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盛宠娘子
17920700000084

第84章 嫉妒

有了平亲王出面,那些当官的就算不愿意开仓赈灾,也躲不过皇上的压迫。

皇上正在愁急,有人出法子,他自然会举双手,一万个赞成。

萧寒听了玉锦的建议,当即回去后就去了一趟平亲王府,一直吃过晚饭才离开。

次日,朝会上就因平亲王一封奏折而轩然大波。

反对的有之。

赞成的有之。

总之,贪官多,好官少,想要从贪官的手里扣出一丁点的粮食,那是比登天还难。

不愿意出粮食的官员就极力反对,和赞成的官员争的脸红脖子粗。

为了此事,官员们一上午争执不休,最后,皇上急眼了,手掌一拍,“反对的爱卿是不是不希望看到百姓们活,是不是不想看到国家度过这次灾难?”

“你们身为父母官,看着百姓们挨饿却不管,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你们配做父母官吗?那你们吃的又是谁的银子?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你们一年多少俸禄,别说养你们一大家子人,就是养你们一个都不够。”

“你们挣了百姓的银子,现在百姓们挨饿,你们就不应该拿出点粮食给百姓们吃一口?”

堂下,一大片官员脸涨得通红,又羞又臊,谁也不敢吱声。

他们一年多少俸禄,一年就那千八百两银子,都不够他们买一件衣服,养个小妾的。

老皇上真要急眼了,全部一一查下来,谁没贪些东西啊?

贪一件那也是贪,按律例,罢官流放是小,坐牢砍头是大。

可是……他们也不是全都是贪的啊。

他们哪一个家族名下没有一点儿私产啊,若没有一丁点的额外收益,他们府邸里怎能养的起数百奴仆,怎养得起一群丫鬟美妾,成群儿女。

可是……这时候,谁也不会傻的去和皇上争论这些。

除非他脑门子上写了,我不想活了,我被驴踢了,你灭了我吧。

这时候,官员们只有一个想法,花点粮食消皇上雷霆震怒,值得啊。

最后,皇上说了,“不同意拿出粮食的,那好,摘下乌纱帽,踏出皇宫,这种不爱戴百姓的官员,朕不养着也罢。”

摘乌纱帽,那是小事,真要摘了乌纱帽,前脚出皇宫,后脚就能抄了他们的府邸。

百官们冷汗淋漓。

最后,老护国公爷出来充装好人,顺着皇上的话,“皇上所言极是,老臣赞成平亲王请奏,只是这负责筹集粮食的人……”

他话还没说完,平亲王就站了出来,道,“既然是本王提出来的,当然是由本王亲自负责。”

不然,他辛苦写出奏折,鼓动自己的人赞成,最后,筹集到的粮食被有心人藏入私库,他岂不是白忙活一趟。

他白费功夫事小,那可是百姓们活命的口粮,粮食少了,饿死百姓,那可是大事。

护国公还想说什么来着,皇上就下了旨意,一敲钉锤。

这一次的天灾,把老皇上愁坏了,好不容易有了个解决的办法,他就要拿出雷霆之风的魄力来,不允许任何人反驳不从,不然,百官们一旦群起反抗,他也只有杀鸡儆猴这一招。

朝会结束后,皇上命令平亲王写出一张粮食定律。

粮食定律,是根据官员品级大小,要捐出多少粮食,不是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第二天,一张布告就贴了出来,三天之内,就贴满了整个南晋国。

上面全部都是根据各级官员的品级,定下来的捐粮任务。

另外,皇上还给了平亲王一支锦衣卫队,一是用来专门押运粮食,二是,遇上敢推脱不捐粮食的官员,可以让锦衣卫直接进去搬。

这一次,为了度过这次的灾难,老皇上使出了最强硬的手段,直接派出锦衣卫,不给就抢,不然,就脱掉乌纱帽,回家吃自己去。

官员们叫苦不失,家里没粮食的,就派了下人赶紧买粮食,实在买不到的,就按照市价给银子。

一时间,整个奉天城都运动起来。

百姓们得知消息后,也闹腾起来,纷纷大赞老皇上爱戴百姓,心系百姓,是个好皇上。

有些商家名流,也被带动了,纷纷捐粮捐物,还有的人捐衣裳,把家里人不穿的衣服都捐给了穷苦百姓们穿。

第一个带头的是锦绣楼,一下子捐出了十万石粮食,三万斤食盐。

十万石粮食等于一千多万斤的大米,还有三万斤食盐,总共价值近十万两银子,这么大手笔,震惊了整个奉天城的人。

这还不算,就连刘毅和余师傅都一人捐了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绣庄里的二十个绣娘也一人捐了五百两两银子。

长根和刘四狗蛋小黑子五人,也一人捐了一百两银子,总共三万多两银子,又是一笔巨款。

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加上玉锦一向对他们大方,动不动就发奖金给他们,他们的腰包早已灌满了,也算是个小富翁了,拿出这点银子,那是小菜一碟。

