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粥样年华
17904900000018

第18章

2002年对于张建为来说如果还有什么值得特别怀念的事情的话,那就是在这一年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全家的骄傲,全村的骄傲,如果时间倒退十几几十年的话,那他还有可能成为全乡甚至是全县的骄傲,因为他考上大学了!

但是时间毕竟无法倒退,所以张建为的小小虚荣心就只在自己那个千十来号人的小村子里面扑腾了几下后就蔫了。考上大学后要做什么,按照现下的标准来说的话,那自然是撕书,高歌,狂醉,疯玩!多么的诱人啊!原来人生还是可以这样过的。

只是这是现下的标准或者说是某一批人的标准,张建为的标准就要温良恭俭让的多了。考完试的当天他就用一辆破自行车驮着自己的行李铺盖和三年来攒下的无数本书在七月的流火中回家了。他也本打算把那些相看两厌的劳什子都撕了的,但是鉴于自己心里对刚刚过去的考试一点底都没有,所以可能以后还要用到这些劳什子,所以他还是忍了忍没扔。只是没想到几年后这些东西会成为高中保留下来不多的念想之一。

之所以张建为还要在这里把这个都嚼了无数遍的话题再翻腾出来,只是他觉得要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个总结,毕竟这也许是他此后唯一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了。但如果要说是盖棺定论又过于正儿八经了些,况且也没那个必要,就是取那么个意思。

2002年的夏天随着那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不再炎热,父母也好像瞬间年轻了十几岁。张建为不敢,本就刚刚二十出头,要是他也一激动年轻十几岁,那他就得分裂成两个细胞。

但是他依旧没能过上那种撕书高歌狂醉疯玩的糜烂生活,因为有另一个刚刚浮现的巨大阴影横亘在他头顶:学费。这又是一个罗生门的话题,这里就不表了,因为知道的永远深得三昧,不知道永远都看不明白,临了还是那句古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再炎热的2002年夏天却变得无比漫长。原因有两个。首先当然是对大学的期待让他觉得抓心挠肺的不自在,跟过去洞房时才能知道新娘长什么样的新郎官一个样。这是一种甜蜜的煎熬,让人心醉的度日如年。其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只适合于部分人。那就是他要天天要下地干农活累积积分,然后换取六十张红票票。虽然农活对当时的张建为来时还是驾轻就熟的事情,只是心不在焉下当然没有了往日的激情。没有了激情,所有的事情就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接下来就是九月初的时候,张建为见识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笔巨款:六千六百元。然后和父亲两人一人一半瓜分后藏在内裤里前往学校报到。这绝对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多年后想起来有些心酸的细节。以张建为当时的修为,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银行卡这玩意。

大学生活是在张建为的晕晕乎乎中开始的。这个晕晕乎乎不仅是因为他被那一叠红票票给吓得,也不仅是被周围突然出现的高楼华厦车流灯光以及密集的跟蚂蚁群有一拼的人群给折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晕车。虽然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晕车,但是毕竟高中之前坐车可是属于高端奢侈享受,所以他也没机会晕几次车,这属于富贵病。而这个毛病到好几年后坐车多了才慢慢淡化。

对于大学如何开始张建为早忘了,只记得某位老师说了两段颇为经典的话。第一段是:大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是知道自己知道。这是张建为目前见到的老师中能说出来的最自命不凡的说辞,也是当时的张建为能拿来唬人的最自欺欺人的论调。这段话没错,只是用错了地方和时间长度,如果把这段话稍微修改一下用来形容人的一生,那就是至理名言。可惜不是。

第二段话是:大学一定要做的几件事情是,交一群朋友,读几本好书,谈一场恋爱。听到最后者的时候,张建为眼睛一亮。这也不能怪他。单从数量上来说,这一场显然要比几本一群要更好达成一些。只是可悲的是,他只顾了数量却弄混了它们的性质。这就跟你吃了十次饭和登了一次珠穆朗玛峰一样的,除非你吃饭时噎死,否则两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如果说这两段话对张建为没有丝毫的影响那就是骗人,但要说影响深远就谈不上了。对于刚刚高中毕业的张建为来说,听见老师说出的这两段话中丝毫没有提及他最重视的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他的脑子就一阵阵发懵,难不成要改朝换代变天了?张建为的直觉是很好的,改朝换代言过其实了些,不过对于张建为来说也差不离了。

如果非要概括一下大学生活的话,那张建为倒是有一个不是比喻的比喻。纵观他的这些年的上学之路,很像一个修道的过程,尽管这有剽窃道家经典的嫌疑,但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吸引人眼球的说法了,毕竟这个东西以后可能要卖钱的,不说两句惊悚流行的话谁看啊。

