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战狼
1776100000068

第68章 :树倒猢狲散

清兵在石家庄诱敌深入的计谋失败,多尔衮感觉到了关内已经不可久留。面对那些投诚的汉族官员,厌恶情绪油然而生。

“大厦将倾,你们各自逃命吧!”多尔衮已经料到,李定国的人绝不会因为他逃到关外而罢休!

那群恐慌至极的汉臣嘴唇微微的颤抖着,既不敢要求、又不甘心就这样被主子抛弃。范文程叹息道:“大厦将倾,树倒蝴蝶散啊!”

“这棵树不会倒!”多尔衮冷笑:“逃命吧,我不会难为你们。愿意去投靠新主子也在你们,念在同朝为君的份上,喜欢什么尽管拿。”

拿?这里还有什么?就是能拿走,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大臣们相互望着,内心冰冷到极点。八旗那些将领还抱着一丝希望,清朝不会部队也不要了吧?

“汉八旗也留下!”多尔衮望着尚可喜等人:“沈阳也不能抵挡对手的快枪利炮,大清朝灭亡在即。与其跟着我去陪葬,还不如留下来有一线希望!”

范文程跪倒在地,额头触地喊道:“范某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念在我多年跟随的份上,赏我一剑!”

“陷我于不义?”多尔衮不耐烦的说道:“想死自己回家去自尽,你我都在陷阱里,你我都不能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实话说吧,这叫人算不如天算,天要灭亡大清朝,连累各位了!”多尔衮凄惨的摆摆手,不顾金殿上众人的目瞪口呆朝外走去。

北平城外,八旗兵马无声的站立着,那些携儿带女的旗人都是唉声叹气。来到北平不到一年,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得回到原来的苦寒之地。

多尔衮骑马走出来,对鳌拜、正黄旗的谭泰、郑亲王济尔哈朗说道:“留下来,掩护所有人离开走出关外!”

“扎!”三个人急忙单膝跪地,表示服从命令。

多尔衮望着北平好久,这才叹口气拍马离去。鳌拜凶残的说道:“杀!杀光城里的人,放一把火全部烧掉!”

“不可!”跟出来送多尔衮的范文程急忙拦住:“一旦北平被毁,满汉结怨更甚!”

“算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推一把鳌拜:“摄政王没有下旨屠城,咱们不能违抗军令。”

“我不甘心呐!”鳌拜把刀从新插了回去,踢一脚范文程:“滚走吧,汉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铁骑后卫部队离去,范文程大哭起来:“天不灭曹、天要生我,我是汉人,却把他们当做了敌人。报应,报应来了!”

鳌拜用更加恶毒刻薄的语言将其希望粉碎破灭,在不识真相而生愤火的“忠臣”中再添薪炭。范文程绝望的望着城墙,狠命的朝上撞去!

“啪!”范文程使尽了全力,这一撞,破碎的头颅一下子撞进腹腔。鲜血哗哗哗的往外冒着,令旁边的人都恐惧的看着。

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相互一望,都在考虑着自己的下场。耿忠明看谁都无有了主意,喃喃自语说道:“留下也是死,不如咱们去投靠李自成。”

“李自成能抵挡住李定国的大军?”尚可喜不住的摇头,失落的说道:“认命吧,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孔有德铁青着脸:“能活一天是一天,各位我要告辞了!”

“你朝那里去?”耿忠明急忙问着,果断的决定:“咱们同生共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去蒙古。”孔有德阴沉着脸色:“他的部队纵然再厉害,在辽阔的草原上也奈何我不得!”

“做马匪?”耿忠明傻了眼,王爷变成了劫匪,他还真的不能适应。

“干掉林丹汗我自己去做王爷!”孔有德变本加厉的喊道:“大丈夫生有何惜死又何惧,成王败寇,再也不跟别人做奴才!”

尚可喜点点头:“咱们是三顺王,不能分开!”

“招呼部队走!”孔有德喊叫着,让跟在身边的护兵去传达命令。

“又走了一批!”坐在大殿上的祖大寿叹口气。

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满酋后施反间,崇焕竟以冤死。祖大寿怎么也忘不掉那残忍的一幕。百姓不明是非,一刀刀割着故主的肉在食用着!

“我错了,错得太离谱!”祖大寿因为主帅被冤屈,一气之下投靠了清廷。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荒唐!”

