质队及有关部门就来勘探了,说这里的金子蕴藏量十分丰富。不过,出于对国家整体规划考虑,将金矿保留,封山育林保护起来不允许开发,所以直到现在还没形成开采规模。要是真的开工了,这个镇恐怕也要变成一个县城的模样了。平时就只有那些与政府有关系的矿工来盗采,靠着这样那样的特殊关系净赚些横财。

现在的金山镇镇委书记孙富贵,就是靠盗采金矿发家的。很多年以前,孙富贵就一直靠盗采金矿赚钱,有了钱后他就去走后门,收买上级领导来买官做。一开始他只是个村长一类的小官,他感觉做这样的小官没什么意思。官太小了,一是没多大权力,不够威风;二是没多少钱;三是很少有人来巴结自己。他想尽办法再走更大的后门,以便自己在官路上平步青云。

通过各种各样手段,加上车前马后的巴结,不到几年光景,孙富贵就从小小的三光村村长,坐到了现在的金山镇镇委书记的位置。为了当上这个官儿,他没少给市里像汪松瑶这样的大官送钱送礼。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多半都是那些非法矿主给送的,还有就是他自己在群众手上搜刮得来的。

这个孙富贵,又是个什么样背景的人物呢?

据说,他爹叫孙大贵。在孙富贵8岁的时候,孙大贵半夜起来打死了在他家屋顶上的一只叫个不停的黑乌鸦。按照当时村里人的迷信说法,乌鸦夜晚在哪家屋顶上叫,哪家就要死人了,乌鸦叫是送丧的征兆。就在这一年快要过年的时候,孙大贵在办年货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下悬崖,没几天就死掉了。

从此以后,村子里的人都说孙富贵家很晦气,特别是孙富贵他娘,跟哪个男人上床睡,哪个男人就准会倒霉,左邻右舍都说她天生就是克夫的命。没有了爹的孙富贵,从小受尽了别人的讥讽和嘲笑。村里人对他想辱骂就辱骂、想欺负就欺负。孙富贵他娘为了养活他,无可奈何之下和村长偷情挣钱,后来被孙富贵在无意中发现了。她觉得很对不起儿子,加上生活的压力,以及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就含恨上吊了。就这样,孙富贵一下子就变成了孤儿。没饭吃、没衣服穿、没爹娘疼爱,还常常被同龄人追打辱骂。别人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金色童年,而孙富贵却没有,家庭的悲剧以及命运的波折,让孙富贵的童年一直都在饥寒交迫中度过。

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人生经历,一般带给人的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在不幸的遭遇中爆发,要么就在不幸的遭遇中沉沦。

孙富贵从小就有很强的仇富心理,每次被人欺负后他都含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要当官,为娘报仇,为自己受过的屈辱雪恨!

这样的念头一直激励着孙富贵以后生活的每一天。他承受着眼前的一切不幸遭遇,一直在等自己出人头地的那一天,等实现自己心中梦想的那一天,等待着报复眼前这些人的那一天。

自从上山挖金子赚到钱买到官后,孙富贵在镇上便无恶不作,吃、喝、嫖、赌、贪"五毒"占尽,被当地老百姓私下里称做是金山镇的"五毒"书记。

吃、喝、嫖、赌、贪,孙富贵样样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与他自己以前的人生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

以前因为家里穷,吃不到别人正在吃的好东西,总是饿着肚子。孙富贵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他在一家大户人家门前玩。到中午吃饭时间了,他在门口望着那一家人吃着他从来都没吃过的香喷喷的饭菜,馋得要死,看着看着,他不知不觉地就在门前的一张长椅子上睡着了。这家的男主人,见穿着破旧的孙富贵站在自家门前,像个小乞丐,很不顺眼,就在孙富贵睡着了的时候,悄悄地把他放进了阴暗潮湿的沟渠里。孙富贵醒来时候,见身上爬满了虫子还有一条蛇正向他爬过来,吓得他直叫。随后,几年间,孙富贵晚上经常因为此事而做恶梦。

因为没父没母,在伙伴们中间,孙富贵就是个野孩子。夏天渴了的时候,孙富贵可以到井边喝井水,冬天渴了的时候,他希望能喝到一杯热水。有一次,孙富贵渴极了,就向一个伙伴要水喝。没想到那个家伙把瓶子里装满了自己的尿给他喝,孙富贵喝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水里面有股异味。而那个伙伴却看着他哈哈大笑。

长大成人后,孙富贵每次给那些上级领导送钱求官时,看着某些当官人的丑恶嘴脸,他也感到厌恶。可是,等孙富贵自己忍气吞声经历完这一切,后来也当上了官,他也跟着开始了赌,学会了贪。

国家准备投资修金山镇的交通道路,下拨了大批扶贫款,目的是为将来开发这个地区的金矿做些前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可这上百万的扶贫专项资金到达了市里,就被一些领导扣下了,很大一部分都进了某些领导的"秘密金库"。剩下的钱到了镇上,孙富贵再抽去一部分买车、建别墅、修招待所等,扶贫款就剩下的不多了。从上到下层层挪用国家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所以这100多万的扶贫款,就出现了前面提过的"秘密漏洞",一时半会儿还无法补得上来。一听说州扶贫办村村通工程督办组要来检查了,市里像市委代理书记汪松瑶这样的领导就急了,往下催到镇上;镇委书记急了,再往下就催到村支书;村支书急了,再往下催,最后就到老百姓头上来了。所以,让村民集体集资来弥补资金漏洞这个办法,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很自然地诞生了。

说起来,村民集体集资是改革开放前好几十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候,国民经济不发达,很多地方因为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就采取这样的办法集体集资,然后办集体的事。改革开放后,中央有明确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准任何组织和单位非法向农民集资搞建设。

关于这个,农民们早都知道,有了电视后,《新闻联播》是他们每天茶余饭后必看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也是落后地区的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唯一的媒介。老百姓们在《新闻联播》上知道了国家已经拨款给边远穷困地区修路的政策,所以集体集资这样的做法很难让农民们心服口服,谁都不愿意交。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这个时候用吃"滞纳金"的方法收钱,按人头每户每人交500元的修路钱,一天不交加50元,两天不交加100元,依此类推;最先交的有奖励,拖拉不交的,可以进门拉走粮食、畜牲等值钱的东西做抵押。这样的方式,就被孙富贵这些干部们"创造发明"出来了,在得到市委、市政府涉及"秘密漏洞"某些领导们的批准后,金山镇镇委书记孙富贵等就马上组织征缴队,开始强行向农民收费。

这集资和"滞纳金"是不分哪家哪户的,不论家底好坏,哪怕是卖锅卖米,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每家每户每个人都得上交。市里催镇上催得紧,镇上催村里催得紧,村里催村民催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