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犹太商人羊皮卷
17752900000003

第3章 犹太商道(2)

看看犹太人是怎么做的吧!他们说,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开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润的感觉,不要怕花钱,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钱。犹太人喜欢在那些装饰考究、豪华的饭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两个小时,吃的极为丰盛。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不时地哈哈大笑,那样子十分惬意。

这让想要拼命追上犹太人的日本人自愧不如,日本人花钱极其吝啬,他们一天到晚只是拼命地省钱和拼命地工作。于是,他们的生活里就只有工作,为了工作,连吃饭的时间都要尽量缩短,甚至觉得人可以只干活,不要吃饭睡觉才好。

日本人见了犹太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大觉羞愧。犹太人相信绝不要对自己吝啬,因为这是一种贫穷的表现。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赚钱的时候,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花钱的时候,就大把大把地花。这样,才显示出商人的胸怀和自信、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而穷人则是罪恶的开始,富有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为了人生的幸福,你万万不可贫穷,贫穷是人生的罪恶,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告诉了人们,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安东尼奥是个破产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货物全部沉没海底,按照他们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赔偿。幸亏他的未婚妻佟西娅巧扮律师以割肉不能以流血为条件才制伏了夏洛克。

安东尼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居然连如果三个月不能还钱,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为赔偿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要答应,说明人在贫困的时候,其困难和无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即使你给他一把刀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幸亏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则,一磅肉割下来,不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而心爱的未婚妻不知道会如何痛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区区3000美元。这3000美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宝贵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可见,金钱的威力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强大。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没有金钱,就很少有人会器重你,你也会处于一种孤立的边缘地带,处于社会的弱者地位。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犹太人终于认识到了:在社会中,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的人,而要获得尊严和尊敬就必须有钱。

“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吃饭!难道不是为了工作吗?人是为了吃饭必须工作,而不是为了要工作而必须吃饭。生活就是为了吃饭,为了享受世间的快乐,这是人要拼命赚钱的原因。”

一个犹太人见了另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多大了?”

“我50了。”

“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呢!”

这个犹太人问一个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是他的回答告诉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生命还有10年,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生命中的最后10年。犹太人始终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尽情地享受,人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

另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70岁了,却要买一套很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享受了吗?”

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犹太人不赞成过分节俭,《羊皮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是愚蠢的。

犹太人认为,即使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让自己贫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应该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质的富有,当然不是一种好现象,然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质上的舒适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种很高的品位,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不必要的资金。

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这样的高贵的物品付出代价。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精美的食品、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羊皮卷》

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知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

古时候,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

“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这个人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这个旅人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这个犹太人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他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倒有个耶路撒冷来的旅人死在那里的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通过一笔木柴交易,他把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成交的条件,让卖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上述年轻人同卖柴人和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

所以,与人相处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不计后果而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贵的。这是犹太人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犹太人把善行看做最重要的财富。财富是为了行善,很多犹太人就是这样的。

《羊皮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

“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这样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转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2000多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瞎子打灯笼”这种办法让统治者看到自己对他们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蕴涵着很大的智慧。

但是,夜行中不乏强取豪夺之徒,他们不满足于瞎子打灯笼所提供的那一段路的灯光,常常抢走灯笼,甚至把瞎子杀掉。

然而,犹太人依然以“瞎子打灯笼”般的执著慢慢往前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足以证明“瞎子打灯笼”所体现出来的睿智。

再看一个这样的故事:

犹太人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伦贝格市一位有钱的煤商,请他为了慈善的目的赠送几车皮煤来。

商人回信说:“我们不会给你们白送东西。不过,我们可以半价卖给你们50车皮煤。”

该教区表示同意先要25车皮煤。交货3个月后,他们既没付钱也没买煤。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辞强硬的催款书,没几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书我们无法理解,您答应卖给我们50车皮煤减掉一半,25车皮煤正好等于您减去的价钱。这25车皮煤我们要了,那25车皮煤我们不要了。”

煤商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他在高呼上当的同时,却又不得不佩服加利曾教区犹太人的聪明。

