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17753500000021

第21章 人的相貌之谜

被视为一种美,具有这些脸部特征的人容易找到配偶,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后代,于是这些相貌特征在人群中普遍化。

近年来,另一种理论正在崛起,这就是”中性突变漂变学说”,又称”非达尔文主义进化学说”。英国的科学杂志《自然》首先刊登了一位叫木村资生的日本遗传学家的题为《分子水平上的进化速率》的文章。随后,美国的两位科学家雅克·金和托马斯·朱克斯,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也发表了《非达尔文主义进化》一文。于是,以”中性突变”为基础的分子进化学说逐渐形成。

这个学说认为,在分子水平上看,大部分基因突变对于生命体的生存既不产生有利效应,也不酿成不利后果,因此,这类突变在自然选择中是”中性”的。在亿万年中,生物体内的基因不断产生中性突变,它们不受自然选择的支配,而是通过随机的偶然过程(即遗传漂变)在群体中固定下来或是被淘汰,结果就造成了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实现了分子的进化。

美国的R.波威斯迪教授在机体运动学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他认为人的相貌具有”可塑性”,换句话说,人们的相貌是后天”学”来的,而非天生的。

按照波威斯迪教授的理论,婴儿连眉毛怎样”放置”,都是从周围的人那里“学”来的,嘴的形状也是如此。波威斯迪在研究中发现,人嘴的形状要在恒牙全部长成后才最终定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嘴的形状在青春期才固定下来,在这之前,完全可以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波威斯迪教授的这一理论如果确立,将给一系列学科带来重大影响。行为遗传学专家认为,如果人的相貌能通过后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并最终遗传下去,那将是对经典遗传学的挑战,而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将从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根据这一理论,婴儿出生后五官的大小、位置、形状等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取决于婴儿在后天环境中”学”的情况。那么,如果一个婴儿出生后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由带着面罩的人抚养,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婴儿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都是美貌的人,他也会因此变得美貌吗?

GANJUEBUDAOTENGTONGDE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