小学就好像修道人的筑基阶段,这好懂,跟启蒙是一个道理,只是这个词更时髦一些。初中就是金丹期了,别小看那三年,学好了可是受用一辈子的,义务教育打那结束不是胡来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的好奇心过重,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能知道的不能知道的统统往八卦炉里扔,然后老师就开始扮演给八卦炉扇风的童子。如果材料不是太随心所欲,童子也稍微尽心一下,应该能炼出一炉差不多的丹丸来。接下来的高中就是合体阶段了。这个阶段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讲究一个融会贯通,讲究一个悟字。然后就看个人资质了,那些骨骼清奇的自然成仙在望,而那些天资驽钝的,自然要另谋出路了。然后就到了大学了,就是赫赫有名的飞升阶段了。飞升之后是什么没人知道,道家典籍也只是含含糊糊说是仙人什么的,总之是好事。至于飞升之后要干什么那就更没人能说的清楚了,道家典籍更是只字未提。这就是张建为的大学,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既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那么不妨就按照老师的指示做一遍看看。对于那一大段知道不知道的论调张建为并不感冒,毕竟对于这种预言类的东西敬而远之是最好的态度。那么就剩下了第二段话。但是可悲的是张建为终于从此深深的领教了什么叫画虎不成反类犬。

美好的愿景落到纸上就不见得有那么美好,就如同回忆中的美食真吃到嘴里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对于那三件事情张建为首先就冲朋友下手了。但是很多年后张建为才发现,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个名词,由此衍生而来的关系也是最奇妙的。原因就在于朋友没有一个太过明晰的范围,它并不像同事同学同年同志那样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朋友就不一样了,它既可以暧昧到捅破窗户纸就是恋人,也可以生疏到一面之缘的也能勉强叫朋友。所以交朋友这事有些老虎吃天的意思,除过个别别有用心者外,很少有人会刻意去交朋友,没有标准其实就是一个原因。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朋友成为这世界上最感人至深的几种情感之一,个中滋味尽在不言中。回到张建为身上就有些另类的趣味了,如果说他没有朋友,那纯属污蔑!但要说有那种歌里唱的书里写的那种朋友,就有些牵强了。这倒不是说他的人缘人品有问题,而是他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以他后来的眼光看,真正能成为持久朋友的根基还是来自于朋友间的互补。交朋友完全没必要志趣相投,更要把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扔到地上踩三脚。志趣相投的朋友很稀有珍贵,但是除个别圣人级别的人物外,到最后都难免沦为竞争对手,然后就会衍生出很多电视剧里常有的狗血情节来。如果你能找到这种朋友的话,千万不要当朋友,还是当恋人吧,不管男女。

至于张建为交朋友走得是前者路线,更多的应该叫同志。他的志向非常的宏伟,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2。0版本——老婆车子加房子。所以他交的朋友都有同样的志趣。相似性带来的后果就是面目模糊,然后这些人就被生活的大洪流统统归入到可以泥沙俱下的行列中来,然后再接下来的旅程中所有的人都被回归到原子状态,没有特点但却不可或缺,朋友到最后对他们而言也就是一个名词而已。

再说读书,这可是一个张建为坚持到现在的唯一一个爱好。你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读了很多书,天文地理,红橙黄绿青蓝紫不一而足。但非常可惜的是,他读得太多了,过了!所谓绝招,就是把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个巨大且镶满钻石看起来很能唬人但却满是窟窿的水桶,而且还没底!俗称一知半解。

不过说句公道话,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并不能怪张建为。升入大学后突如其来的放羊式教学他实在是适应不了。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跟着走得人而言,突然毫无准备的让他自由发挥,这是很作孽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不外如此,有到达彼岸的,但更多的就被水冲走了。

接下来就是张建为心中的隐痛了。说道谈恋爱这件事情,张建为真的相信了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拜他多年读得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所赐,他大概知道了什么叫爱情。不过照本宣科和填鸭式教学的恶果就显现出来了,他只觉得自己的肩膀一左一右站了无数的小人,叽叽喳喳的他就迷路了,然后他就化身财经频道的证券评论师父,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就赔的一塌糊涂,再加上他又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还有些莫名其妙的自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大四过去很多年之后,张建为再回首时他非常感谢自己的父亲,是他的坚持把自己送进了大学,也给了自己人生最愿意回首的四年岁月。这四年之所以让他愿意一说再说,其实是因为八个字: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当生活给张建为戴上了很多镣铐的时候,他何尝没有带着镣铐起舞的心思,只是碍于难度和资质促使他明智的选择回避,但是前行的压力只能容他偷个懒,逃避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能拖一会喘口气就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而大学恰好提供了其中所需的一切完美条件:既不妨碍前行,又能让人有个偷懒的空间!perfect!

然后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张建为在照毕业大合照的时候,二百人由着摄影师胡折腾,光茄子就喊了不下几十遍,也不知道茄子得罪谁了。而几年后再要他照相喊茄子他估计能跟摄影师打起来。看来年轻的时候是什么事都敢做。这就是大学或者说是学校的另外一个好处,在这里除过个别过于敏感又喜爱伤春悲秋的人,基本上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因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供挥霍。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没有人会去关注自己的年纪问题,生日已经升华为一个单纯的节日,而没有过一个生日就老一岁的错觉。当然造成这个后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围都是和张建为一样大的人,这种共进退沆瀣一气的感觉非常的好。像这种拥有青春,健康,美丽,又没有太多烦恼,而且还有大把时间的人生如果说吸引不了你,那我就要由衷的怀疑你的脱氧核糖核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话说回来,韶华易逝,红颜易老,自古皆然。毕业还不到三年,张建为就深深地领教了什么叫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