在这其中,加利既没耍无赖,又没搞骗术,他仅仅利用这个口头协议的不确定性的利益,就气定神闲地坐在家里等人“送”来了25车皮煤。这就是犹太人的赚钱高招。犹太人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犹太人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犹太人就一定要赚,赚钱天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的聪明。这就是犹太人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让利益出面比空口说教有力量得多。在犹太商业文化中,犹太人也同样将这种“瞎子点灯”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的哲学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善于思考问题,多想问题是商人应该做的事情。为了避免少看问题,应该全面地看问题。”

——《羊皮卷》

思考的人,他的思维是全面的,在别人说1的时候,他应该想到的是2,有一个人就是靠这样多想几个问题成功的。

《羊皮卷》是这样讨论这个问题的:

“买了别人田地里的两棵树木,并不意味着连周围的土地也买下了”,因而,“不可以对这棵树修剪,由树干长出的树芽才归买树人所有,但是根部长出来的树芽依旧归地主所有,如果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依旧归地主所有。买树人不可视为自己的财产。”

但是如果是三棵树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买了三棵树,就可视为连树木周围的土地一起购买过来了,树木长高了,可以进行修剪,无论是树根发出的树芽,还是树干发出的芽都是买树人的财产,树木枯死了,树木周围的土地就成为买树人的财产了。”

买两棵树就不拥有土地而只能拥有树叶,但是买三棵树就可享受全部的树叶甚至土地,为什么《羊皮卷》要这样规定呢?我们知道,一个点只能代表它是一个点,两个点就代表它是一条直线,而不同的三个点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在这个三角形的面积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属于这三个点。

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这样,看到了三个角度,就基本上看到了整个事物的全部。所以,犹太人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倘若有一个人说出了一种观点,那另一个必须反对他,因为一个人的意见一定是不客观的。所以,当两个犹太人在的时候,就至少会有三种观点,而三个犹太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至少要有四种观点,这样,他们才觉得是比较全面的观点。

因而,在法庭上,犹太人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所有的法官都一致判定某个人犯罪,那么这个判决是无效的,因为都是一样的观点,说明这个案子大家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因而大家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具有客观性;如果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有罪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认为是无罪的,那么这个判决就被认为是客观的,是有效的判决,因为有不同的观点被提出来,才能证明大家是从各个角度看问题的,是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在作证的时候,必须至少有三个证人出具证明才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有罪。因为这三个证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人的犯罪情况,因而他们的意见可以采纳。

专心于自己的事情,把时间用在你真正需要用的地方,因为衡量人的工作价值是不依靠你劳动的多少,而是你付出的实际有效的劳动成果有多少。

《羊皮卷》上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小寓言:

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同时掉进了一个瓶子,在这个瓶子的瓶口处有一个小口。蜜蜂整日在瓶子的底部转来转去,它每日充满希望的一刻不停地咬啊、叮啊,希望自己可以叮破这个瓶子,就可以出去了。结果,三天之后,它死在瓶子里面。苍蝇呢,它在瓶子里转了几圈后,发现四周都很坚固,于是就飞到瓶口处,意外地发现那里有一个口子,就飞了出去。

这个小寓言告诉人们,准确地找到奋斗的方向,不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上,像蜜蜂一样不停地埋头苦干,虽然极为勤奋,也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终身劳碌却一无所获,而有些人不甚忙碌却颇为富有,甚至是不劳而获。后者看似清闲,却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他真正应该投入的地方,他明白应该在什么地方投入许多的精力,而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投入精力。而前者,看似终日奔忙,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们的原则是:这是工作,就要完成,至于为何要完成这些工作,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工作,他全然不知。在这些问题面前,他们变得稀里糊涂。他们一心想的是快干,快干,再快些。这样大量的精力被放在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以致错过了干重要事情的机会,而因小失大。

在华尔街,聚集了为数众多的投资者,也是世界上最为精明的投资者们争夺的宝地。许多投资者每天都要紧盯着电脑看行情的报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看到的市场分析、评论的文章,因为他们明白假如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就可能失去一次绝好的发财机会。因此,他们整天都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紧张地研究和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回家之后,还在不停地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变化。仅在办公室里,他们每周都至少工作80个小时以上,然而,每每事与愿违,他们的投资大多都以亏本告终。

与此同时,著名的金融家摩根也在这条街上,不过他与众多的投资者不同。人们大多数时间是看见他在休假,或者是娱乐,他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到30小时。人们大为不解,就问他为何如此轻松却赚到了那么多的钱。他回答说:“那其实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远离市场,才能更加清晰地看透市场。那些每天都守在市场上的人,最终会被市场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所左右,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被市场给愚弄了。”

