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家座谈会就要结束了,两天来,大家认真听取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陕西省有关情况的汇报,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并通过了会议纪要,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对此次专家座谈会议作简要总结。
一、会议开得及时、开得成功
渭河治理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因素极其复杂,不仅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日趋加剧,而且下游河道淤积致使防洪形势严峻、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潼关高程和三门峡水库更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今年渭河流域发生的六次洪水过程,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洪水灾害,进一步揭示了渭河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的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对渭河流域的水灾和综合治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在综合治理规划报告(送审稿)初步完成之际,在拟对该项规划进行审查之前,召开这次专家座谈会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时的。水利部汪恕诚部长、陈雷副部长都要求开好本次会议。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的建设性意见已如纪要所述。
这次会议之所以开得很成功,一是有一个好的基础。《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多次进行联合现场查勘,召开了多次协调会和专家咨询会,征求了陕、甘、宁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针对今年渭河发生洪水的情况及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了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的送审稿。二是有一个有利的环境。此次《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家座谈会邀请的专家都是多年从事水利工作,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并对渭河治理非常熟悉、十分关心、有着深厚感情和高度责任感的资深专家,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角度,科学客观地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三是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提前将规划报告及有关材料送到专家手中,及时向与会专家通报了有关情况,并为会议准备了丰富翔实的汇报材料;各位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发言,有理有据、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虽然发言的时间有限,但是切合实际、把握关键、非常精彩,充分反映了专家们对渭河问题深邃的认识。
二、会议获得了许多启示
会上,专家们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多启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渭河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渭河流域具有较为独特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特征,由于流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与水资源的严重不匹配,加上一些恶劣的外部条件,使得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破坏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污染日趋加剧,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做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并尽快实施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讨论中,一些专家认为对于潼关高程的问题,一方面可通过进一步加强论证更好地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应采取切实可行、可靠的措施搞好与近期防洪建设的衔接。防洪设计水位按照潼关高程328米再加超高0.5米设定,若今后潼关高程降低后,渭河的洪水水面线会有所降低,这更有利于防洪,因此,这是目前条件下切实可行的选择。有些专家提出了要以潼关高程与三门峡水库运用的研究结果为编制渭河规划的基础条件的观点,更加强调了潼关高程的重要性。还有的专家出于对综合治理规划基本条件的要求和从渭河治理的实际需要考虑,建议将规划分别按防洪建设规划和渭河综合治理规划两个报告编制,一方面可满足近期堤防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更加完善综合治理措施方案研究。多数专家认为,潼关高程是个区域治理的概念,已进行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和渭河来水来沙条件是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制约性因素,而近期来水来沙条件的制约性更为突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降低并稳定潼关高程是可行的,并认为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论证研究降低潼关高程是至关重要的。论证研究要以如何降低潼关高程为目的,而不是以论证潼关高程维持在328米的合理性和不可改变性为目的。一些专家还认为,三门峡水库的废弃与否,如同当初建设三门峡水库一样,是一项重大的决策,要深思熟虑,深入研究,慎重决策。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外调水
专家认为,规划报告按照国民经济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配置水资源是合理的,但水账算得偏紧,农业灌溉安排的水量不富裕,到2010年,即便是规划意义上的水量平衡配置,仍然有12.88亿立方米的缺口。有的专家还就此提出了粮食安全问题,认为农业要节水6亿立方米,从投入和现状节水情况来看,都觉得不现实。尽管规划中考虑了近期从引洮济渭、引红济石和引乾济石共调水5.78亿立方米的措施,但认为调水量和方案还不太落实,特别是对于2010年还有12.88亿立方米的水量缺口,缺乏解决缺口的有效措施,林家村、华县、状头三个控制断面的下泄水量,保证率可能不高。这些担忧,其实是在提示和要求我们,可松动某些条件使之为变数,如松动环境需水或者松动国民经济需水进行研究,运筹规划目标发生的变化。许多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应确定中、长期能从长江水系调水的目标,比如从汉江、嘉陵江以及长江三峡库区调水济渭。这样的认识都是在深入研究渭河现状并结合渭河水资源配置的状况后提出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要做大量的工作,并建议在规划报告中有所提及和反映,至于具体的调水方案一时还难以确定,可留待以后研究确定,使得规划目标得到真正落实。总之,专家们认为:规划提出的水资源配置与保护思路是合理的,但一些指标偏高,要全面落实很难,近期更应着重从“节水优先适度开源合理配置”的思路出发,严格规定各行各业的用水定额,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尽量抑制水资源需求的增长。
(三)关于渭河综合治理
专家认为,要加强渭河综合治理,治理的着眼点应是降低潼关高程,保障防洪安全。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洪续建工程和达标工程;南山支流加固堤防和展宽堤距、整治入渭口门;河道疏浚与减淤;滩区防洪保安设施建设。有的专家建议,南山支流还应研究兴建山区拦洪水库的可行性。
针对降低潼关高程的治理目标和要求,专家们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包括:东庄水库的建议目标应定位在防洪、拦沙,兼顾灌溉、发电;重视碛口、古贤水库对于渭河潼关整治的作用;小北干流放淤对渭河治理的作用与放淤地点的选择;北洛河改道、黄河西倒与渭河尾闾关系等。讨论中,专家观点较为一致的是潼关高程是渭河的侵蚀基准面,降低潼关高程是渭河治理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对各种降低潼关高程的措施和作用,可待相关专题研究结果提出后,一并论证确定。
(四)加强科学研究
有的专家提出,这个规划宜称近期重点治理规划,并希望在规划中对中、长期综合治理的重点和方向也要有所研究和说明;也有的专家提出若不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后渭河的淤积形态可能会因水资源缺乏而更为严重。有些专家认为,规划报告涉及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包括:潼关高程降低与三门峡水库运用;流域外调水的可行方案;水资源配置与农业节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林家村、华县、状头断面下泄水量控制目标实现的条件;污水处理能力以及污水回用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规律难以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确定边界条件,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统一组织,加强协作,开展攻关,切实为推动渭河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研究成果。
三、继续抓紧规划的补充完善和相关课题研究
此次座谈会议以后,黄委会要会同陕西、甘肃、宁夏三省(自治区)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认真整理各位专家的发言,全面理解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中的一些数字和指标进行再次核定,对结论进行再次推敲,对一些表述不够清楚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按照会议纪要的要求,修改、补充、完善规划报告。特别要针对近年来发生的特殊水文短缺系列和典型年水沙情况、农业用水与节水现状和节水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生态用水的需求量和保证量,外流域调水的中、长期目标与方案等。其次,要对与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相关的、规划涉及的重大科研项目,如潼关高程降低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等相衔接,特别是要注重在过程中分专题进行开放式的论证;要站在解决灾区人民疾苦的高度,对今年渭河流域发生的六次洪水过程以及历年来的典型洪水灾害,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抓紧进行灾后重建和防洪工程建设规划,一旦需要即可上报,付诸实施。第三,建议有关单位抓紧研究,是先行编报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还是编报渭河防洪专项规划,并在提出有关部门研究成果后抓紧进行渭河综合治理规划,提出方案报部领导决策。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及时与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沟通,并征求、协调地方政府部门的意见。
这次会议时间安排得很紧,会议开得非常紧凑,会议上反映出来的、专家们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没能有足够的时间展开讨论,言犹未尽,有一些遗憾,但是以后我们还可以召开一些专题的讨论会或者座谈会,进一步研究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