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战狼
1776100000030

第30章 :义兄义弟

张献忠又一次到来,李定国不得不丢下青山镇的事情,和王国勋、一个通讯班一起回到郧县。他见到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和他们亲热的打招呼。

“定国,你瘦了!”张献忠关切的望着李定国,深情的说道。

李定国内心十分欣慰,张献忠对他,确实是有父子一样的感情。他傻傻的笑道:“义父,这一摊子都需要我去指导,累一点是真的。”

“不能这样!”张献忠严肃的说道:“你才17岁,累坏了身体是一辈子的事!”

“是,我以后会多注意休息。”李定国急忙答应,让大家都坐了下来。

李定国生产的军事部队野战炊具,引起了张献忠和几个弟兄的好奇。一百多人的队伍,装备一个炒菜的铝锅、一个既能做饭、又能放上蒸笼的铜锅。

蒸笼篦子是用铝翻砂而成,可以摞上五六层。一套铜勺、叉具、铜瓢和铜铲,还有一个特制的木案板。每一个炊事班配上一辆小型的马拉车,部队使用方便、还能快速转移。

他们都很吃惊,昔日在一起滚爬多年的弟兄,谁也不知道李定国有这么大能耐!张献忠最有感触的是,制造这些工具的原材料都是他的义子创造出来。

孙可望作为大哥,对弟弟的聪明才智既佩服、又嫉妒。张献忠每一天都在夸着李定国,这让他心里十分不爽!但这一切都要凭真本事!

张献忠听说他制造火药出现了原料紧缺,急忙让自己的部队四处购买。他送来了几百头牛,还有大量的猪羊和鸡鸭。

“制造火药需要动物?你不会是想打牙祭吧?”孙可望笑里藏刀,面对张献忠在此故意问道。

“哈哈哈哈!”李定国发生大笑,他拍拍自己的肚皮:“大哥,我的肚子这么大,难道郧县的动物和山上的猎物还填不饱它?”

张献忠瞪一眼孙可望,冷哼一声道:“你们吃饱了就知道搂着女人放炮!”

“嘿嘿嘿嘿,定国也不差,在这里金屋藏娇。”孙可望望着马玉兰和邓红英,奸笑着说道。

“大哥说的是!”李定国得意地点点头:“文秀、能奇,今后遇到好女子都给我送来,我想打造一个万人的女子后宫!”

“啊!”马玉兰惊慌的大叫,被邓红英轻轻地推了一把。

“你,又有了新的想法?”张献忠知道李定国不贪女色,既然要这么多女子,肯定会是有其它用途。

“义父,你先参观一下郧县,这件事以后再说。”李定国没有把目的说出来,领着他们参观起自己的领地。

“少爷,第一炉优质钢出炉了!”一个炼钢的炉工跑进来,对李定国兴奋地喊着。

“真的?走,咱们去看看!”

修土炉需要耐火材料,冶炼炉高8米,直径14米,炉内有烟道,烟道有多个,冶炼炉内膛用耐火砖砌筑而成;炉体在山梁高处挖地开坑而建,并开有1个或多个拱形门洞,用于加料、点火、清渣,底部设有多个通风炉道。李定国来到,没有让钢汁出炉。

他在指挥着众人推来一个庞大的模具,他在用这批最好的钢汁翻砂炼钢的转炉。面对直径4.5米的庞然大物,几乎把第一炉的优质钢汁全部消费掉!

忙完这一切,已经是五个钟头以后。李定国让张献忠等回去吃饭,他要在这里等待转炉冷却。三个义兄义弟这是才知道李定国过的是什么日子,不由得摇头赞叹。

“他从小就勤练武功、用心读书!”张献忠对四个义子都很疼爱,在这四个人中又特别对李定国另有一番不同。

“义父,我想留下来帮帮他!”和李定国最好的刘文秀,走在路上说道。

“你帮不了他!”张献忠身边也需要人手。他的部队都交给义子去掌管,这样他才放心。李定国做的事情,他们谁都做不来,留在这里也是浪费人才。

“二哥真不简单!”艾能奇观看了郧县的一切,当然对这里繁忙而又秩序的人们大有感触。

“是不简单!”张献忠点点头:“他既是一个能战的将军,又是一个多面手的奇才!”