摩根赚钱的轻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味艰苦地工作,往往看不清市场的本来面目,被市场所愚弄,当然赚不到钱了。而摩根在玩乐中,超然于纷繁复杂的市场之外,他能够极为冷静地判断目前的市场走势,透过光怪陆离的表面看清楚目前的问题所在,这才是摩根的过人之处。拼命地工作,盲目地跟随,结果肯定是输得一塌糊涂。

犹太著名的企业家吉威特,他经营多处餐馆又承包了大量的工程,还创办报纸,他一个人是怎样兼顾这些的呢?原来,对于报社的经营,他完全委托给负责者,自己并不亲自参与,但是业绩却丝毫不放松,他让责任者们定期向自己汇报最近的业绩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就让他们拿出解决的方案,他只看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

对于建筑工程也是一样,他向工程的负责人指示:只要不发生错误,他从不干涉。他认为对经营者来说,这是一种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指出做法,然后把一切托付给实际负责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样才能使得各种事业皆能顺利发展。

这就是吉威特的过人之处,也是经营者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些事情何必自己去干呢,你只需要干自己必须去干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干好了。一个人倘若事必躬亲,不论其才干多么高超,也难以兼顾。”洛克菲勒说,“我永远信奉干活越少,赚钱越多。我只去做那些需要自己认真思考的事情,这样才是你的意义。”

怀疑一切

“不去自己思考和判断,就是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让别人帮你看管。”

——《羊皮卷》

犹太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但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以一种冷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和这个纷繁的世界,他们拒绝崇拜任何偶像,从不盲从大众的潮流,他们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

当一个犹太人的小孩上学的时候,他就被鼓励提问。放学回家之后,他的妈妈就会问他:“鲍比,你今天在学校里向老师提问题了吗?提的什么问题?”小孩子说:“我问老师,为什么鱼是用嘴巴呼吸不是用鼻子呼吸,它的鼻子在哪里?我过马路的时候为什么红灯总是亮的,为什么玛利老师今天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裤子。”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让人觉得幼稚可笑,但是时间一长,他们的问题就已经很难让人回答了,甚至一些专业的教授也无法回答了。

犹太人就是这样喜欢提问,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是求得智慧的开始。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学习。思考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他们所探求的是一件事情根本的原因,而不是那些浮在表面的东西。你如果抓住了这些最为根本的东西,就如同抓住了深水中的鱼,而如果抓住表面的东西,你抓住的不过是鱼吐出的水泡。

由于轻信和盲从,人们总是习惯于崇拜权威,相信他们的意见总是对的,用既成的眼光看待问题,追求大众的判断,这样就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突破,因而,要有所成就也就很困难。

犹太人总用一种很挑剔的眼光看问题,他们怀疑一切,质疑一切。《圣经》上记载了在犹太历史上,诺亚的第十代孙亚伯拉罕对上帝进行过的一次怀疑。

上帝曾经怀疑有两个城镇的人民违反他的谕旨,便准备毁灭这两个城镇的人,作为对他们的惩罚。

亚伯拉罕听到这个消息,开始怀疑这位万能而神圣的上帝,于是便自告奋勇代表人民和上帝谈判。

他质问上帝说:“如果城里有50名正直之人,难道也得跟随恶人一起遭受毁灭吗?”上帝没有回答,亚伯拉罕进一步问,“难道上帝不愿看在正直之人的分上宽恕其他人吗?”

上帝理屈了,只好说:“如果该城有50名正直的人,那么就看在他们的分上饶恕这个城镇。”

亚伯拉罕更怀疑了,难道要有50个人才可以原谅该城的人吗,于是他接着问:“如果仅仅缺少5个人便凑足50人,是不是还得毁灭这个城镇呢?”

上帝又作出让步,他应允如果有45个正直的人,也就饶恕这个城镇。

亚伯拉罕更加怀疑这位仁慈宽容的上帝了,于是他步步紧逼,说:“如果是40名正直的人呢?”

上帝在亚伯拉罕的不断质疑下,真的是理屈词穷了,但是他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万物的主宰,不能说出去的话不算数。于是他还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亚伯拉罕义正词严地问上帝:“把拥有正直的人的城镇全部毁灭,合乎正义吗?”

