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敷衍到第二十八章纯粹是出于一个很无聊的决定,因为是在二十八岁开始这个故事的。所以弄得自己就跟得了强迫症一样老在心底念叨:快了快了,快到二十八了,马上就结束了。好像一个确切知道死期的病人,只求一个解脱。
如果这么说有些不讨人喜欢的话,那就只剩另外一说法了。那就是张建为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在二十八岁之前可以无所顾忌的活着,不用想太多,也不会去想太多。而一旦过了二十八岁那自己的人生将丧失最后一点自由度,然后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成人的游戏中去。至于为什么是二十八岁,他自己也无法解释,就好像是晚上的一个梦,没有明确的来源,也没有明确的结局,大概是撞鬼了吧。
那么在如此重要的一个章节中该写些什么呢,张建为想了想,还是交代几个人的此后的事情吧。毕竟这些人是他召集来的,如果不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他担心这些人跟那些上访的一样,不死不休的纠缠自己那就麻烦了,而且自古就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说法,更何况你看看他都整了些什么人啊!歪瓜裂枣的,一看就知道不是善茬。
首先他想说的是小倪。这不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在张建为的生活中也没这号人。他其实是十几个人的影子叠合起来的一个产物。小倪的未来其实是可能性最多的那种人,关键要看他在关键时刻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甚至可以说他就没有受过教育。而家庭的不幸又导致他没有太好的启蒙,所以他身上所具备的一切都是后天他自己在生活里摸索品咂出来的,包括好的和坏的。所有的关于是与非的判断都来自于自身那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这让张建为想起了杨过。他幼时家门不幸,毕竟谁也不愿意摊上杨康这种爹。长大后虽然也进了武当派这种质量还算过硬的高等学府,但是他的成长轨迹显然没有按照郭靖的设想来。如果没有小龙女,那杨过可能就真的要人如其名了,一辈子就改过吧。所以小倪未来非常的不确定,更何况他已经成年了,遇见小龙女这种事悬乎了些。
关于弓长张,他可算得上是张建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他过着张建为致死都向往但却永远没有勇气追逐的生活:不等不靠不妄想。他的生活用好听的词叫奋斗不息,用难听的词叫钻营不止!对于他,张建为很放心,他绝对会过上一种至少在外人看来非常舒心的日子。为什么说是在外人看来呢?那是因为在他往上走的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大部分事情都需要笑脸相迎,而这个过程除过个别心理素质达到了孙悟空先生级别的人外,不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只是这一面你看不到而已。他会用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但还是那句老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生活如果还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动的话,那一定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他的心理素质,二是年龄。
接下来是一个和张建为没有什么关系的人,魏了娃。这个人如果没有小倪的讲述张建为根本不可能知道。但知道了那就废话两句。他的生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简单。包括已经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而改变的全部希望都来自己于他的小孩,他的晚年到底是含饴弄孙还是提着一些劣质水果和香烟站在某监狱门外等着觐见也全部取决于他的小孩,只是这种改变也和他没有多长时间的关系了,毕竟他的生命不会给他太多的时间来仔细品咂,他仅仅只是一个生命传递的工具而已。多年后随着他的小孩的去世他也就彻底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真正实现了佛祖说的:空。
接下来是张建为一个半生不熟的朋友:凤鸟同学。不管他是真傻还是装傻,总之他是一个完人。在张建为看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放在凤鸟身上就是一个人偶尔装傻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装傻。而凤鸟同学就很完美的实践了这一点,至少到目前为止他的伪装还没有露出什么大的破绽。凤鸟同学之后的生活如果不想有太大的变化的话,那他一定要戒掉一件事情:读书。书读太多了就太明白了,太明白了就装不下去了。除非他能保证自己能读成另外一个孔子,那倒不妨多读书。装傻其实是他的一个面具,这种面具每个人都有,只是材质会因人而异。但既然这个面具很有用,能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美好的生活,那就没必要把这个面具拿下来了,干脆把它变成脸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给五官找一个结义兄弟一样。所以不管熟不熟,张建为都衷心希望凤鸟不要把面具拿下来。
接下来是一个熟人,就是于成龙了。其实张建为一直不愿意写这个人,因为在他身上张建为能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照镜子虽然可以正衣冠,但是也能让一个人的落魄无所遁形。于成龙生活的所有可能性都来自于一件事情:脸皮。其实脸皮是另外一件事情的昵称:底线。
在这里张建为要了结一桩旧债。在弓长张的故事里他曾经提过一句,弓长张辞职之后做起了生意,但是一直都是半死不活的。其实原因就来自于这个底线问题。弓长张用他老婆的话说就是有些死脑筋,而弓长张自己的话就是:事有可为,有不可为。
于成龙的底线张建为当然不知道,就像他们虽然关系好,但是彼此******的长度依然不可能让对方知道。但有一件事情张建为很清楚,就是于成龙的底线在他刚毕业的时候是最高的,然后就逐年降低,至于最后会低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他依然不知道,毕竟他们都太年轻了,如果不出意外,随后还有几十年的人生等着他们。而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底线可能会进一步走低,但也可能触底反弹,具体要看进场的资金情况,以及做空一方和做多一方之间的博弈情况。
