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异种
17754000000010

第10章 下卷(5)

会设置陷阱的植物

植物也会设置陷阱吗?是的。有些植物是用陷阱逮住昆虫的,不过它们捕虫而不吃虫,只是将昆虫囚禁起来,然后又打开“牢门”,把“俘虏”放走。它们囚住昆虫,是让这些虫子为自己传授花粉。

生长在欧洲的海芋百合,花瓣就像一只杯子,这种花儿奇臭难闻,令人作呕。正是这种像腐烂尸体发出的恶臭,把一种嗜臭食腐的小甲虫吸引过来了。小甲虫爬上海芋百合的花瓣,想爬进花中。不料,花瓣内侧的一种油滑液体使它像坐滑梯似的,一下子滑到了“杯子”的底部。这时,小甲虫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逃不出这个“牢笼”,因为四周花瓣的内壁上都长满了倒刺。这就是海芋百合设下的陷阱。

开始的时候,小甲虫并不急于逃出陷阱。因为在陷阱底部,海芋百合的雄蕊上,会分泌出一种甜甜的蜜汁。小甲虫贪婪地吮吸起来,它的身体不时碰撞雌蕊四周的雄蕊。这些雄蕊个个都像武侠小说中的暗器机关,小甲虫一碰上,里面立刻射出一串串花粉。这些花粉就沾在小甲虫的身上。

在海芋百合的花朵里,小甲虫被“囚禁”了整整一天。一天以后,花瓣内壁的倒刺微软了,油滑的液体也已干枯,这时“禁令”自动解除了。现在小甲虫可以爬上花瓣,逃脱陷阱了。它浑身沾满了花粉,爬了出来,不久又被别的海芋百合的臭味吸引住了,再一次跌入新的陷阱。就这样,它把花粉传授了过去。

马兜铃也会巧设陷阱。它的花儿像个小口瓶,瓶口长满细毛。雌蕊和雄蕊都长在瓶底,只不过雌蕊要比雄蕊早熟几天。雌蕊成熟的时候,瓶底会分泌出一种又香又甜的花蜜,把小虫子吸引过来。小虫子饱餐一顿后想要返回时,早已身不由己,陷进“牢笼”了。因为瓶口细毛的尖端是向下的,进去容易出来难。小家伙心慌意乱,东闯西撞,四处碰壁,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带来的花粉都粘到了雌蕊上。几小时后,雌蕊萎谢了,小虫子依然是“花之囚”。直到两三天后,雄蕊成熟了,小虫子身上沾满了花粉,它才能重见天日。那时,马兜铃自动打开瓶口,瓶口的细毛也枯萎脱落了,这个贪吃的“使者”终于逃出“牢笼”。不过,刚恢复自由的小虫子又会飞向另一朵马兜铃花,心甘情愿地继续充当“媒人”。

除了海芋百合和马兜铃,还有一些会设陷阱的植物。有一种萝摩类的花,虫儿飞来时细脚会陷入花的缝隙中。虫儿拼命挣扎,结果脚上沾满了花粉。小家伙从缝中拔出脚来,便一溜烟地跑了。

拖鞋兰的花儿是别具一格的:兜状的花中,没有明显的入口处,也看不到雄蕊和雌蕊,只是中间有一道垂直的裂缝。蜜蜂从这儿钻进去,就来到了一个半透明的小天地里,脚下到处是花蜜。蜜蜂尝了几口,刚准备离去,谁知后面已封闭起来,没有退路了。只有上面开着一个小孔,蜜蜂只好沿着雌蕊柱头下的小道勉强穿过,这时身上的花粉被刮去了。它再钻过布满花粉的过道,身上又沾满了花粉,这是拖鞋兰花请蜜蜂带到另一朵花中去的。

另外一些植物虽然不设陷阱,但也会欺骗动物前来为自己传授花粉。在北美和地中海一带有一种兰科植物,是靠细腰蜂来传授花粉的。它一无花蜜,二无香味,靠的就是对雄细腰蜂的欺骗。这种植物花朵的形状很像雌细腰蜂,花瓣闪耀着金属光泽,就像阳光下雌蜂的翅膀。有趣的是,它的花朵还能发出雌细腰蜂的气味呢。难怪雄细腰蜂见了会兴高采烈地飞来,等它发觉受骗上当时,已在为植物传粉了。