上帝终于被他问得十分理亏,最后他答应:“如果有10位正直的人,就不毁灭这个城镇。”

犹太人就是这样,他们怀疑一切东西,即使那些看起来十分神圣的东西,他们也绝不会不问是非就去相信他们,他们不相信任何貌似强大的东西,不会被他们吓倒。在他们的眼里,任何偶像和崇拜都是错误的,那些偶像不过是一些吓唬人的东西,是不为他们所看重的。他们看中的是他们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而不让那些奇怪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判断。

所以犹太人并不喜欢、也不愿意把他们的领袖视为偶像,连犹太人最伟大的领导者摩西也不例外。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了埃及,摆脱了埃及的残酷统治,是犹太人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在犹太人心中,摩西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却不把他视为偶像,他也绝对不是权威。他们不要偶像去安排自己的命运,他们崇尚的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判断。

对于犹太人的这种不跟从大众的潮流、怀疑一切的态度,犹太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拥有犹太人的两个天性——怀疑和思考,所以我发现自己没有受到偏见的影响,而其他的人在运用他们的智力的时候却受到了限制。作为一个犹太人,我随时都准备反对和拒绝附和‘大多数的人’的意见。”他的这些话深刻地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在许多领域都可以获得不同寻常的成就,他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情,因而他们从来不受社会的既定成见的影响,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想像力,即使他们处于少数派的地位,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因为对于成功而言,成功总是属于那些独立思考的少数人。

8020法则

“钱在有钱人手里,赚钱就要赚有钱人的钱。”

——《羊皮卷》

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洛仑兹”曲线,这个曲线表明了收入分配的格局,即:财富不是平均地掌握在人们的手中,而是恰恰相反,拥有收入(财富)的绝大多数的人只占总人口中的一个比较小的比例。比如说:80%的财富被仅仅20%的人口占有,而其余80%的人只占剩下的20%的财富。

换句话说:钱在有钱人手里。这或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正理解这句话,而且将其运用到商业运作、经营管理中的人却不多。我们经常说:“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占美国人口很小比例的犹太人却拥有美国大部分的财富,这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犹太人不仅在美国,还在亚洲的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独占金融界或商界鳌头,百万、千万、亿万富翁大有人在。

如果有人问他们何以生财有道,他们会漫不经心地说一句:“钱本来就在有钱人手里。”你或许很不满意这个好像不是答案的答案,但是请你千万别误会,犹太人是告诉你一个真理: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我们要赚那些有钱人的钱,这样就可以快赚钱、赚大钱了。这是犹太商人智慧的经商哲学,而这一哲学却源自于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这便是8020法则。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水份与其他物质成分的比例也是8020。可见,8020是大自然中一个客观的大法则,除了有少许偏差,例如它可以变成7921或8119等,但总的来说,这个大法则是客观的,它规定着宇宙中某些恒定的比例。

如此说来,8020法则的确是一个超乎一切的“绝对真理”,它一直在冥冥之中规定着我们的世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具有绝对权威、千古不变的真理法则,犹太人理所当然地将它作为经商的基础,依靠这个不变法则的支持,获得世人皆慕的财富。

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人问,世界上放债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都回答说:“当然借款的人多。”但是经验丰富的犹太人的回答却恰恰相反,他们会一口咬定:“放债人占绝对多数。”实际上也正是如此,银行总的来说是个借贷机构,它把从很多人那借来的钱再转借给少数人,从中获取利润,而用犹太人的说法,放债人和借款人的比例是8020,银行利用这个比例赚钱,绝不吃亏。否则,银行就有破产之虞。

就在8020法则经过犹太人千百次运用、几乎百发百中以后,世界上具有聪明头脑的少数商人也开始感觉到这个法则的魔力。一个日本的犹太商人就是受这种魔力吸引,把它运用到他的钻石生意上,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专用消费品,一般收入的人是购买不起的。而从一般国家统计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数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换句话说,一般大众和高收入人数比例为8020。但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例却要倒过来,是2080。犹太人告诉我们赚“80”的钱,绝不吃亏。