这一次玉锦赈灾,他们也不甘示弱,自然要表示一下,给锦绣楼长脸面。

锦绣楼这一举措,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对锦绣楼和十三王爷另眼相看。

锦绣楼名面上是十三王爷的,众所周知啊。

锦绣楼的掌柜刘毅还扬言,八万石粮食和两万斤食盐是捐给在边关镇守的将士们吃的,剩下两万石粮食,一万斤食盐,是捐给百姓们吃的。

百姓们挨饿,还能挨得住,可将士们挨饿,只有挨打的份。

将士们挨了打,国家就要丢。

将士们为了百姓们的安乐日子,在边关出生入死,保家卫国,他们可不能挨饿,国家也不能丢。

一席话,说的平亲王都热泪盈眶,非常感动,当即就写信派人送去给皇上,请奏皇上派人赶紧把这些粮食和食盐送去边关。

皇上也非常感动,特别是听说了这些粮食和食盐是萧寒捐的,他那叫一个得意啊。

有这样出息的儿子,他骄傲啊。

老皇上当即就派了两个心腹,领了五千将士将粮食送去给边关。

老皇上还亲自提笔,写了锦绣楼三个字,赐给锦绣楼当作匾额。又赐了不少金银珠宝给锦绣楼,算是嘉奖。

皇上钦赐,这得多大的荣耀啊。

锦绣楼这一带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就连萧寒这个纨绔王爷,在百姓们心里的地位也一下子提高了,百姓们对他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一声好王爷。

其他商家见状,也纷纷跟着效仿。

只是他们没有提前准备,捐出的粮食就少了些,多的几百石,少的也就几十石,有的没粮食就直接捐银子。

一家动起来,家家都动起来。

短短三天之内,平亲王领着一干锦衣卫,到处收粮食收银子收到手软腰痛,却乐不可支,眉开眼笑。

百姓们见状,手上宽裕的,也出来凑热闹,捐款捐物,甚至还有的捐鸡蛋,捐水果。

整个奉天城都被锦绣楼给带动了。

官员们见百姓们都主动捐了,他们再不捐,不但皇上会剥了他们的皮,他们看着也不好意思啊。

很快,奉天城就带起了一股以捐粮捐物为荣的风气。

有钱的倒好,捐的爽快,没钱的……就暗中把老皇上,把平亲王,把锦绣楼,甚至把萧寒给诅咒了一个遍。

威武侯府产业不多,在三夫人兢兢业业,精打细算之下,虽然没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但也相差无几。

这一次,他们侯府得捐五千石大米,价值四千多两银子,侯府里公中银子都是一手接一手紧着花,哪儿有闲银子买粮食捐啊。

粮库里倒是刚买了一批粮食,可也只有一千石,而且还没给银子。

三夫人就愁啊。

私房银子她倒是有,但要她就这样白白拿银子出来,代整个威武侯府捐出去,她不甘心。

她虽是世子夫人,威武侯府未来的女主子,但威武侯府又不是她一房的,其他几房也有份,何况朝廷定下的定律,是根据几位老爷官品级加起来一起定的。

三老爷,五老爷,四老爷,六老爷都有份,凭什么她们什么都不管,她一个人在这里头痛?

三夫人想了想,就召集其他几位夫人一起来商量此事。

四夫人和三夫人一向不对盘,三夫人朝她要银子,那是在铁公鸡身上拔毛。

她就道,“我家老爷虽然是副将,但他每个月的俸禄我可一两银子也没见到过,都交给了公中,现在朝廷要捐粮,银子自然是从公中出,凭什么要我们出啊。”

“再说了,五千石大米才多少银子的玩意儿啊,我们这么大一个侯府,不会连四千两银子也拿不出手吧?”

三夫人脸黑了,她就冷笑道,“四弟妹站着说话不腰疼,四千两银子不多,那多少是多?”

“别告诉我你不清楚侯府公中有多少产业,四弟去边关之前管了几年的庶务,在坐几人,恐怕没人比你清楚吧?”

“这几年,要不是我死死撑着这个家,精打细算都不敢多花一分,生怕会入不敷出,坐吃山空,威武侯府早晚都会成为一座空壳,不然,哪儿养的你们这么悠闲自在。”

说着,三夫人的目光就扫了一眼戴倩,六夫人,七夫人。

戴倩聪明,一向说话直爽的她,这一次也做起哑巴来,和六夫人七夫人在一旁不吱声,看三夫人和四夫人二人斗。

银子她有,既然是为沈席武出,她也乐意出这笔银子,但她不会第一个拿出来。

自从上次她拒绝帮沈玉如退亲,三夫人就对她面合心不合,见到她时,心情好就打个招呼,心情不好时,还会给她几分脸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