留唇兰的骗术更加高明。它的花朵的形态和颜色,活像一只只蜜蜂。一片留唇兰在风中摇曳,简直就像一群好斗的蜜蜂在飞舞示威。蜜蜂有很强的“领土观念”,它们发现假蜂在那儿摇头晃脑,便群起而攻之。结果,正中留唇兰的下怀,蜜蜂的攻击对花朵毫无损伤,却帮助传授了花粉。

吃动物的植物

用瓶状的叶子捕食虫类的植物很多,在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就发现将近40种。那些奇怪的“瓶子”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罐子,还有的大得简直像竹筒,小鸟钻进去就别想飞出来。

在我国的云南、广东等南方各省,你可以见到一种绿色小灌木,它的每一片叶子尖上,都挂着一个长长的“小瓶子”,上面还有个小盖子。这小瓶子的形状很像南方人运猪用的笼子,所以人们给这种灌木取了个名字,叫“猪笼草”。奇妙的就是这个小瓶子。猪笼草的瓶子内壁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贪吃的小昆虫闻到甜味就会爬过去吃蜜。也许就在它吃得正得意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了小瓶子底上。小瓶子里贮有粘液。昆虫被粘液粘住了,就再也爬不出来。于是猪笼草得到了一顿美餐。

用瓶状的叶子捕食虫类的植物很多,在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就发现将近40种。那些奇怪的“瓶子”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罐子,还有的大得简直像竹筒,小鸟钻进去就别想飞出来。

夏天,在沼泽地带或是潮湿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种草叫毛毡珠,也是一种“吃”虫的植物。它的叶子是圆形的,只有一个小硬币那么大,上面长着许多绒毛,一片叶子就有二百多根。绒毛的尖端有一颗闪光的小露珠,这是绒毛分泌出来的粘液。如果一只小昆虫飞到它的叶子上,那些露珠立刻就把它粘住了,接着绒毛一齐迅速地逼向昆虫,把它牢牢地按住,并且分泌出许多粘液来,把小虫溺死。过一两天,昆虫就只剩下一些甲壳质的残骸了。最奇妙的是,毛毡苔竟能辨别落在它叶子上的是不是食物。如果你和它开个玩笑,放一粒砂子在它的叶子上,起初那些绒毛也有些卷曲,但是它很快就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可口的食物,于是又把绒毛舒展开了。

与毛毡苔相似的食虫植物很多。在我国江苏、浙江一带,有一种喜欢生长在树荫下的小植物,叫茅膏菜,也是用叶子捕食昆虫的。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沿海地带,有一种植物叫捕虫花,它的叶子反面有一层密密的绒毛,也能捕捉昆虫。有一次,有人在一株捕虫花的叶子上竟找到235个昆虫的残骸。

还有一种和毛毡苔同属的植物,叫孔雀捕蝇草。它是18世纪中叶在美洲的森林沼泽地里发现的,由于长得美丽,人们给它起了这样一个漂亮的名字。孔雀捕蝇草的叶子是长形的,很厚实,叶面上有几根尖尖的绒毛,边缘上还长着十几个轮牙。每片叶子中间有一条线,把叶子分成两半。昆虫飞来的时候,触动了叶子上的绒毛,叶子马上齐中线折叠起来,边缘上的轮牙一个间一个地咬合在一起,咬得牢牢的,然后分泌出粘液来把昆虫消化掉。昆虫被“吃”完了,叶子又重新打开,等待新的食物。

1851年,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山脉的沼泽地带,还发现了一种很大的食虫植物,名字叫达尔利克多尼亚。它从地下直接生出一束管筒,有一米多高,管筒的口上还戴着一顶盔形的帽子,管里贮藏了有毒的粘液。贪玩的小鸟和昆虫到里面去捉迷藏,一失足就送掉了性命。

还有些“吃”虫植物生长在水中。北京颐和园的池塘里有一种叫狸藻的小水草,它的茎上有许多卵形的小口袋,口袋的口子上有个向内开的小盖子,盖子上长着绒毛。水里的小虫游来触动了绒毛,小盖子就向内打开,小虫一游进小口袋,就再也出不来了。

