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不进则退,只有永葆进取心,不停“往前走”,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好。
爱因斯坦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他凡事都保持着做到更好更优秀的态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进取心是威力最强大的引擎,它的力量能够驱动你不停地向上提高,把成大事者的天梯搬到自己的脚下。所以,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大事,最好把进取心当成银行卡,时不时地拿出来摸摸。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生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后第三天,父亲就战死在罗马尼亚。母亲当清洁工,带着他们姐弟二人,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生活的艰难使母亲欠下许多债。一天,债主逼上门来,母亲抱头痛哭。年幼的施罗德拍着母亲的肩膀安慰她说:“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车来接你的!”
40年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施罗德担任了下萨克森州总理,开着奔驰车把母亲接到一家大饭店,为老人家庆祝80岁生日。
1950年,施罗德上学了。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他就到一家零售店当了学徒。贫穷带来的被轻视和瞧不起,使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他想学习。他在寻找机会。1962年,他辞去了店员之职,到一家夜校学习。他一边学习,一边到建筑工地当清洁工。不仅收入有所增加,而且圆了他的上学梦。
四年夜校结业后,1966年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夜校学习法律,圆了上大学的梦。
毕业之后,他当了律师。32岁时,他当上了汉诺威霍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回顾自己的经历,他说,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不是通过父母的金钱来使自己接受教育。这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对法律的研究,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他积极参加政党的集会,最终加入了社会民主党。此后,他逐渐崭露头角、步步提升。1969年,他担任哥廷根地区的主席,1971年得到政界的肯定,1980年当选议员。1990年他当选为下萨克森州总理,并于1994年、1998年两次连任。政坛得志,没有使他放弃做联邦政治家的雄心。1998年10月,他走进联邦德国总理府。
美国哲学家梭罗说:“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事:一个人以英勇的姿态、宽广的胸襟、真诚的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行事处世,竟然没有任何收获?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竟然会一事无成?一个人始终有所期望、受到持久的激励,竟然无法使自己提升?难道这些努力会白费吗?”
一旦养成一种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习惯,我们身上的很多不良习性就都会逐渐消失。进取心最终会成为一种伟大的自我激励力量,它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崇高。只要我们心中具备哪怕只是一种最微弱的进取心,它也会像天堂里的一颗种子,经过我们耐心的培育和扶植,茁壮成长,直至开花、结果。
像天才一样思考
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际,如果只是沉溺于现状,就会很容易觉得生活乏味空虚,就像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而言是“死亡之吻一样”。得到了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被压得再也难以创作,连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得奖之后也说:“声誉也很容易成为使才能枯竭凝滞的根源……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其实,暂时的成功只是对你目前成绩的一个肯定,它并不代表你的最终成就,真正伟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停止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