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财富羊皮卷
17755300000025

第25章 勇气铸就梦想(1)

付出才有回报,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甘甜的收获。一个不停奋斗、直面生活的人,生活给他的回报,必定也是丰厚的。这还不是他们所得到的全部,他们得到了比物质更重要的经验:“每一次挫折都伴随着一颗同等利益的成功的种子。”

65.不断进取的王文京

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用友公司总裁王文京是一个不满足现状,具有不断进取精神的人。王文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在单位他还是工作骨干。他参与起草的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制度一直沿用到1990年之后。在单位,王文京还曾参与实施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会计电算化工作。

王文京在单位可算是个“红人”,他曾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曾在全局干部大会上作先进事迹报告,“如果在机关发展可能会很有前途”,但王文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认为他还有很大的能量有待于开发。于是,在24岁的时候,他决定到实业界去发展,到经济生活的第一线去。王文京意识到办企业才是他个人的长远选择。他认为:“计划经济中机关是最好的单位,但市场经济中企业越来越重要。”

1988年下半年,王文京正式辞职下海。

辞了职的王文京,人事关系转在街道,他成了待业青年。所以,以最低的企业形式——个体工商户注册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

做企业也有做企业的难度,做企业也有做企业的苦衷,王文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心态:“做企业的人一睁开眼看到的就是问题、困难和压力,但如果你认为问题、困难和压力是一个企业领导人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领导人的职责就是要处理问题,要解决困难,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辛苦。”

1988年,王文京创办用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软件会像汽车一样成为一个产业。“我只是感到软件在世界上很有前途,财务软件在中国会有发展的机会。”王文京对民族软件从来没有悲观过、失望过。“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是高是低和现在的规模是大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绝对不要怕,哪个企业都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大发展。”

王文京凭他的进取心和智慧,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把用友公司做成了国内知名的民营企业,2000年11月份,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50富豪之一。

66.只要不断进取,便没有“不可能”

许多事情,正是由于你的不懈努力才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当你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要坚持就没有“不可能”的事,这样一种态度,那你肯定会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出色。

有一次,松下去松下通信工业,干部们正在开会。松下问他们:“今天开的什么会?”有人苦着脸说:“丰田汽车要求大幅度降价。”详情是丰田要求从松下通信购买的汽车收音机的价钱,自即日起降价5%,半年后再降15%,总共降价20%。丰田这种要求所持的理由是:面临贸易自由化,与美国等汽车业竞争的结果,日本车售价偏高,难以生存。

丰田为了降低售价提高竞争力,因此希望供应汽车收音机的松下通信工业也降价20%。当时的日本并不像今天一样能够制造又好又便宜的汽车,那时候的情况的确是非常艰苦。

在了解情况之后,松下问:

“目前我们的利润如何?”

“大约只赚3%而已。”

“才这么一点?3%实在少了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降20%,那怎么得了!”

“就是因为这样大家才开会研究。”

会议是要开的,不过松下想这个问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解决。目前才赚3%,如果再降20%,那岂不是要亏17%?按一般常识而言,这种生意还能做吗?

固然,松下通信也可以一口回绝丰田汽车的要求,而且大多数人也很可能这么做。然而如果情况特殊,让价20%是否值得考虑呢?假如光想着“这怎么可能”的话,松下认为还是有欠思考。所以松下先抛开一般的这种想法而站在丰田的立场仔细来看这个问题。松下想,假如丰田换成松下电器的话,在面临贸易自由化的情况下说不定也一样会提出这种要求。

虽说松下电器听到了这样的要求不免大吃一惊,然而丰田本身必然也为如何才能降低成本以及谋求发展而大伤脑筋。因此,虽然就降价的幅度本身而言,的确是过分了一点,但松下电器也要谨慎地考虑到如何才可以降价去达到丰田的要求。

方法还是有的,但想法却必须要改变。照现在设计的产品要降低20%事实上是绝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非有新的想法不可,所以松下就指示大家说:“在性能不可以降低、对设计必须考虑对方需要的两个先决条件下,大家不妨设法全面更新设计。最好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20%,而且还要有一点适当利润才可以。”

“在大家完成新设计之前,亏本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不光只是为了降价给丰田,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日本产业的维持及发展问题,无论如何是非做不可的,希望诸位能够努力完成任务。”