该犹太商人就看中了这一点,他把钻石生意的眼光投向占人口比例“20”的有钱人身上,一举取得巨额利润。犹太商人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他来到东京的某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套:“这简直是乱来,现在正值年末,即使是财主,他们也不会来的,我们不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8020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百货公司,最后取得该公司一角:郊区分店。分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生意条件不利,但犹太商人对此并不是过分忧虑。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得抓住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占钱“80”的人的钱。当时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元,算不错了。”犹太商人立即反驳:“不,我可以卖到2亿元给你们看。”这在商人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犹太商人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8020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8020法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在地点不好的分店,取得了一天6000万的好利润,大大突破一般人认为的500万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贱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犹太商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运寄来各式大小钻石,几乎都抢购一空。

接着,犹太商人又在东京郊区及四周,分别设立推销点推销钻石,生意极佳。任何商店都没有下过每天6000万元的记录。相反百货公司由于开始没有抓住占钱“80”的有钱人的机会,当全国各地销路大开时,才低头提供摊位,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点。

这样到了第二年春天,犹太钻石商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就连四周地区的买卖,也超过了2亿日元,犹太商人实现了曾许下的狂言。

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在哪里?就在于8020法则,百货公司却对此有过怀疑,他们认为钻石商品就好比美国卡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华小轿车,国人能够购买的很少,因此销路一定不好。而犹太商人却不这么想,他把钻石看成稍微高级的国产小轿车,是有钱的或稍微有钱的人都买得起的奢侈品,这一部分人虽占全国人口的少数,却占有全国金钱的多数,赚这部分人的钱,效益必定很高。

这正是犹太人8020经商法则的最好运用。这或许也解释了犹太人坚决反对“薄利多销”的原因,尽管买的人相对较少,但他们出得起高价,单位商品的价差就高,这样比“薄利多销”更赚钱!

像女人一样温柔

“人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强迫自己,却不能强迫别人,人们要求别人做事时,必须像女人一样的温柔。”

——《羊皮卷》

世间只有两种武器,一个是力量,另一个是温柔。神开始的时候,把力量给了男人,而把温柔给了女人,但是拥有了力量的男人要娶女人,就是说男人也想拥有温柔。

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管生意能否做成,甚至为合约而产生不同意见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来说出其否定的态度。有时对方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犹太人还会向对方说声再见。要是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他却好像没有发生过不愉快似的,仍以微笑向你问声“早上好”。

《羊皮卷》对犹太伦理讲得更具体了。该书讲述了一个事例:

一次,有位拉比要召集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邀请他们第二天来。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不邀自来的。但是拉比又不知道这第7个人究竟是哪一位。于是,拉比对大家说:“如果有不请自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

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大家都知道一定会受到邀请的那个人却站了起来,然后快步走了出去。

大家都很明白,这位有名望并已被邀请的人为他人背了黑锅。这7个人中未受邀请的人既然已经到这里了,却要他承认不够资格而退回去,是件令人难堪的事。因此,这位有资格的人挺身而出,宁愿自己名义上受点影响,而保护那个不请自来的人的自尊心,让他混迹其中。

那位有名望的人用心良苦,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巧妙的行动,正体现了“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那种精神。

这个有名望的拉比的举动表面上看来令他“背黑锅”,而实际上使他的声望更高了。《羊皮卷》编选这个故事,意在说明帮助别人、注重和气是人人得益的道理。

犹太人在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再加上长期流离失所的状况,普遍形成了一种“谦和”的耐性。犹太商人就善于利用自己的这一耐性,在经商的一切活动中充分发挥“和气”的作用。这种和气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中确有黏合剂的作用,它很容易把对方吸引住。在商务活动中,实践证明它是一种促销手段。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是群体动物,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对事业影响很大。企业家制造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因受人喜爱乐用而赚钱发财;政治家开展政治工作,因得到人们的支持而有所成就;歌唱家演唱得到观众赞赏,因得到乐队的伴奏和观众的捧场而被接受……一切都离不开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犹太人领会了这一道理,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是他们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一种技巧。

乔恩·弥赛被誉为最伟大的犹太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记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

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乔恩·弥赛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着车打发一会时间。闲谈中,她告诉乔恩·弥赛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乔恩·弥赛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待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他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乔恩·弥赛一打玫瑰花。乔恩·弥赛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生日快乐,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乔恩·弥赛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并写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乔恩·弥赛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莱的词句。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到受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乔恩·弥赛的产品。真诚是推销员的第一步,真诚而不贪婪,是推销员的第一准则。记住,当你给予人好处的时候,影响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你的钱包自然会渐渐鼓起来。