这些植物一没有牙齿,二没有胃,怎么能“吃”掉昆虫呢?这里有个秘密:不管是猪笼草的瓶子,还是毛毡苔的绒毛,它们分泌出来的粘液都和动物的消化液差不多,含有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够分解小动物体内的蛋白质。许多试验证明,这些“吃”虫植物的消化能力几乎赶上了动物的胃。德国植物学家刻涅曾经观察过猪笼草怎样吃蜈蚣。一条蜈蚣的前半身钻进小瓶子里去了,后半身还在外边,但是它没能逃出来,因为它的前半身浸在粘液内,很快就变成白色了。可见猪笼草的消化力有多强。如果你把一小块煮熟的蛋白放在毛毡苔的叶子上,几小时后,蛋白就变形了;过了几天,蛋白就完全被“吃”光了。“吃”虫植物还有个怪脾气,就是不喜欢“吃”油脂。如果你给毛毡苔一小块肥肉,肉里的蛋白质不久给“吃”光了,油还留在叶子上。“吃”虫植物对于淀粉,对于味道甜或酸的食物,也不感兴趣。

氮,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植物需要的氮,主要是来自土壤。可是有些地方,比如酸性的湿地和沼泽地带,土壤中含的氮就极少极少。生长在那里的植物,就得从其他方面来取得它们所必需的氮,来适应这缺乏氮的生活环境。毛毡苔生长在沼泽地带,茅膏菜生长在潮湿的地方,那些地方的土壤中都缺少氮。这些植物经过许多年的变化,吸收氮的功能变得更强了,逐渐产生一种完整的捕虫器官,能够分泌出一种粘液来消化昆虫体内的含氮物质,以满足自己对氮的需要。这样就出现了“吃”虫的植物。

会流“血”的植物

人有血液,动物有血液,难道植物也有血液吗?有的。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洒“鲜血”和流“血”的树。

我国南方山林的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种常绿的藤状植物——鸡血藤,总是攀援缠绕在其它树木上。每到夏季,便开出玫瑰色的美丽花朵。当人们用刀子把藤条割断时,就会发现,流出的液汁先是红棕色,然后慢慢变成鲜红色,跟鸡血一样,所以叫“鸡血藤”。经过化学分析,发现这种“血液”里含有揉质、还原性糖和树质等物质,可供药用,有散气、去痛、活血等功用。它的茎皮纤维还可制造人造棉、纸张、绳索等,茎叶还可做灭虫的农药。

南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地方,尤其是岛上的植物,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据统计,岛上约有200种植物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的,其中之一就是“龙血树”。它分泌出一种像血液一样的红色树脂,这种树脂被广泛用于医学和美容。这种树主要生长在这个岛的山区。关于这种树,在当地还流传着一种传说,说是在很久以前,一条大龙同这里的大象发生了战斗,结果龙受了伤,流出了鲜血,血洒在这种树上,树就有了红色的“血液”。

英国威尔士有一座公元6世纪建成的古建筑物,它的前院耸立着一株已有700年历史的杉树。这株树高7米多,它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长年累月流着一种像血液一样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从这株树的一条2米多长的天然裂缝中流出来的。这种奇异的现象,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这棵杉树为什么流“血”,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美国华盛顿国家植物园的高级研究员特利教授对这棵树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没找到流“血”的原因。

会流“血”的植物,流出的真是血吗?不是血液又是什么?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奇怪的蔬菜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应用生物工程新技术培育出一些千奇百怪的新奇蔬菜。

(1)彩色蔬菜

科学家们为了让蔬菜在餐桌上更有色彩,先后培育出了“多色马铃薯”、“粉红色菜花”、“紫色包菜”、“红心萝卜”,以及红绿相间的辣椒、紫色大头菜(甘竺)。

(2)袖珍蔬菜

美国植物学家培育出十多种“袖珍蔬菜”,如手指般粗的青瓜,拳头大的南瓜,绿豆一般细小的蚕豆和辣椒,子弹大小的西红柿等,不但满足了美国人标新立异的心理,而且更为鲜嫩可口。