一年后,松下又问到有关这件事情进行的情况,结果松下电器不仅做到了如丰田所希望的价格,而且还能获得适当的利润。这可以说是因大幅度降价压力而激发出来的一次成功的产品革命。

不管是经营事业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是抱着“这根本不可能办到”的想法,任何事情永远都不会成功。

67.下岗创富不是梦

下岗是“不幸”,谁能说下岗是件好事呢?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如果没有当初的下岗,也就不会有今天当总经理的田甜。

田甜原是西安缝纫机台板厂计量室的职工。当在第一批下岗职工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田甜惊呆了。现实是无情的。上有老人要抚养,下有小孩要上学,在朋友的介绍下,田甜来到西安百货大厦,给一位卖鞋的老板当了雇工。双方议定月薪150元,每卖一双男鞋另加0.5元,一双女鞋另加0.3元,一连站了3天柜台,她不敢开口说一句话,眼睛老是盯着商场入口的人流,看是否有熟人。她怕别人看见自己在站柜台,结果3天一双鞋也没卖出去,晚上,田甜久久不能入睡,是要面子,还是要工作,怎样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最后她决心抛弃虚荣心。

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田甜开始注意学习有关鞋的知识和销售用语,学习周围营业员成功的推销方法,摸索顾客的消费心理和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销售额很快就名列前茅,老板也给她加了工资。这种平静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半年。

1994年,一个亲戚介绍田甜到北京去打工,她离别家人和儿子,离开她深爱的故乡,独自一人到外面去“闯世界”。她拼命地学习财会知识,钻研财会业务,很快胜任了出纳工作,同时兼做四五项其他工作,在工作之余,她开始把眼光投向了公司琳琅满目的汽车美容产品。日积月累,她渐渐对公司370多种产品的用途、性能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有时便主动向客户介绍这些产品。她介绍起各种汽车美容产品如数家珍。

老板发现田甜有营销才能,就找她谈话:“做出纳、会计,只会数钱,而且永远被人雇用。你有营销才能,应该去搞营销,这样将来可以自己做老板。”这番话对田甜震动很大。她在完成出纳工作后,开始兼做公司一个区的销售工作。

1996年元旦,田甜将自己打算在西安开汽车护理店的想法告诉了老板,老板很支持她。于是,田甜结束了两年多的打工生涯,回到了西安,开始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她的老板梦。

春节刚过,西安的早春依然寒风袭人。田甜到咸阳姐姐家去串门时,途经咸阳防洪渠,发现旁边有一个布满粪便的大坑,大约有一亩多地。这里紧靠公路,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田甜突然意识到,在这里开一个洗车店,生意一定很好。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咸阳第一家美国“龟博士”汽车美容保养屋就这样开张了。

田甜心里明白,汽车美容保养屋要取得生存和发展,一要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二要靠优质服务。凭她对美国龟牌产品的了解,前者不成问题,后者将取决于她自己的努力。大家都知道,擦车、洗车是一种既脏又累的活儿,并且价钱极低,田甜并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当甩手掌柜,相反,她主动地清车、洗车,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了,但她心里却很快乐。田甜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周到的服务,使“龟博士”汽车美容一下子在咸阳轰动了,不到一个月便收回全部投资,接着又很快发展了几家连锁店。

由于“龟博士”在咸阳的巨大成功,1996年美国“龟博士”汽车用品公司总裁赴陕考察时,对田甜大力称赞,决定起用田甜担任“龟博士”系列产品陕西独家总经销商。

在咸阳的汽车美容阵地得到巩固以后,田甜又谋求在西安得到更大的发展。她骑着自行车跑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最后在老机场附近看中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垃圾堆。又一场创业之战打响了……1997年7月8日,西安索乔海辰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田甜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开业之后,公司生意兴隆,客户日增。现在公司已拥有15名员工,4名管理人员,总资产高达70多万元。

68.艾柯卡背水一战

在艾柯卡40多年的创业史中,遇到过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每一次在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凭着坚强的意志,创造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1980年1月1日,在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昔日辉煌的克莱斯勒公司也在风雨之中摇摇欲坠,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们决定请艾柯卡出山。

艾柯卡毅然舍弃了福特公司的高薪厚禄,欣然前往,接任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和业务主管。