“袁崇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金殿突然闪出一个人,身后跟着四个威武的勇士。

“你是谁?”祖大寿虽然吃惊,但还是没有动一下身子。

“昨天和八旗交锋者!”来人是李定国,他带领特务营趁乱进入,却发现清兵撤走。而金殿上只有祖大寿一人。

“如果你看着自己的主帅被千刀万剐,你会怎么做?”祖大寿淡淡的问道。

“不好说!”李定国拉一把椅子坐下:“也许,我会愤而离去。也许,我会和你一样,找一个靠山来给主子报仇!”

“哦?”祖大寿很意外,他想听到对方是如何铿锵有力的演讲一番,没有想到和自己是一样心情。

祖大寿,在明末清初,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袁崇焕威震辽东之时,祖大寿是袁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宁远保卫战、宁锦大捷、北平保卫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却在这时认为袁崇焕通敌谋反,逮捕下狱。祖大寿愤怒之下带着部队返回辽东,置危险中的北京城和皇帝不顾。

袁崇焕在狱中,修书给祖大寿,劝他带兵回来保卫京城。可想而知,袁崇焕写这封信给祖大寿时是多么的委屈与无奈,冰冷的砚台,冻僵的手,淌血的心。

祖大寿看到的袁督师的信号啕大哭,全军亦痛哭。无法想象祖大寿当时的心情,悲痛,伤心,愤怒交织着。尽管最后他还是率部回北京了,但崇祯皇帝也下了决心必杀袁崇焕。

在辽东将领中,他是营救袁崇焕最力一员,曾请求削职为民,以自己的官阶赠荫换取袁督师性命。但袁崇焕最终还是被他奋勇保卫的人千刀万剐了。

之后祖大寿率领袁崇焕旧部,这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驻守宁远、锦州、大凌河等要塞,抵御清兵的入侵。崇祯四年,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把大凌河城团团包围住。

祖大寿突围不得,援军又被击退,只能闭城坚守。皇太极不断地送信劝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坚守了三个月,城里粮食吃完了,开始杀马吃。马杀完了,开始吃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吃光了,开始吃军中的老弱病残。军中的老弱病残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该是健壮将士的互相残杀了。

无论如何,城是没法再守下去了,所有的将领,除了副将何可纲,都认为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

投降了,然后他向皇太极献策,他愿意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皇太极满心欢喜。但祖大寿进锦州城后就抵抗清军。皇太极恼羞成怒,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都无功而返。

祖大寿又为明朝守了十年的城,直到崇祯十四年四月,清兵再次倾国而来包围锦州城。这一次整整围了一年,洪承畴的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击溃,洪承畴投降;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吃人,只好再次投降。

皇太极封祖大寿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希望他能够为己效力,可他除了给自己的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不咸不淡的劝降信,再难找到祖大寿做“汉奸”的记录。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我是一个好老板,跟着我不会委屈你!”李定国大言不惭,直接说出了来意。

“你能饶我一命,我会伴守着袁督师了此一生!”祖大寿已经对官场厌倦,不肯接受李定国的好意。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祖大寿浑身一震,痛哭失声:“唔——行刑那天,袁督师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

身上的肉被割完、血液流干,他们剜开胸膛取出五脏,截成一寸寸的卖掉。全城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袁督师的鲜血顺着他们的嘴角往外流!”

李定国从来没有哭过,听着听着泪水禁不住噗嗒噗嗒的往下滴着。他按住祖大寿的肩膀:“历史会记住他,华夏人民会记住他!他死了,虽然经历坎坷,一生忠于国家、在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永垂不朽!”

“你能给他修墓立碑吗?”祖大寿站了起来,他被李定国的语言感动了。

“我要给他建忠烈祠,让华夏万古千秋永远记住他!”李定国加重语气说道:“我已经去祭奠过他,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盗取了头颅,就埋在斜街52号院内。”

“我——”祖大寿张开了嘴再也说不下去。

“你先别表态,去到南方各地看看,如果我不值得你信任,可以自便。”李定国说到这里,对身后的人问道:“电报发出了吗?”

“骑兵一师再过一个时辰就能赶过来。”身后的警卫急忙汇报。

“鞑子会不会放弃沈阳而逃?”李定国凝聚着眉头,开始考虑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