(3)减肥蔬菜

这是西欧一些国家最近培育出来的一种称为“吉康菜”的优势蔬菜。它嫩黄软白,入口清脆,微带苦味,并含有丰富的钙及维生素而且含热量低,是理想的减肥菜。

(4)高氨基酸蔬菜

选用氨基酸含量较高的细胞,移植到另一种蔬菜上,等它逐步分裂繁殖后,即可获得新品种。目前已成功地培育出具有强化营养功效的西红柿和马铃薯。这样,人们只要吃一种蔬菜就可以得到多种蔬菜的营养成分了。

(5)电脑蔬菜

日本一个蔬菜超级市场,出售新鲜的用电脑自动控制培养法栽培的蔬菜,品种有西红柿、土豆、萝卜等十几种。顾客购买时,可直接从放置超级市场的密封温室的培养槽中亲手从植株上把自己喜欢的蔬菜摘下来。

(6)清洁蔬菜

也叫“无公害蔬菜”,它不使用农药,多是在温室和塑料棚中,用“无土栽培法”生产出来的,所用的肥、水空气保证没有污染,目前,西方多数国家都在推广这种蔬菜。

(7)超级蔬菜

最近,日本一超级市场出现了一种即产即销的超级蔬菜,由该市场的“生物农场”生产。这种“生物农场”是一个大温室,设有溶液培养槽以及钠光灯培养基,供培养各种蔬菜之用,全部设施都由电脑控制。由于这种从“生物农场”培养出来的蔬菜不仅在生长时间上要比传统种植的快5倍,而且在体积上要大2倍,故被人们称为超级蔬菜。

(8)桔红色的白菜

一种菜心为桔红色的白菜新品种,已被日本一家种苗公司开发成功,不久即可供应市场。该公司当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白菜的抗病能力,在白菜与芜蔷的杂交过程中,无意中发现白菜的中心部分长出桔红色的菜心。该品种色、香、味俱佳,可供做色拉与生食之用,无形中提高了白菜的食用价值。

(9)懒人蔬菜

台湾肥料公司最近培育了一种不需土壤,也不用施放农药的盆景式蔬菜,这种蔬菜的生长为3~4个星期,人们只要在盆里放入种子,然后加入特制的栽培液,最后加满水即可。这项成果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吃到白菜、菠菜、黄瓜和蕃茄等新鲜蔬菜,故有懒人蔬菜之称。

奇异动物大观

吃人的毛毛虫

毛毛虫是鳞翅目蝶类或蛾类的幼虫,一般生活在树林和草丛里,以植物为食,这种昆虫属于素食动物,应该说对人是没有任何伤害威胁的,可是令人震惊的是还真有毛毛虫吃掉活人的怪事。

南美洲玻利维亚山区探险队,在热带原始森林进行了一次植物探险考察。这次探险十分顺利,科学家们都高兴地急着往回赶路,谁料走在前边的年轻植物学家达列克博士突然一声惊呼,失落到一个7.6米深的地洞里,同伴们马上赶来,只见他在洞里恐怖地大声尖叫,数以百计的毛毛虫爬满他的全身,不停地咬着、蠕动着,而洞底还有很多毛毛虫正在沿着他的腿往身上爬,他此时发狂地嘶叫着,不停地用手拍打着身上的毛毛虫,但仍无济于事,毛毛虫越来越多,无法驱赶,此时,洞口上的人一边呼喊一边急忙放下绳索欲救他上来,可是他全然不顾,只管拍打,惊慌得不知所措,毛毛虫已在咬食达列克的肉体,形势危急,队长不顾个人安危,让其他队员把绳子绑在他腰上,吊他下洞去营救。可是,当他用手数次抓着达列克时,因为被成千上万只毛毛虫把他的手咬得麻木无力而没有救成。原来这些毛毛虫的牙齿十分锋利,并有毒液注入人体,使之麻木、剧痛,失去知觉。最后同伴们只好把他拉上来,当他上来时,他已经不省人事了。最后同伴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达列克被毛毛虫先是吃掉他的耳朵,然后吃光面部肌肉,大约经过数分钟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同伴们悲痛万分,发疯似的向洞中投石、埋沙,直到将毛毛虫全部埋死,以解心头之恨,为同伴报仇。