要过美好的生活是不是就一定要降低自己的底线,这又是一个罗生门。所以张建为不想在这里说,否则就有堆砌字数的嫌疑。但他想说的是自己,以及于成龙。对他们俩而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原因在于两害相权取其轻。当然他从来不否认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种既坚持了自己的底线又能生活的很好的人,这种人到目前为止张建为没见过。他一直在找。这就跟他买彩票是一个心态,至少有可能性。
于成龙虽然和张建为很像,但他们毕竟不是一个人。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件事情会在很微妙的时刻起到一个很微妙的作用,然后会产生一个很微妙的结果,那就是运气。每次在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张建为都会感慨,除过变异的,单个物种中的所有个体都由上苍都赋予了相同的筹码,但是这些个体那一个能活下来,似乎就靠运气了。
毕业的时候张建为其实拒绝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运气这种东西,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过这种阶段。但几年之后他就开始相信了,相信了之后就开始豁然开朗了。一直等他发现了运气其实也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之后他就突然大彻大悟了,差点就出家了。好在那时他没结婚。
在说正主之前他想说几个无关紧要的人物。首先是伏两朝和同尚格,这两个人是张建为捏造出来的。材料来自己于网络上的段子以及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为了不出现大的纰漏他也就不说太多了。但既然这两人是来自于网络,张建为就会在网络上继续关注这他们的动向。其实张建为和这些人之间唯一的交集也就来自于网络。然后张建为就很悲伤的发现,自己已经无聊到连网络都不愿意搭理自己,就算是把自己的正面****照发到网上也会因为那张惨不忍睹的脸和更加惨不忍睹的******而很快被人遗忘。所以他就老老实实地的当一个看客。看着网络上的那些人如何的辗转腾挪,如何的多姿多彩,如何的起起伏伏。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在他们倒霉的时候满怀快感的冷哼一声,在他们风生水起的时候满怀老陈醋的冷哼一声。
其次是小李。这个人张建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他就像是一个鬼影子一样,明明就站在你眼前可就是抓不住他,真是见鬼了。后来一次在上网的时候张建为忽然发现了一个很时髦的名词:沉默的大多数。也许小李不见得乐意把自己归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张建为的一厢情愿。毕竟小李习惯了沉默,那就继续沉默下去吧。对于沉默张建为其实深有体会,小时候如果谁胆敢反驳自己,骂死他都是轻的!慢慢的长大了以后就发现自己的话越来越少并学会了妥协。更多的时候都是轻轻一笑,明月清风。
很意外的,他忽然想写一下自己的父亲。其实原因和自己的父亲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只是想说一下年龄而已。从某个年纪开始,生活就不再给予我们东西了,而是开始一件一件的从我们身边把原先给予的拿走。这是一个很无奈但是却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尽量让自己表现的轻松一些。这时候就用上了他父亲的那句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向生活借来的,迟早有一天会连本带利的还给生活,好一些的是在死后,倒霉一些就是生前了。这句话对不对张建为不做任何评价,如果你不幸看到了,千万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太消极了。
终于要结束了!
结束之前,张建为准备说一下自己。不论好坏,所有的事情结束的时候都不免让人有点惆怅,而这两个字恰恰是张建为目前的心理状态。张建为目前公职于一家国有企业:温饱,稳定,平淡。
如果用一个东西来形容一下这种状态的话,他想到了一个并不那么恰当的比喻:他就像那只温水煮青蛙实验里的那只青蛙。好处是这个实验刚好做到了中间阶段。水温不冷不热刚刚好,这只青蛙目前正得意洋洋的享受着温水带来的所有的好处,至于将来吗,将来再说喽。
之所以说并不那么恰当是因为他毕竟不是青蛙,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然是人他当然知道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如果真的不知道的话,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了!落伍是要有底线的!
但是青蛙有青蛙的好处,人有人的坏处。青蛙的不反抗来自于不知者的幸福。人的不反抗来自于得过且过将来再说的惰性。这就决定了在实验结束时他们两个截然不同的反应。青蛙顶多说一句:噢,原来如此。然后两眼一翻。而人就不一样了,他会来一个情绪大爆发,悔恨,侥幸,捶墙,挠头,骂人,嘶喊的就是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然后在被煮熟之前就自己把自己逼疯了。
如果不想在结束的时候显得过于消极或者说找一个张建为与众不同的地方话那就只有一件事情了。张建为的惆怅还来源于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意义何在。记得小学时语文老师会把每一篇课文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来。那么张建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被同学讥笑为闲的蛋疼,并一再强调这种小资类的话题还是等到你足够富裕的时候再来探讨啊。也许他是对的。但是张建为就是放不下。
所以说,张建为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果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的话那就是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了,如果他愿意放下这个问题,那他会活的非常轻松,而且会让自己的周边的人感到很满意。但问题就是,放下其实很简单。但放下了,张建为也就不是张建为了。我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