不要做任何事都以利益为前提,做生意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记住做人是做生意的前提。会做人自然就会做好生意,其实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真正尊重你的顾客,你才能赢得顾客。

犹太商人是在四邻不太友好的眼光注视下发展到今日的,他们特别知道“竭泽而渔”的害处:不是什么鱼的绝种,而是干脆被大鱼拖入水中甚至被旁观的人推入水中喂鱼!历史上,犹太社群的精神领袖拉比就曾一再告诫同胞,不要播种仇恨。

在犹太人看来,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关心,他都会让别人几天几夜都想着他的恩德。这样做当然不难,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种小小的关心竟使你的群众关系截然不同。假如你的一个职工今天气色不太好,你就要问候他有什么不舒服。如果他请假去照料他生病的妻子,那么当他来上班时,就要问问他妻子康复了没有。倘若发现他今天走路一瘸一拐,你就问问他是怎么回事,还要过问一下他的子女在学校的成绩如何。

好的人缘并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但是常常有相反的经验教训,甚至一个聪明的管理人员也会完全忽视这种小小的关心。请不要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就必须衣冠楚楚、外表惊人。这些对你的职工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想知道的是他们的上司是否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他们在企业中是否占有一定的地位。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当今大企业林立的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感到他们个人已被完全遗忘了,他们感到自己似乎微不足道。此时就需要一个好的领导人发挥作用了,他应该使他的职工确信他们是企业的重要因素。当他们或他们的家属生病时,他对他们寄予同情,关心他们面临的问题,向他们推心置腹。生产自动化要求一个大企业的领导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照顾职工的生活。

当一个雇员退休或逝世时,他的上司往往对他和他的工作说些好听的话。但是,当他活着和在职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赞扬过他。相反,上司们总是吹毛求疵,动辄批评。请千万不要怕表扬人,这是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工作的最好办法。这种办法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的贤内助可能胖得像一头喂养得很好的母牛,但你要说,正是她这种丰满不凡的健美吸引了你和其他所有的人。这样,她就会为你做任何的事情。即使某项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完成得很好,那也应该表扬当事人一番。

你可以相信,受表扬的人将会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领导人常常不敢表扬下级,因为他们想,人们可能因此翘尾巴,进而对工作有所懈怠。然而,这种想法完全错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表扬是最有效、最廉价,也可能是最好的管理工具。

你不要认为你能长期愚弄人们。你的职员可能看上去相当文静和羞怯,但是,如果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也会搏斗如虎。所以要记住,在对待人的问题上,聪明不能代替善意和真诚。不要认为你能愚弄人们,他们会受你的欺骗——不可能,他们会一眼看穿真相。

大多数国家的武装部队组织都能告诉我们一套关于人事管理的经验。为什么士兵会冒着枪林弹雨跟随着他们的军官出生入死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军衔特别高,也不是因为他们开小差会受到惩处,而是由于在他们的队伍中已经确立了遵守纪律的原则。在军队中,军官考虑他们自己的供给时,必须先考虑士兵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安顿,伙食是否较好。他们还关心士兵是否向家人写了报平安的信。他们还要帮助他们学习,以便晋升,一个军官把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士兵的福利和健康上看做是他的职责。这同样适用于地方工作,要让你的下级感到你确实在关心他们的福利。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你就可以确信他们会以最大的忠心来报答你和你的企业。

如果没有成绩,那么再美妙的辞藻和热烈的感情都是毫无意义的。就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全部职能毕竟是提供服务和生产。假如一个企业有成就,那么即使领导人偶然有些粗鲁的言辞那也无碍大局。有时我们也会招聘来一位冷若冰霜不爱理人的经理,但只要他把精力集中在检查职工是否通力合作,努力完成他们的目标上,那么他就是一个好经理。即使他不善于讲动听的言辞和缺乏热烈的感情,那也不必为此过分恼火。人的脾气总是各不相同的。

在欧洲,强烈的反犹太政策没能阻碍罗斯查尔德家族前进的步伐。罗斯查尔德家族瞅准时机和奥国谈判。奥国当时面临财政困难,为了筹集军费和发行公债,不得不答应让罗斯查尔德家族进军奥地利。经过努力,犹太人终于攻占了奥地利这块坚硬的生意冻土带。当老罗斯查尔德准备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法国以外的地域时,奥地利便是其中的目标之一。罗斯查尔德家族与奥地利的高级官员进行了接触和谈判。