像这种吃人的毛毛虫实属罕见,令人毛骨悚然。这些毛毛虫,体型较大,蠕动快,主要生活在森林的山洞里。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这种毛毛虫是南美洲一种飞蛾产下的食肉毛毛虫。

最神奇的动物:蚂蚁

蚂蚁之所以被誉为最神奇的动物,决非是因为它们种类繁多,近8800余种,居世界动物之首,也不在于它们数量之大,数以亿兆为计,远超全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及两栖动物的总合。而是因为它们具有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似的缘故,尤其是工蚁的本领最为神奇而迷人。

(1)种田蚁

在北美洲有一种“农蚁”,每到春天农耕时节,它们就像农夫一样精心地翻土修田,然后,把稻种从洞穴中运来,种到土壤中,待出苗后,它们还要为稻苗耕耘、“锄草”当有害虫时,还要给稻苗喷药,灭虫或亲自捕食害虫,秋收的时候,能把金黄的稻谷打场入仓,贮藏越冬,为了不让稻谷霉烂,时常还会把粮食搬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暴晒。

(2)切割蚁

在尼加拉瓜有一种能栽培食用菌的工蚁,它们堪称是辛勤的“园丁”能利用锋利的双颚,将草木、叶子切成碎片,再和泥土拌在一起,当作栽培料,然后把选育好的可食菌种播在上面,待菌丝长满后,把菌料一起切成块,分配给同群蚂蚁食用。令人奇怪的是,人类的食用菌生产,至今还常因感染杂菌而失败,可是切割蚁栽培的食用菌却毫不污染,十分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它们有严格的工作程序,组成“生产线”,在切割花草树木为碎浆的最后一道工序,有一种工蚁能吐出一种特殊的液体,含有化学药物成分,类似于杀菌剂,具有抑制和抗杂菌作用,然而对食用菌却没有灭菌作用,反倒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既不污染又能长得很好。

(3)碎石蚁

在秘鲁西部的一个山坡上,一位砍柴农夫,发现有一大块比较平整的石头上,云集着一大群的蚂蚁,当时他并没在意,可是,当他一小时之后又路过这里时,却发现这块大石头上出现了三条裂缝,只见这些蚂蚁正在裂缝处蠕动不停。

大约10天后,他又经过这里时,这块石头已经不见了,只见地上有很多蚂蚁,正匆忙地搬运着残存的碎石块和粉末。原来这些蚁蚂喜欢吃石粉,它们边吃边能从口里分泌蚁酸,可以使石头溶解腐蚀,从而把石头粉碎。

(4)喷毒蚁

在马来西亚,有一种工蚁,它们体内含有大量的毒液,在战斗时,自己能弄破体壁,向敌人喷毒,同时体内其它腺体也放出信息素,召集同巢伙伴赶来助战。

(5)信使蚁

此蚁广泛分布于美国南方各地,又名火蚁,是专门传递信息的工蚁。当蚁群外出觅食到较大的食物或发现较多的食物又无法搬走时,便会派信使蚁火速回巢报信,召唤同巢工蚁都去搬运。一路上,它能分泌一种叫法呢烯的化学物质,此物质气味传播力特强,只要有十亿分之几克,就足以使大批的同伴嗅到而迅速赶到现场。在与“敌人”作战而寡不敌众时,它们便担负搬援兵的任务。

(6)兵蚁

也称军蚁,尤其是中南美洲的群攻蚁,最能表现蚂蚁的团体精神,它们个子大,一个蚁群中有兵蚁17万至70万只。

每天清晨,大批工蚁从营房出来,形成密集的方阵,宽逾20米,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前进,这只蚂蚁雄师,几乎扫尽阵前的一切猎物,如毒蜘蛛、蝎子、昆虫以及其它蚁类,甚至能活活地吃掉毒蛇和蜥蜴。兵蚁出征,声势浩大,所向无敌。