转炉的炉膛终于造成,李定国又开始在膛壁上沾合着耐火材料。等炼钢炉制成时,李定国已经没有了一点力气。两个女子给他端过来一盆清水洗罢手脸,盛上鸡汤让他喝着。

“累吧?你这是在玩命!”邓红英嗔怪着,又给李定国撕开鸡肉递过来。

“累,但我心里舒服!”李定国指着新制的炼钢转炉,狭义的喊道:“有了它,我的事业才算是真的有了根基。它将会四十分钟炼出一炉好钢,一天能出两三吨优质钢!”

“这么快?这么多?”邓红英惊讶,围着转炉观看着。

“它不仅能炼钢,还可以炼铝、炼铜、炼我需要的合金材料!”李定国吃饱后拍拍肚皮:“你们回去吧,这几天记着给我送饭!”

铁水直接冶炼钢水,采用的是酸性空气底吹转炉炼钢法。靠转炉内液态生铁的物理热和生铁内各组分与送入炉内的氧进行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使金属达到出钢要求的成分和温度。炉料主要为铁水和造渣料(如石灰、石英、萤石等)。

这在二十世纪不算最先进的,但却是最简单、最实用的炼钢方法。李定国找来几个熟练的工人,开始在炼铁炉前制造出钢板、钢锭等模具材料。

张献忠等又来观看,看到火红的钢板制成后,他不由得连连点头。四十分钟一炉钢,凭这种技术,也会在当世做一个大富翁!

“二哥,你将来不会再上战场了吧?”刘文秀望着汗水滚滚的义哥,留恋的问道。

“不!”李定国对张献忠说道:“义父,遇到恶仗、难打的仗你通知我,我会和大家一同去厮杀!”

“好!”张献忠拍拍李定国:“我会把缴获的三成分给你,支持你继续发展!”

“三成?”所有人都羡慕不已。攻打一个城市缴获颇丰,三成的缴获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

“义父,我不能要!”李定国知道,他若接受张献忠这项决议,将会在兄弟们之间造成矛盾。

“哈哈哈哈!”张献忠岂能不知?他狡诈的说道:“好!从今后我从你这里购买东西,这样公平的交易谁也没话可说!”

“这倒可以!”李定国指着忙碌的人群:“我要让他们吃饭、穿衣,还要发薪水。”

“我对你的身体非常担心!”张献忠深情的望着李定国。

“呵呵,用不了半年时间,熟练地技术工人就会多起来!”李定国也不愿这么忙碌,现在是拼命,是争取时间!

张献忠等走了,李定国又开始试验炼出来的钢究竟如何,他令铁匠师傅打造大刀,看看是否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趁着空闲的时机,他又制造了圆形钢棒的模具。

枪管、迫击炮管、掷弹筒管,三种模具一直忙碌到又一次天黑。李定国太累了,累的弯下腰,却一头扎在地上睡着。

场地上刹那间围过来无数的人们,他们抽泣着,眼泪顺着脸蛋往下滴着。他才十七岁,却为郧县父老制造了多少生计门路。

郧县大量的商队,经营着农具、工具、餐具和大车生意。特别是火柴、肥皂这些既方便又便宜的日用商品,几乎走进了各家各户!

邓红英、马玉兰跑过来,扑到李定国身上嚎啕大哭。邓老头叹道:“他是累的,休息一下就好了!”

围观的人急忙过来帮忙,抬着少年人朝县衙走去。这时候,大批的乡亲赶来,站立两旁护送着,邓老头不住的点头:“不错,他有头脑、又有仁义,已经彻底征服郧县万民!”

县衙门口,各家各户都送来了鸡蛋、水果,鸡鸭鹅等肉类。他们蹑手蹑脚的走过来,放下东西又轻轻地走开。刹那间,堆积的食物已经形成了小山堆!

房间里,邓红英迟疑了。她是一个女子,为一个男子脱衣宽带让她感到害羞。马玉兰反而毫无顾忌的把李定国脱光,然后用温水给少年人擦着身体。

“他是我们的夫君,这辈子都要和他在一起的人!”马玉兰丝毫没有感到害羞,单纯的好像忘记了性别。

邓红英忽然明白了:“这就是婚姻,家庭原来是这样!”