罗斯查尔德家族在人选上颇费苦心。既不让才干非凡却稍嫌莽撞的尼桑去,也不让漂亮机智的五子杰姆斯去,却派为人谦恭面似憨厚朴实的次子萨洛蒙只身前往维也纳。

罗斯查尔德家族是工于心计的,知道惟有外憨内秀并有大智谋的萨洛蒙能担当此任,并肯定能出色完成任务。奥地利官方见只来了一个萨洛蒙,多少有些失望。舆论界正在极力声讨罗斯查尔德家族。萨洛蒙却是一个谦谦君子,亲切和蔼,彬彬有礼,只回避舆论攻击,决不正面对抗,只是私下里进行一些实际工作,缩小目标,温和对待。萨洛蒙奉行的原则是:柔能克刚。

既然奥地利政府看上了投资的巨额税金和连带效果,萨洛蒙就从此下手——着手募集奥地利国家公债,并使公债附上新的形式,使得公债具有很高的利率。

当时奥国公众起而反对,并采取抵制运动。萨洛蒙小心翼翼,绝不触动反对派,以忍让为主,一句话也不反驳。他只在报纸上展示公债发行的经济及收益宣传。让公众明白这是有利可图的好事情,鼓励公众购买。萨洛蒙牢牢地抓住公众的投机心理,采取一切措施,激发公众的投资欲望。萨洛蒙甚至以家族的名誉作担保,逐渐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公债的暴涨。奥地利政府对萨洛蒙非常满意,公众也获得了实际利益,抵抗最终成为拥护。

殊不知,获利最丰的却是罗斯查尔德家族。他们收到了公债发行的承办手续费和公债暴涨的巨额利润。三方皆大欢喜。

70年前,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了制鞋业,他们边制边卖,销路很好。弟兄俩重视质量,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量下顾客的脚的尺寸、形状,然后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由于种种有利于顾客的经营方式,他们的家庭制鞋作坊发展很快,没几年时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1936年的奥运会来临之前,阿迪·达斯勒兄弟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子鞋。他们又派人打探参赛运动员的情况,当得知短跑名将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的消息后,便无偿地将钉子鞋送给欧文斯试穿,后来欧文斯不负众望,果然在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于是欧文斯穿的钉子鞋一举成名,阿迪鞋厂的新产品成了国内外的畅销货,阿迪鞋厂也就变成了阿迪公司。用体育明星来创牌子的办法太妙了!此后,老阿迪屡屡使用这种手法,不久老阿迪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并把新产品无偿送给德国足球队。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不巧,比赛前下了一场雨,赛场上满是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穿着“阿迪达斯”的联邦德国队却健步如飞,并第一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从此,“阿迪达斯”名扬海内外。

阿迪·达斯勒兄弟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出色的服务分不开的。在赛场上,阿迪达斯公司总是派职员在那儿为运动员服务。只要哪位运动员感到鞋子不舒适,阿迪达斯公司的人马上就为他解决问题。在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德国主力队员的腿腱受伤,阿迪达斯公司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双特殊球鞋,才使他能够重上球场。有一次在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苏联足球队员穿的鞋子不合脚,公司的人员马上描下他的脚样,立即坐飞机回公司,连夜为这位苏联足球队员赶制了一双合脚的鞋子。阿迪达斯公司出色的服务,使它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创新款式、抓质量只是一个方面,而销售方式的出色是关键的方面。为了扩大影响,阿迪达斯公司将商品2%~6%的利润拿出来作为馈赠,他们千方百计地争取让尽可能多的优秀运动员穿上阿迪达斯公司的鞋子。运动员在大赛中穿着“阿迪达斯”奔跑、踢球,做活广告,比花钱做任何电视广告都有效果。对于体育明星,阿迪达斯公司常常慷慨赞助。由于他们的种种努力,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在147枚金牌中有124枚的金牌得主是穿“阿迪达斯”的运动员。在这之后的西班牙世界杯大赛中,所有运动场上活动的人员中有34全身披挂“阿迪达斯”的产品。可以说,是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为阿迪达斯赢得了顾客,而出色的赞助艺术,使“阿迪达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