此时的克莱斯勒公司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依靠政府的救济为生,艾柯卡却认为这正是他力挽狂澜、一展抱负的好时机。他上任不久,在对公司进行了一番仔细的调查之后,就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两年时间里,38位前副总裁中被辞退了32个,原来的52个工厂,关闭了16个,仅1980年一年,公司就裁掉了700多白领职员,解雇了800名工人,仅关闭工厂和裁减人员两项就使生产费用由21亿美元降到了18亿美元。

财政危机是克莱斯勒感到最严重的问题。艾柯卡通过深思熟虑,决定向政府求援,他首先在政界做了大量工作,将国内外150家银行的催还贷款单压在抽屉中,以保证生产所需的资金;为了使工会在要求增加工资方面作出让步,他将自己的年薪降低1万美元,也降低了员工们的工资并许诺公司一旦盈利,补发所有降低的工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他的一番艰苦努力,公司获得了国会提供的1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从而有了挽救的机会。公司打了这支“强心剂”后开始复苏。

1982年,通过全公司上下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公司情况逐渐好转,汽车销售量逐年增加,利润大幅度增长。于是公司作出决定,立即偿还全部贷款,这比偿还期限提前了7年。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宣布偿还政府债务。一时艾柯卡又成了美国人谈论的传奇式的人物。1983年,美国的民意测验中,李·艾柯卡被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号人物”。1984年,由《华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经理”的调查中,艾柯卡居第一位。同年,克莱斯勒公司盈利24亿美元,在克莱斯勒公司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大获成功的时候,美国经济也开始复苏,美国经济界普遍将该公司的经营好转看成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标志。

69.克莱门提·史东的勇气

当面临选择时,当机立断是节约时间与精力的最好方法;面临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是达到成功的最有效途径。这是克莱门提·史东留给我们的最有用的两条经验。

克莱门提·史东出生于1902年5月4日的美国,父亲早亡,只有他和母亲过着并不宽裕的生活。母亲辛劳工作又有经济头脑,做了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开始做报童。假期时,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开始尝试为保险公司作推销员,幸运的是很快他拉到了2个客户,这对于一个像他那样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无疑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欣喜,他的推销经验越来越丰富,兴趣也越来越浓,顺利时,一天可拉到20个客户,所以,他的佣金也就随之上涨。但他的这种行为却违反了学校规章中的条款,因而被校长批评、奚落,气愤之余,他决定退学。

这一决定给了史东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在他还未满20岁时,他一天已能拉到40位客户了。

在史东刚满20岁那年,他只身一人去了芝加哥,在那儿开设了一家保险代理公司,他给这个公司取名为“联合保险代理公司”。开张的头一天,生意就很红火,有50多位客户投保。公司的信誉受到当地人的好评,史东因此而信心十足。公司的业务范围不只在芝加哥,还扩展到其他州,生意前景越来越好,有一天他居然拉到了120多个客户,真令人难以置信。

公司规模扩大,客户增多,他一个人已经无法支撑全面工作,他开始招聘员工,他从应征者中受到启发,于是在各州开展业务,并且制订了十分严密、周详的管理制度,因此,他的经营在各地开展得都很好。那时,他还不到30岁。而此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全国性的经济不景气,对于投资保险业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并不灰心,告诉雇员们成功的两条要诀:一、要有决心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就有利可得;二、推销能否成功,要看推销员的态度是否乐观,而绝非市场的好坏,在1000多名雇员中深得要诀的人留下了200人,这200人比以前1000人时的业绩还要好。

20世纪30年代的史东已是年轻的百万富翁,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继续干保险代理,还是自立门户?年轻的百万富翁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这时正巧赶上曾经兴隆一时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要出售——因为经济不景气,生意萧条,这家公司已经停业,公司所有者巴的摩尔商业信用公司准备以160万元将之出售。这对史东而言,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就有了如下一段有趣的话:

“我想买下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你有那么多钱吗?”

“没有,不过我可以借。”

“向谁借?”

“向你们借。”

尽管这段对话听起来有些滑稽,细想一下不无道理。商业信用公司可以向外贷款,史东当然可以用商业信用公司贷款来买下这家保险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后来的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前身。虽然刚买下时这家公司的经营规模并不大,但在史东的一手操持下,其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遍及了全美,而且也扩展到了海外。截止到1990年,公司的保险总额达2.13亿美元,公司拥有5000位保险推销员,这些推销员大多受史东“积极的工作态度”的影响,干得相当出色,其中有不少人已跨入百万富翁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