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17754400000040

第40章 刑事法律常识(3)

动物对人的侵害,应当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

1.如果动物是无主的,其加害不属于不法侵害,不属于正当防卫;

2.如果动物是有主的,或是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其加害行为可以实施紧急避险行为;

3.如果动物的加害是其主人或他人故意利用,应属于正当防卫。

互相斗殴时可以实施正当防卫吗?

互殴案件一般不存在正当防卫,双方都有伤害的故意,有两种情况可能有正当防卫:

1.一方放弃斗殴逃避,另一方不肯罢休,逃避一方有正当防卫的权利;

2.在斗殴过程中,一方行为的性质发生急剧的变化,另一方存在正当防卫的权利。如开始是动手动脚,另一方突然掏出枪来。

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刑法中规定的不作为犯罪处理的一种情形。根据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采取紧急避险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即实施紧急避险的目的是正当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如果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实行紧急避险,如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公安人员的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则不能视为紧急避险。

2.“危险”正在发生,使上述合法权益受到威胁。尚未发生的危险或者已经结束的危险,以及主观假想的危险或者推测的危险,都不能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危险可以来自不同的方面:有的是自然的力量,如天然火灾、洪水、地震、山崩、海啸、狂风等;有的是动物的侵袭;有的是疾病等生理机能造成的危险;有的是人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3.紧急避险行为是为了使更多更大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种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避免的损害。这是由紧急避险的性质决定的。所谓“紧急避险”是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护另一种受到正在发生的危险威胁的合法权益的紧急措施。不论是受损害的还是被保护的合法权益,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只有损害的合法权益小于被保护的合法权益时,紧急避险的行为,才是对社会有益的,紧急避险才有实际意义。

由于紧急避险的特点是为了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而不得不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是行为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紧急措施,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是一种有益于社会的合法行为,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所以紧急避险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而具有合法性。因此法律规定,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精神障碍状态下杀人是否负刑事责任

精神患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患者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患者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现场抓住小偷怎么办

现场抓住小偷,不要因为一时气愤而对其施暴,要立即报警,将其扭送公安机关部门,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制裁。

家里被盗后怎么办

发现家里被盗,要沉着冷静,首先要搞清楚家里是不是有陌生人。最好不要直接进入屋内,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警。

家庭受到恐吓敲诈怎么办

受到恐吓敲诈时,一定要沉着应付,对恐吓者要尽量在表面上答应他的要求,并尽可能拖延时间。第一时间与警方联系,并全力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和破案步骤。沉着处理,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

子女违法犯罪后怎么办

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是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的,父母为了维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某些法律行为可视为子女本人所进行的法律行为。

子女犯罪后,父母应规劝他带着赃物投案,主动向公安机关告发使其归案。

孩子被拐骗后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被拐骗后,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将所有情况如实反映。另外,向周同亲人、朋友、邻居寻找线索,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有利条件,尽快寻回孩子。

发现孩子受到性侵害后怎么办

1.鼓励孩子说出来,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包括犯罪的伤害、周围舆论的偏见以及追究犯罪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伤害。

2.立即报警,并让孩子讲清事情的经过。

3.家长应与警方一起带女孩去医院检查诊疗。

4.对孩子进行心理开导,或者带其去看专业心理咨询师。

在家里受到虐待怎么办

在家里受到家庭成员的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疗或者强迫从事过度劳动等各种手段,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即构成了虐待罪。

如在家里受到虐待,情节轻微的请居委会或村委会处理;情节严重的,可报送当地公安部门。

小孩给邻居造成损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