(7)面包蚁

有一位蚂蚁专家到各地考察蚂蚁的习性,当他来到冰岛考察时,发现有一种蚂蚁会烤制面包。在阳光下,把秋季收获的麦粒,浸泡在洞穴的水池中,当发酵以后,它能啃去种皮,搬运到岩石上烘烤,在炎热的阳光下每一个麦粒就烤制成一个小面包,作为蚂蚁的越冬干粮,储藏在洞穴里。

(8)捕蛇蚁

毒蛇既凶狠又庞大,怎能被小小的蚂蚁捕捉住呢?令人不解。

蚂蚁虽小,本领可不小,它们擒蛇的办法甚是高明。在索马里的戈霍生活着一种能捕蛇的工蚁,它们专门与当地一种剧毒的“奇门蛇”为敌。因为“奇门蛇”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腥臭味,而蚂蚁特别喜欢这种气味,所以,蚂蚁非常爱吃蛇肉。蚂蚁群分布在“奇门蛇”的洞口和常出没的地方守候,宛如路上撒一层黄沙,当“奇门蛇”爬在布满蚂蚁的路面时,浑身就会叮满蚂蚁,这时蚂蚁吐出一种强烈的蚁酸,使“奇门蛇”的皮肤腐蚀溃烂,这样蚂蚁就钻进肉里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直到“奇门蛇”死去,蚂蚁把剩下的蛇肉分割下来,搬回洞穴供其它蚂蚁吃以及储藏起来。一般蚁群5天就能把一条“奇门蛇”吃光,由于“奇门蛇”经常危害当地人畜,所以,人们都保护这种蚂蚁,有的甚至还在家里饲养,用来防蛇护院、当警卫。

(9)缝纫蚁

在非洲有一种会缝纫的工蚁,它们能把树叶缝到一起,制成各种精巧美观、结实的蚁窝。做窝时,两只蚂蚁,挑选一片新鲜、整洁、耐用的树叶,用嘴在两面咬出十分整齐的小孔,把叶片再弯曲过来,此时,一只蚂蚁在叶片里面,另一只留在表面,进行缝纫。

缝纫蚁的缝制方法非常奇特,它们捕捉来一种会吐丝的小虫,用吐出的丝作线,小虫作针,两只蚂蚁彼此把小虫从小孔递给对方,小虫把丝线拉紧,这样穿针引线,就能把很多叶片连在一起,制出整齐、理想的蚁窝。

恐怖的食肉蚁

在众多的蚂蚁种类中,有的堪称“兽中之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之一。那就是生活在南美热带密林中的食肉游蚁和生活在非洲的刺蚁。

(1)食肉游蚁和刺蚁

人们都认为蚂蚁毫不可怕,可以任人随意践踏,其实并不完全这样。

在众多的蚂蚁种类中,有的堪称“兽中之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之一。那就是生活在南美热带密林中的食肉游蚁和生活在非洲的刺蚁。

这两种蚂蚁过着“游牧”式的生活,无固定的家,它们同普通的蚂蚁一样,也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之分。一般雄蚁最大,身长可达5厘米,兵蚁身长2.5厘米左右。蚁群往往由200多万只组成,当它们搬迁的时候,看上去像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整齐密布地前进,在前进的路上,势不可挡。一切敢于拦阻的动物,不论是小的鼠、蛇,还是大的老虎、狮子、大象,都阻挡不住,反而逃得慢的动物还会被蚂蚁围攻致死。一些关在笼子里的动物无一幸免,只剩下堆堆白骨。

据说一位叫康普顿的美国人,在非洲数次遇到刺蚁。有一次夜晚,他在狩猎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处破旧的房子里,因劳累、饥渴、困倦,而决定在此过夜。于是把骑来的马拴在院子里,猎物挂在墙上,当他睡到下半夜时,突然被耗子爬到脸上而惊醒,睡意被驱走。他关心外面拴着的马,便走到院子里,一看,拴着的大马不见了,地下只剩下一堆白骨,再回到屋子里,墙上的猎物变成了骨架,他见此情景十分惧怕,顿时睡意全无,庆幸是耗子弄醒了他,否则也会被蚂蚁吃剩一堆白骨的,于是连夜赶路离去。

