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17753500000041

第41章 “生物雷达”象吻鱼

在非洲,人们常常会见到一种外貌非常奇特的鱼:%%尖尖的长吻向下弯曲,比身体还要长,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根据这一身体特征,人们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

象吻鱼。象吻鱼在非洲分布很广,除撒哈拉沙漠和南部非洲以外,几乎所有的河流、湖泊中都很容易见到它的踪影。

除了外形奇特以外,象吻鱼还拥有一套罕见而独特的“生物雷达系统”。这种“生物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人们平时见到的电子雷达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作为一种动物,它无法发出电磁波,而是利用尾部皮肤内的”电脉冲发生器”连续发出电压为2伏、频率为300次/秒的电脉冲。这样一来,就会在它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电场。所谓“电脉冲发生器”,其实是一个名叫莫尔米罗马斯特的梭形器官,位于尾部脊椎两旁,发出的电力线在其头部汇。游动时象吻鱼身体始终保持平直状态,这是为了避免破坏其周围的电场,如果有不速之客,象吻鱼身体周围的电场就会受到干扰,电力线立即偏向对方,高灵敏度的”电感器”马上发出图为鸭嘴鱼,其嘴长而扁警报。平,几乎占身体的1/4。象吻鱼还能利用自己的”生物雷达系统”及时探测到障碍物。由于这些障碍物导电性能大都很差,所以对电力线有天然的斥力。象吻鱼的”生物雷达系统”能很快识别出各种物体的外形、大小、重量、颜色、气味,甚至导电性能。一位欧洲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容器,一个盛满河水,一个灌满蒸馏水,象吻鱼能非常准确地利用它那独特的”生物雷达系统”对其作出判断。和许多生物一样,象吻鱼的”生物雷达系统”也是自然进化的杰出产物。它们生活的非洲天气炎热,河流和湖泊中的有机物极易变质,加之象吻鱼通常在夜间沉在水底觅食,很容易将淤泥搅起,将河水搅浑。如果没有”生物雷达系统”,象吻鱼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寻找食物、躲避敌害,简直比登天还难。

象吻鱼还有一个近亲,叫裸臀鱼。它的“生物雷达系统”甚至比象吻鱼更为先进—

能感觉到310微安大小的电流变化,能准确识别藏有鱼钩的鱼饵和普通的小鱼。看来,对于这种掌握了“高新技术”的鱼,渔夫们只能望”鱼”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