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伏秘籍
17754500000106

第106章 不要把哥们儿义气当真

人们常说友谊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但是,在职场中,友谊只是合作的基础,却不是患难与共的基础。职场不等于生活,职场的中心是工作;职场更不等于江湖,因为职场无所谓正义与邪恶。所以身在职场,千万“不要把哥们儿义气当真”,职场没有“哥们儿义气”,这里只有职场友谊。职场友谊是最难以把握的,于是有人说:

“同事靠得住,母猪爬上树;同事靠得住,晋人不吃醋。”

其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职场是个名利场,它是利益纷争的场所,不是情感休憩的港湾。在办公室建立的友谊,不同于生活中建立的友谊,办公室里的同事,更不同于生活中的知己。同事是和你共同做事的,知己是和你交心的;同事是和你在一口锅里争先恐后地舀饭的,知己是在你无助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在你荣耀的时候又悄然离去的。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危机,比如失恋、婚变,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比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看法,更不要对同事袒露胸襟。如果你确实想找人倾诉,不妨在工作以外,找几个与自己没有工作关系的朋友,一醉方休,一吐为快。

一句话,职场没有哥们儿义气,那些在职场中相信哥们义气的,往往会被所谓的哥们义气所出卖,最后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不但与晋职加薪沾不上边,还会让别人把自己当弱智嘲笑,窝窝囊囊地在职场混日子。

杨君是个多愁善感而又心直口快的人。由于他平日里不巴结顶头上司,上司对他有不少看法,经常借机整他,甚至把他眼看就要到手的公费带薪度假让一个能力和资历都比他差得多的年轻女同事给“顶替”去了。

于是,他常常在自以为是人生知己的同事面前表示对顶头上司的不满。他的这位“知己”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总是笑眯眯地听他倾诉。有时,这位“知己”还会热情地鼓励他:“Goon!有话别憋着,会憋出病来的——咱哥俩谁跟谁呀?”引导某君倾诉衷肠。但是,“知己”自己却一言不发,甘愿充当一个听众。

杨君见有人与自己“分担不满”,更是口无遮拦地历数顶头上司的种种“罪状”。有一次,他在气头上还骂了一句:“这个老不死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栽到我的手上。”此言一出,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失言。便要求“知己”保密。“知己”对天诅咒发誓,于是他相信了“知己”。

到了第二年,杨君想:今年再怎么着也该轮到我带薪休假了吧,但最终结果出来却令他大吃一惊:人选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知己”!按常理讲,“知己”比他的资历更浅,业绩也远远不如他,怎么排也排不到他的头上去。

对此,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便去找顶头上司理论。上司根本不理他,只是淡淡地扔了一句话:“你呀,快了——等我老死了,自然会轮到你的。”

此后,他看到“知已”那躲躲闪闪的样子以及比哭还难看的表情,他备感世态炎凉。

由此可见,在职场上,千万不要讲哥们儿义气,在这里只有职场友谊。职场友谊不同于生活友谊,它变化无常,并不安全牢固,很难说得上可靠。只要涉及利益纷争,再好的职场友谊也会变味。因此,在职场上,大部分人都会在同事面前本能地缩小自己,怕的就是把职场友谊深入下去。一些人在一起工作时,关系若即若离,一旦他们分开,不在同一家单位,关系常常会出奇地密切起来。这是因为一起工作时,他们的友谊是职场友谊,其中渗入了太多的利益因素,彼此之间不得不有所戒备,所以会若即若离;而分开之后,他们的友谊与利益无关,变成了生活友谊,所以彼此关系密切。

职场是名利场,大家都是来分一杯羹的,所以这里没有义气,只有友谊。而且,职场友谊不同于生活友谊,生活友谊是不掺杂利益因素的,大家可以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互诉衷肠;而职场友谊只是利益上的结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要职场中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职场友谊也会发生变化。正如某职场中的成功人士所说:名利场上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