在印度中央邦卡扬普村一名刚满8个月的男婴,他的父母要下田劳动,以为把孩子放在家中没什么危险,于是就下地干活去了。后来婴儿不时地发出尖叫的哭泣声,惊动了邻居。邻居听到此声急忙赶到小孩的家中,只见婴儿全身已被密密麻麻的蚂蚁所包围,它们正在吞食着婴儿的躯体,婴儿被咬得使劲嚎哭,同时也不断地挣扎着。邻居见此情景将婴儿身上的蚂蚁打死,这时婴儿已奄奄一息了,邻居立即将婴儿送进了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9英尺高的巨蚁

世人皆知,蚂蚁是十分微小的昆虫,小者几毫米,大者几十厘米。可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据说在南美洲竟生活着一种9英尺高,如巨象那么大的巨型蚂蚁。

比利时探险家贝里仁,在挖掘玻利维亚的古代废墟时,遭到了6只巨大蚂蚁的袭击。这些巨蚁高大凶猛,腿似树干,奔跑飞快,边跑边吼。他和伙伴们见状惊恐方分,慌忙躲藏,当跑在前边的一只巨蚁眼看要追上他时,他连打3枪,虽然都击中了,但并未打死。他又补了3枪,才把巨蚁打死。这时,只见被打死的巨蚁被其它巨蚁拉走了,贝里仁的一个伙伴,因患病体弱,躲闪不及而被巨蚁做了美餐。

联系两栖动物与鱼的“纽带”

迄今为止,我们所拥有的进化得最为“先进”的鱼与最早的两栖动物之间仍有着明显的距离。换句话说,在最高级的鱼与最低档的两栖动物之间,还应该有一个过渡环节……

最近,在东欧,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两块下颚骨化石碎片,新化石的出现或许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原始时期的沼泽地中走出来,来到陆地上生活的。

这两块下颚骨的化石碎片是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地下埋藏了3.7亿年前的岩石中发现的。据科学家说,这块下颚骨化石具有界于鱼类与陆地动物之间的生物应有的特征。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阿尔伯格博士说,他们找到的这两块下颚骨都是长在右侧的,上面载有关于该生物特性的有用信息。

很久以来,人们都已经渐渐接受了一个观点,即所有具有脊椎的陆地动物——包括人类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3.65亿年前离开了水面走上了陆地,继续进化,形成了今天种群繁多的脊椎陆地动物。

今天,地球上已至少有25000种四足脊椎动物。但第一个脊椎陆地动物的出现(或者不如直接说这种四足动物的出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再次获得进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更完全改变了陆地上的生态系统。

据人们现有的资料分析,最早的陆地动物是与鱼极为相似的水陆两栖动物,但迄今为止,我们所拥有的进化得最为“先进”的鱼与最早的两栖动物之间仍有着明显的距离。换句话说,在最高级的鱼与最低档的两栖动物之间,还应该有一个过渡环节,而对这个环节的认识,在此之前我们一无所知。

新的化石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另一个问题仍然在困扰着科学家们,这种生物到底有没有成对的腿或鳍?新化石的问世使科学家们愿意进一步在东欧的土地上进行开发和寻觅,从而找到这种生物完整的骨骼化石。阿尔伯格教授说,一旦人们发现了这种生物完整的骨骼化石,这将成为刚刚开始的一个世纪中最为伟大的发现之一。此外,据英国剑桥动物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说,该化石的另一离奇之处在于它独特的牙齿排列,这种排列方式与和它处于同一相近时期的进化链上的其他生物都有所不同。

关于这两块化石的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还在紧张地进行中。近年来,许多不同物种的化石都被人们逐渐发掘出来,利用它们,科学家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充实整个生物界进化的家族史,每个单独的个体或许看起来都是那么不起眼,但它们提供的细节却是非常丰富的。

与人类捉迷藏的神秘动物

从这些化石的产生年代来看,楔齿蜥在恐龙时代结束时就在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灭绝了。而今,如果不是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发现仍有这种动物存在,人们一定认为,所有的楔齿蜥都在导致恐龙灭绝的同一场生态大灾难中消失殆尽了。