“姐姐,咱们轮流着守候他!”马玉兰轻轻说道。

“嗯。”比马玉兰大上一岁,邓红英心思自然想的多了一点。要不是有小妹妹在跟前,只怕她早就吓得逃了出去!

张献忠刚从郧县回来,就被通讯连赶到谷城送过来信。他一听李定国出了事,急慌忙跟随着送信的人又连夜返回到郧县县衙。

“不行,这样不行!”张献忠看罢李定国,在大堂里不停地度着脚步。

“大王,他会累垮的!”王国勋早就哭成了泪人,低声抽泣着。

“给他成家,让人看着他!”张献忠望着在外边的邓红英:“我把我的儿子交给你,能不能替我照看好他?”

“能!”邓红英羞羞的低下头,声音却不小。

“你们两个丫头,一定要有一个寸步不离的跟着他!”张献忠心疼的望着李定国的住室:“每天限制他最少睡上七个小时!”

“嗯。”邓红英抬头,肯定的答应了一声。

“明天,我就给他举办婚礼!”张献忠拿定了主意,只有用女人拴住他,他才不会这么拼命!

“啊!”邓红英是多么的盼望这一天,但现在,她又感到来得太突然!

李定国要举行婚礼,郧县几乎像是热闹的集市一样。乡里乡亲都送来了礼物,都希望这位少年人有个美满的婚姻。

“大王,少爷他还在熟睡。”王国勋已经去看了四五次,李定国的喊声还是一直不停的响着。

“哈哈,让他睡吧,等他睡醒了就有了精神!”张献忠看着两个打扮好的新娘子,调侃的说道。

“婚礼——”王国勋看看天空,马上就要到午时了。

“不要新郎官的婚礼!”李定国的事情,郧县没有人不知道。当张献忠赶到县衙,看到送来的食品时吃惊了。他为儿子骄傲,能在一个月内让这么多人惦记是多么了不起!

鞭炮齐鸣、乐声响起来,大家望着新人,没有看到新郎官出现。谁都知道,这一刻新郎正在蒙头大睡。大家在欢呼,在庆贺,也纷纷跑到洞房里去看一眼熟睡的年轻人。

邓老头来了,马守应一家也赶了过来。就连罗汝才也亲自跑来,带来了一份很贵重的礼物。马守应一家送过来很多绫罗绸缎,还派过来四个很俊的丫环。

婚礼没有新郎光参与,婚宴却非常丰盛。张献忠亲自指挥,他带来了人手,也带来了婚宴的一切。热闹场面一直延续到天黑,大家才纷纷离去。

“爷爷,你——”当了新娘子,邓红英穿着新娘婚纱令人惊艳她是多么的美丽!

“爷爷不走了,要在这里当县长。”

“啊!”邓红英吃惊的看着爷爷:“你要夺他的权?”

“丫头,爷爷是在帮他!”邓老头就这一个亲人,他不会丢下邓红英。再一个说,他从李定国身上感悟了很多,相信能为他分忧和承担很多事情。

“爷爷,定国是好人。”看到爷爷不仅支持她的婚姻,而且还主动留下来,她又开始炫耀起自己的眼光来。

“嗯,不错!”邓老头很少夸人,能说出这几个字已经十分难得。

“可他——”望着睡了一天一夜还未醒过来的人,邓红英担心起来。

“孩子,他已经是你的丈夫!”老头不用再说下去。丈夫,是对对已婚男女之间关系的肯定。,《仪礼丧服》云:“妻,至亲也!”

邓红英明白,从此以后,他已经和这个男人息息相关。她直爽、胆大,却是个有心眼的女孩。而马玉兰温柔、单纯,也许是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原因,言语不多却能知道该做什么。

邓老头不是糊涂之人,自从孙女长大,有些话他已经无法说。孩子缺少父母的教育,难免会有些奇思怪想。他相信,自己的孙女不是笨人,慢慢地就会适应家庭的概念。

夜深了,县衙大院已经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