斑点楔齿蜥是一种极为原始的爬行动物,从外观上看,它很像普通的蜥蜴,所不同的是这种蜥蜴长有三只眼睛,但它的第三只眼的功能十分有限。成年的楔齿蜥大约有0.6米长,它们性格极其孤僻而且基本上只在夜间才出来活动。从已经发现的大约生存于两亿年前的楔齿蜥的化石来看,这种动物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楔齿蜥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恐龙在地球上来了又去了,但楔齿蜥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有朝一日当人类都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下去时,楔齿蜥仍然健在。

今天,有一个品种的楔齿蜥生活在新西兰附近几个荒凉的小岛上,而它们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则生活大约3200公里以外的库克群岛中一个面积只有10公顷大的岛礁上。地球这么大,为什么单单这几个离大陆几千英里远而彼此又被遥遥隔开的小岛能成为楔齿蜥家族的最后归宿呢?

在活生生的楔齿蜥被人类发现以前,科学家们会预见到这种古老的动物仍然生存在地球上吗?恐怕不会。以前,曾有一些人找出了很多理由,想去证明像楔齿蜥这类被普遍认为已经灭绝了的动物仍有可能存在于地球上一些生态孤岛上。尽管他们的论述很有道理,但按照正统的科学观点去分析,这样的论述仍属无稽之谈。现在,连楔齿蜥这样的动物都被发现了,这难道不能说明些什么吗?

在这里,我们只想指明一点,那就是,在自然界中,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如果忘记了这个起码的道理,在研究世界时必将陷入一种误区。那么,在这个世界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之中是否真的存在还在与人类捉迷藏的神秘动物呢?热衷于研究这类动物的科学家始终持这样的态度:它们存在的可能性要比不存在的可性大。这种态度并没有错。

毫无疑问,人类对神秘动物所作的科学探索仍将继续下去。

本领奇特的蜘蛛

蜘蛛是一种有益的昆虫,种类数以千计。普通的蜘蛛一般都能靠身体尾部的纺织器,吐出粘丝,编织成网,到处布下“八卦阵”,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只要昆虫触上粘网,就难以逃脱,这时守候一旁的蜘蛛就会马上出来,先用毒针向“猎物”体内注入麻醉剂,待到猎物体内完全毒化成液体时,才开始饱餐佳肴,这是常见蜘蛛都具有的本领。然而还有更为神奇的蜘蛛……

(1)水上蜘蛛

在南美洲地区,有一种水上小蜘蛛,它能在水面和水里拉丝布网,粘丝牢固而富有韧性,就连比蜘蛛大几倍的小鱼一旦撞在网上,也难以逃脱。这样蜘蛛就将毒汁注入到鱼体内,将鱼麻痹后,蜘蛛再将小鱼拖至岸上,慢慢地吃掉。

(2)能织布的蜘蛛

在马达加斯加岛上,还生活着一种能织布的蜘蛛。岛上有几家蜘蛛织布厂,专门喂养一种叫“沙拉那”的蜘蛛,利用它拉丝织布,据说织成的布呈奶油色,光泽艳丽、质地致密,结实耐用,很受人们的欢迎。

(3)会织渔网的蜘蛛

一般的蜘蛛网都很不结实,经不起风吹雨打,只能粘住一些较小的昆虫,然而在新几内亚地区却生活着一种奇特的蜘蛛,它织成的网十分结实、坚韧,可当做渔网捕鱼。因此,当地人多用竹条和藤条扎成圆圈,让这种蜘蛛在上面织网,然后拴上牵纲,将网固定在三脚架上,制成一种捕网。

这种网如同尼龙网一样经久耐用,就连几斤重的大鱼也难以撞破。另外,此网纤细透明,不易被鱼发现,因此,每次可以捕捞很多鱼。

在危地马拉北部的多基萨地区,也生活着一种奇特的蜘蛛,名叫“司塔乌利维”,它织成的网不仅结实而且色彩斑斓,图案新奇,许多当地人当作窗帘和门帘使用。

这种蜘蛛,身体有鸽子蛋大,昼伏夜出,多在树林和居民房檐下结网,其网丝犹如蚕丝粗亮而富有弹性。它们织成的网是方形的,中间有不同颜色配成的“八卦”图案,丝条均匀,织法复杂,巧夺天工,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